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財稅政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3 11:34:00
導語:我國財稅政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到2020年中國經濟將比2000年翻兩番。十六屆三中全會又及時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戰略思想。剛剛結束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在“十一五”末實現單位GDP的能耗水平比“十五”末下降20%。在這樣的戰略部署下,能源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即中國的能源基礎能否支撐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目標?中國能否保證能源可持續供應及國家整體的能源安全?公共財政政策在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中處于什么地位,應發揮什么作用?這是我們應當深入思考、認真回答的重要問題。我們認為:
1、能源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現實中的能源短缺問題也越來越嚴峻。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環境保護和大眾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國民經濟的生命線。中國近年來已出現能源供需緊張、資源約束加強的現象;從長遠看,如不采取適當措施,能源約束問題將會更加突出。中央適時提出科學的發展觀以及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大決策,為我國未來確立了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2、落實中央重大戰略決策,需要我們制訂科學的能源發展戰略。已有的研究表明,無論是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還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需要中國在新的發展時期實施“保證供應、節能優先、環境友好、市場推動”的可持續能源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是節能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重,同時要發展可再生能源,以此實現“以能源消費增長翻一番,支持國民經濟增長翻兩番”的中國2020年能源戰略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3、可持續能源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動。能源是國家戰略性物資,保障能源安全是一項重要的公共產品,單純依靠市場力量解決不了中國的能源問題。為此,需要政府按照市場經濟通行的經濟管理和公共管理方式,制訂適當的正向激勵政策與逆向的限制措施,促使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目標落到實處。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一方面是能源出現了局部的供應緊張,另一方面卻表現為能源開采、使用、管理上的損失浪費和低效,突出表現是在我國人均能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現實下,存在著嚴重的能源浪費現象,使得整體的能源效率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能源效率低下與我國現實的能源利用技術水平較低有關,同時也與我國能源節約意識淡薄、政府公共管理缺乏有效引導與制約有關。能源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有效推動、引導與制約。
4、財稅政策對實現能源發展戰略極其重要。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政府的各種政策組合中,財稅政策始終處于重要的位置。有效地發揮財政預算、國債投入、財政貼息、擔保、政府采購、稅收優惠、限制性稅收政策等多種政策工具的杠桿作用,將其作用范圍延伸到能源的生產、轉換、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發揮其最佳的政策效應,以此解決具有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性質的能源問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5、新的能源形勢需要公共財政體制與財稅政策不斷更新、調整、完善,做到“與時俱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先后出臺過一些關于能源方面的財稅政策。隨著1992年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別是1994年進行財稅體制改革以來,原來在計劃經濟體制和轉型經濟環境下制訂的財稅政策不是不適應現在的市場經濟條件,就是被取消或“名存實亡”,沒有在解決能源問題上發揮應有的作用?,F行的一些政策,相當部分已經明顯不能適用形勢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與完善。在總結、評價以往財稅政策的基礎上,在新的政策制度環境下,如何圍繞著上述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研究出臺一些新的財稅政策,已迫在眉睫。
6、今后中國能源發展應抓住下一輪財稅改革的機遇。當前中國正在進一步深化公共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并正在設計和即將出臺新一輪稅制改革方案。其改革的基本原則與運用財稅政策支持能源發展的精神是一致的。支持能源發展戰略要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奠定今后中長期公共財政體制與財稅政策在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基礎。
現代經濟發展史表明,能源是國民經濟增長的基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我國經濟對能源的依賴度也將不斷增加,能源的可持續供應將面臨較大的壓力。與此同時,能源結構的優化、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如何治理能源消費所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都是我國中長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重要任務。能源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自身的行業特點決定了政府在能源發展中將發揮應有的作用,而財稅政策作為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能源發展的關系是怎樣的?在能源發展戰略中將如何發揮作用呢?
- 上一篇:企業持續管理論文
- 下一篇:我國財產課稅制度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