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納稅人負擔與稅收增長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03:22:00
導語:減輕納稅人負擔與稅收增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在我國在大力實行減稅政策,例如2008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規定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儲蓄存款利息稅的暫停征收,以及印花稅改為單方征收,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納稅人的負擔。那么現在我國是否應該實施減稅政策呢?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的稅收收入,但是二者并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關鍵詞】稅收增長減稅政策
現在我國在大力實行減稅政策,例如2008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規定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儲蓄存款利息稅的暫停征收,以及印花稅改為單方征收,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納稅人的負擔。那么現在我國是否應該實施減稅政策呢?這樣對我多的稅收收入增長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資料,發展中國家的宏觀稅負在16%~20%之間,而我國2001年已達了15.8%。就主要稅種來看,我國的法定稅率偏高。目前我國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如果換算成國外可比口徑,即換算成“消費型”的增值稅,則稅率高達23%,這高于西方國家(大多在20%以下)的水平。我國企業所得稅的法定稅率為33%,而德國為25%,澳大利亞為28%(5年內降到21%),英國、日本、印度等國為30%,美國實行15%、18%、25%、33%的四級超額累進稅率,前三檔都比我國低,最高邊際稅率才同我國相同。考慮到我國稅前扣除項目少和企業經濟效益低等因素,更顯得我國企業稅收負擔重。2002年5月13日美國著名經濟刊物《福布斯》公布了2002年度各國稅負調查表,根據對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稅負進行的比較研究,用稅賦壓力指數作為衡量稅負輕重的指標,法國排名第一,是稅負最重的國家,比利時第二,中國排名第三,高于瑞典、意大利、德國、英國、美國等。這些數據說明了我國應該實施減稅政策。
但是在實行減稅政策以來,近幾年我國的稅收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逐年遞增,從06年的3.7萬億到07年的4.9萬億,可以說稅收增長的幅度較以往的都大。如圖所示。(單位:億元)
表面來看,減稅政策的實施會使得稅收收入有所下降,但是實行減稅政策與稅收增長之間卻是沒有矛盾的,由上面數字來說,事實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影響稅收的因素并不單單只有稅收政策。
首先,從影響稅收規模的角度看,稅收的規模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第一,經濟增長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收入在逐年增長,在中國的稅制稅目中有累進稅的存在,即隨著收入的增長而增長,例如所得稅,在稅收收入中所得稅占到四分之一,這樣大的比例決定了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稅收收入增長是毋庸置疑的;另外,隨著經濟的增長,居民對物質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加大了物資流轉以及生產的量,這樣也會使得某些流轉稅的增加,例如增值稅,營業稅等等。
第二,經濟效益的提高。稅收收入歸根到底來自于剩余產品價值M,即經濟效益,特別是企業所得稅直接來自于利潤。應當說近幾年來經多方努力,企業的經濟效益有所提高。但對此要做具體分析,并且不能估計過高。企業利潤的增長,許多是客觀因素在起作用,例如:銀行8次降息和“貸轉股”,大大減少了企業利息支出;多次提高出口退稅率,實質上是對企業的補貼;一些企業實行資產剝離、“包裝上市”,虛增了利潤,等等。總體來看,目前我國企業的資本利潤率還是相當低的。
第三,價格變動。由于稅收直接表現為貨幣收入,因此,價格變動必然會影響稅收收入。例如,2000年世界性的原油漲價曾是影響當年我國稅收收入增長的因素之一。但是,一般來說價格變動對稅收收入的影響機制是復雜的,需要具體分析。
第四,在稅收政策的影響中,雖然有減稅政策的存在但是同時又有開征新稅,提高某些稅目的稅率以及費改稅制度的存在,對稅收的增長影響是正面的,例如在1999年我國恢復了居民儲蓄存款利息的征收以及在車輛購置費改成車輛購置稅使得稅收收入得以增長。
第五,在技術水平上我國對稅收的征管水平大大增加,以及由于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使得納稅意識的增強,主動納稅,降低了一些人逃稅的概率。技術水平上,例如對增值稅的征收我國采用的是稅收??貦C,減少了漏稅現象的發生以及增加了稅收征收的準確性。又如金水工程三期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稅收征管的水平。這樣就會減少應納稅額與實收稅額的差距,提高稅收征收的質量。
另外一方面,從稅收與稅收給人民造成負擔之間的關系角度來看,負擔即使增加了稅收,稅收負擔也不一定會增加,因為稅收負擔不是單方面由稅收的絕對量來控制,而是由這部分稅收給納稅人帶來的效用決定的。征稅并不是要降低所征的這部分給人民帶來的效用,稅收的征收是有規則的,如果這部分在私人部分帶來的效用沒有在公共部門帶來的多,這時候稅收才會存在。也就是說稅收增加并不代表著稅收負擔的加重。只不過是稅收所占部分的效用的轉移,使得社會福利最大化。所以總的來說,稅收負擔與稅收增長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并不矛盾。
實行減稅政策。減稅,不論是流轉稅、所得稅或其他各稅,都會對生產和消費有明顯的刺激作用。一般來說,減稅可以增加民間的可支配收入,在財政支出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以擴大社會總需求。同時,減稅的種類和方式不同,其擴張效應也不同。流轉稅的減稅在增加需求的同時,對供給的刺激作用更大,所以,它的擴張效應主要表現在供給方面,所得稅尤其是個人所得稅的減稅主要在于增加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它的擴張效應體現在需求方面。減稅政策的狂漲效應是通過乘數效應起作用的,即倍數增加,尤其在這種金融危機,整個經濟處于“冬季”時期,這種帶動消費的政策更是雪中送炭。再者說,減稅在減輕納稅人負擔的同時,也不會影響我國的稅收收入,二者相輔相成,是一個統一的概念。
由以上來看,在整個社會處于經濟的冬天的時候,我國實施減稅政策是可以的,是有利于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且在一定程度上對全世界都是由好處的。
參考文獻:[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1994年—2007年).中國統計出版社.
[2]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編譯.外國稅制概覽.中國稅務出版社,2004,06.
[3]劍文,湯潔茵.日本《國稅通則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涉外稅務,2006,(12).
[4]王曉靜,姚威.對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思考與建議[J].貴州社會主義學報,2004,(2).
[5]潘明星.改革個人所得稅免征額之我見[J].稅務研究,2005,(11).
[6]宋月華.論稅收公平原則與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完善[D].
[7]韋艷.對改革和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02,(3).
[8]岳樹民.我國個人所得稅制改革中的公平問題[J].涉外稅務,2004.
- 上一篇: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指導意見
- 下一篇:民政干部實踐科學發展觀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