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在改善市場失靈中作用論文
時間:2022-02-02 04:10:00
導語:財政在改善市場失靈中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因為微觀經濟學是以效率為研究中心的,所以市場失靈在微觀經濟中的表現就是資源配置的低效率或無效率。具體表現為壟斷,公共產品不足,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四種情況。
(1)壟斷與相應的財政政策。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么叫壟斷市場,簡而言之,廠商具有價格控制力的市場稱為壟斷市場,其中由自然和規模的限制而形成的壟斷稱為自然壟斷。自然壟斷的一個主要的特征就是廠商的平均成本(AC)在很高的產量水平上仍然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即存在規模經濟,
一般來說,市場上的許多網絡產業都是自然壟斷,如電話網,航空網,鐵路網等等。這樣,若廠商按MR=MC定價,則P>MC,壟斷廠商獲得巨大的超額利潤,而消費者利益卻受到損害。那如何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一般來說,政府會直接介入或頒布一系列反壟斷的法律法規。其中,由財政直接投資或政府投資控股的自然壟斷企業在我國所有的自然壟斷企業中占絕大部分,特別是水、電等關系人們日常生活的領域更是政府直接投資控制的對象,另外,對某些壟斷產業政府會以實行限制價格的方式來達到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目的。
(2)公共產品不足及相應的財政政策。在講這方面的政策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公共產品,純粹的公共產品是指可供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消費的產品,這些產品在每一個社會成員消費時不會導致其他社會成員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可見,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離性等特點。由于這些特點,公共產品難以定價,廠商無法通過收費來彌補成本,因而不可能長期大量的提供公共產品。這樣如果僅由私人供給公共產品必然會導致公共產品的供給不足。而對于純粹的公共產品,更是應該由政府來提供。在我國,科教文衛和國防等純粹的公共產品更是財政支出的重點項目。財政每年的很大一部分都會用來保證公共產品的供給。
(3)外部性及相關的財政政策。當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不一致的時候,即說明存在外部性,此時的經濟效率都不是最高的。
①外部經濟與資源投入不足。如圖假設不存在外部經濟,所以社會MC曲線和私人MC曲線重合,由圖中可以看出公共產品的私人供給量Q1小于帕累托最優產量Q2,圖中陰影部分為社會福利的凈損失。
②外部經濟與資源投入過多。如圖假設不存在外部經濟,所以私人MR曲線與社會MR曲線重合。由圖中可以看出,對于存在外部經濟的產品,私人供給量Q2大于帕累托的最優產量Q1,圖中的陰影部分即社會福利的損失。由上面兩幅圖可以看出,只要存在外部性,資源都難以得到最優配置狀態。對于解決外部性經濟的總思路是外部性內部化,具體的措施有政府征稅,政府補貼,企業合并以及明確產權。如對一家外部經濟的企業如化工廠,造紙廠,它們的生產對環境產生了污染,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社會成本和私人成本的差額這部分成本由社會來承擔,所以產生了外部經濟性。所以政府通過征收稅收或者收取費用以用來補償該企業給社會其他成員帶來的損失。
又比如說一家餐館對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可由政府出面,以適合的價格把洗衣機賣給這家餐館,通過合并使得外部成本內部化。對于外部經濟的企業如高新技術產業可以提供補貼,使企業私人利益等于社會利益,從而外部性的收益或成本內部化到自己的抉擇中,從而促進其大量的提供產品。
(4)信息不對稱及相應的財政政策。一般來說,信息類似于公共產品,因為信息也不具有競爭性,可以被很多人同時利用。信息不對稱是買賣雙方擁有的關于產品的知識不一樣多的現象。信息不對稱嚴重的話會極大的影響市場的資源配置。它會產生契約簽訂前的逆向選擇和契約簽訂后的道德風險。逆向選擇最一般的情況是消費者擁有較少的信息,對商品(服務)好壞難辨,從而產生劣質品驅逐良質品,結果使產品質量下降,資源配制效率低下。道德風險是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不道德交易行為。如投保后的故意損害索賠,委托人不能有效監督人等,都會有損資源配置的效率。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有義務在支出中保證市場信號和信號甄別的提供。從而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機制,以減少信息不對稱,控制不確定性。
2宏觀市場失靈與相應的財政政策
市場失靈在宏觀經濟中的表現為經濟的頻繁波動和長期停滯。在經濟的周期波動中,難以避免的會出現經濟衰退期和蕭條期。此時,會伴隨大量的失業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市場本身難以解決,這就需要政府采取積極的措施來解決。
(1)經濟頻繁波動與相應的財政政策。
市場機制對局部的價格水平有調節功能,但對宏觀經濟周期的存在就無能為力了,當總體物價水平出現劇烈波動,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時,就需要政府采取緊縮的或者擴張的財政政策。當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時,就需要政府減少相應的政府投資,并通過投資乘數數倍的影響國民經濟。當出現經濟緊縮時,政府又應增加政府購買支出以拉動經濟的增長。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我國國內的有效需求嚴重不足,當時,我國政府就是通過增加公共投資來拉動內需,從而保證了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政府這種逆周期有利于抑制經濟波動,保證經濟的平穩有序發展。
(2)失業及相應的財政政策。失業是經濟波動的附屬產物,其實質上是解決經濟的發展問題。但對已經存在的失業人口,特別是那些長期失業的人口,政府有責任保障其基本的生活。具體的做法有:明確財政促進就業政策的基本框架;完善籌資機制,保證必要的就業和社會保障資金的需要;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強化失業保險的促進就業功能;完善現行促進就業有關的稅收優惠政策,發揮稅收調控促進就業的功能;完善小額貨款擔保和財政貼息辦法,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完善財政專戶管理制度;盡快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加強對就業和社會保障資金的財務管理和監督,保證專款專用。一般來說,在總支出不足時,失業會增加,這時應增加社會福利費用,提高轉移支付力度,如增加對失業者救濟和補助等,從而維持社會的穩定。
應該說財政在促進就業、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方面發揮著主要的職能,對于就業的穩定、社會的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有著深遠的意義。
總之,市場失靈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經濟現象,在市場失靈的地方要有政府的介入,只有政府和市場各自發揮了作用,整個國民經濟才能健康高效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花才才能綻放出美麗的顏色。
參考文獻
[1]劉京煥,陳志勇,李景友.財政學原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王國清,馬驍,程謙.財政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摘要:財政職能是指政府的內在功能和職責。由于完全競爭市場以及西方經濟中所假設的一系列理想化條件并不存在,所以帕累托最優狀態通常難以實現,即現實的市場配置不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存在市場失靈。一般來說,在市場失靈的領域內需要政府進行干預,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出發,討論了市場失靈下相應的政府財政政策。
關鍵詞:外部性;公共產品;信息不對稱;財政政策
- 上一篇:國債規模影響因素分析論文
- 下一篇:企業理財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