稅收誠信建設思考
時間:2022-09-23 12:46:00
導語:稅收誠信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到一個國家或民族,小到每一個人,誠信都是立足之本,誠信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和根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誠信體系建設越來越成為大眾化的文化,被人們所廣泛關注。如何強化稅收征管,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是促進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途徑。結合地稅工作實際,建立“以公平、公正執法制度為依托,以稅務稽查和過錯追究為保障”的誠信機制,有效規范稅收秩序,促進依法治稅。對提升地稅部門的誠信和社會信譽度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深化、細化稅收管理,實現公平、公正執法
按照業戶經濟性質、規模大小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對帳目健全的企業按帳征收,統一確定應稅所得率,對帳目不健全業戶實行定率、定額征收并統一確定應稅所得率及單臺單機稅額標準,并逐戶發放納稅明白卡,對實行行業管理業戶嚴格停歇業制度,首先由管理員實地核查,分局長審核后報市局備案,市局不定期抽查,以杜絕納稅戶虛假停歇業和稅務人員征收關系稅、人情稅問題發生。對個體門市等業戶的核定稅額實行五步法核定稅額,即業戶自報、典型調查、核定稅額、集體研究、下達定額來確定業戶稅額,做到有科學依據、有嚴格標準,以稅法為準繩,使業戶繳納放心稅。對零散業戶采取民主評稅辦法評議稅額。從辦理稅務登記納入稅務機關管理開始,到申報、征收、稽查(微機選案),一把尺子量到底,以求做到稅收公平、公正。
二、開展企業納稅信用等級評定,促進企業誠信納稅
根據企業稅務登記情況、納稅申報情況、帳薄憑證管理情況、稅款交納情況、違反稅收法律法規行為處理情況等五個方面、22項內容進行評定,納稅信用等級評定設置4個等級:A、B、C、D??偡?00分,考評分95分以上的,為A級;考評分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為B級;考評分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為C級;考評分20分以下的,為D級。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的不同等級實施分類管理,以鼓勵依法誠信納稅,提高納稅遵從度。對A級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依法給予以下鼓勵:(一)除專項、專案檢查以及金稅協查等檢查外,兩年內可以免除稅務檢查;(二)對稅務登記證驗證、各項稅收年檢等采取即時辦理辦法:主管稅務機關收到納稅人相關資料后,當場為其辦理相關手續;(三)放寬發票領購限量。
納稅人信用等級確定后,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各級稅務機關應及時調整納稅人納稅信用等級:(一)發現據以評定納稅信用的資料與實際不符的;(二)發現有偷、騙、逃、抗稅行為或其他違法行為的;(三)發現其他認為需調整納稅信用等級行為的。
納稅人納稅信用等級每兩個年度評定一次。對于納稅人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從嚴、從低評定其納稅人信用等級,同時將其作假行為予以通報,并在當次和下一次評定時不得將其評定為A級納稅人。在誠信體系建設中,廣泛發動各界人士的力量,聘任社會監督員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聽取意見、集思廣益,建立企業誠信檔案,樹立誠信企業典型,并制定獎懲機制,在全社會營造誠信光榮的良好風氣。
三、規范稅收征管,為企業競爭創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環境
打造誠信地稅,優化納稅環境。為提高稅收征管的透明度,避免因暗箱操作造成的稅負不公等不良現象,嚴格推行公開辦稅、民主評稅,在各級稅務機關所在地、專業村、專業市場等納稅戶較多的地方建立公開專欄,將干部身份、稅收政策、辦稅程序、服務承諾、違章處罰、稅務人員紀律、納稅定額和納稅結果等十項內容上墻向社會公開。對定期定額納稅人的定額依照“業戶自報、典型調查、定額核定、集體研究、下達定額”五步法的程序核定;在同類業戶集中的村鎮、開發區,業戶稅額核定實行聯合評稅的辦法,由鄉鎮、稅務部門、業戶代表、村支兩會四方參加,評稅結果張榜公布。同時,遇有稅收政策變化和定額調整,都分行業召開業戶座談會,聽取納稅戶意見和進行民主評議以確保公平合理,從而公平稅負,有效地遏制收人情稅、關系稅的問題。
四、稅收稽查,實行過錯追究,促進誠信體系建設
對B稅人,主管稅務機關除在稅務登記、賬簿和憑證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款退免、稅務檢查、行政處罰等方面進行常規稅收征管外,重點是加強日常涉稅政策輔導、宣傳等納稅服務工作,幫助其改進財務會計管理,提高依法納稅水平,提升納稅信用等級。對納稅誠信度較低的C級納稅人,加強管理依法采取以下措施:(一)嚴肅追究違法違規行為的有關責任并責令限期改正;(二)列入年度檢查計劃重點檢查對象;(三)對驗證、年檢等報送資料進行嚴格審核,并可根據需要進行實地復核;(四)發票的供應實行收(驗)舊供新、嚴格限量供應等辦法。對D級納稅人,除采取上述C類納稅人的監管措施外,主管稅務機關還應當將其列為重點監控對象,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在稅務系統內部推行了《稅收管理及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試行辦法》和《機關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試行辦法》,對稅務人員在征收、管理、稽查和其它涉稅事項、稅務行政管理中,因失職或應補救而未采取補救措施,或不按規定程序操作,以及不能認真履行職責,造成稅收征管工作和日常行政管理出現差錯和損失產生不良影響的,依據問題的嚴重程度,分別給予經濟處罰和行政處罰。為強化執法和行政責任過錯的追究力度,實行連帶追究制,對所有重大的責任過錯;主管領導未能及時將上級政策指示精神傳達給所屬人員造成的過錯;下屬人員請示工作未能及時給予正確答復,或給予錯誤答復造成的過錯,領導要受連帶追究。為嚴格實施追究,局成立執法過錯責任追究領導小組,各分局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分別負責組織全局范圍和各征收單位的檢查和追究,全局性檢查每半年進行一次,基層檢查每季不少于一次,通過檢查發現問題,落實追究,從而促進全局干部依法行政,牢固樹立誠實守信的理念,增強公仆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
- 上一篇:稅收信息化思考
- 下一篇:房地產稅收精細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