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下的熱錢問題探討

時間:2022-04-14 05:50:00

導語:金融風暴下的熱錢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風暴下的熱錢問題探討

摘要: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熱錢對中國金融穩定的影響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分析了熱錢流入的原因、熱錢對經濟的影響,從當下我國經濟基本面分析爆發危機的趨勢并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熱錢危機趨勢政策建議

一、引言

熱錢是指國際間從事牟利活動的短期資金,它為追求最高報酬和最低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進行短期投機性活動。熱錢加速流入會形成資產泡沫,造成需求旺盛、市價高漲的繁榮假象。而熱錢迅速撤出,又會造成資產價格大幅波動,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回顧歷史,無論是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熱錢對亞洲國家經濟的破壞程度,還是08年越南出現越南盾迅速貶值、股市樓市暴跌和物價飛漲等經濟動蕩,都能看出熱錢正在逐步成為國家正常經濟金融秩序的嚴重威脅。

那么,我國到底存不存在熱錢呢?數量又有多少呢?張明(2008)指出,到2008年3月,熱錢數額已高達1.75萬億美元。而唐旭、梁猛(2007),摩根士丹利王慶(2008),都表示流入中國的熱錢數量有限。雖然對熱錢流入國內的數字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經濟危機的當下,歐美等國的經濟遭到重創,而中國經濟發展卻相對穩定,股市和樓市持續回暖,熱錢進入中國將獲得很大的收益。在這種預期下,須對熱錢加以高度關注。

二、熱錢流入我國的原因

1.人民幣升值預期和美元持續走軟

人民幣匯率從05年7月匯改后的8.11下降至09年6月的6.8332,已累計升值18.7%,并且仍有持續的升值趨勢。而美國由于次貸危機采取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導致美元不斷走軟。

2.中美利差倒掛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美聯儲自2007年9月以來,連續7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降息幅度遠大于中國,產生了存款利差。熱錢進入可以得到相當大的無風險套利空間:只要把錢存進銀行,就能穩賺不賠。中美利差倒掛趨勢進一步刺激了投機資本的流入。

3.國內相對良好的資本市場

在國際經濟趨緩,美國次貸危機蔓延,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下,歐美國家資本市場普遍低迷。而我國經濟卻保持著相對穩定,資產價格不斷上漲,為投機資本獲利提供了機會。09年,證券市場和房產市場逐步回暖,深滬兩市均全線飄紅,樓市銷售量持續攀升。流入境內的熱錢預期到了資產升值的回報,加速向國內的流動。

三、熱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引起經濟惡性循環

熱錢涌入將引起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更多熱錢進入的循環。具體為,熱錢以外匯的形式進入后,結匯給銀行并對換成人民幣。央行為穩定人民幣匯率,被迫回購溢出外匯,放出基礎貨幣,向市場注入了流動性。而流動性過剩將首先導致資產和資源類商品價格上漲,導致成本推動型通脹;繼而增加初級生產部門的生產成本,并逐級向產業鏈下游傳遞,直到提高最終消費價格。為了有效控制流動性過剩問題,央行只能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等措施來收縮流動性。加息使人民幣與美元的利差進一步拉大,促使人民幣升值,這些因素又將會進一步吸引熱錢流入。

2.熱錢對實際外匯儲備的影響

熱錢流入時,貨幣當局大量買人美國的國庫券和政府債券。但考慮到買進外匯導致人民幣投放量過大,又被迫發行中央票據并且支付利息,這實際上是以虧損的方式向外國投機者保管資金。如果美元對其他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大幅度貶值,這些以美國國庫券和政府債券為主的外匯儲備就會貶值。一旦熱錢流出,我國的實際外匯儲備就會大量減少。

3.熱錢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熱錢不滿足于利差帶來的緩慢收益,在股市中尋找短期套利機會,變相推動價格上揚,造成股市利好的假象,誘使大量散戶入市,當熱錢抽逃導致股市大跌時,將造成無數的家庭悲劇。而熱錢進入房市參與炒作,則會抬高房地產價格,形成較強的房地產市場“示范效應”,于是很多民間資金紛紛跟風入市,推動國內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一旦熱錢獲利后撤離市場,將導致樓價下跌,鋼鐵、水泥、家電等行業退熱,并引發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四、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現存的因素及防范

在全球經濟危機有一次到來的今天,中國會否重蹈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覆轍呢?我們必須審慎分析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遺漏任何可能的趨勢。

09年上半年的形勢可以歸結為:人民幣升值趨勢依然明顯,但速度減慢;外匯儲備再創新高,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1316萬億美元,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7.8%;通貨膨脹預期升溫,據央行網站消息,09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顯示,物價水平下降趨勢在近幾個月會持續,通脹預期有所顯現,并預測CPI會在今年三季度末觸底;樓市逐步回暖,國家統計局對1—5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統計顯示,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464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5%;證券市場再次繁榮,上證指數自2008年10月的1664點開始反彈,到09年7月已突破3500點大關,A股和基金開戶數屢屢刷新紀錄。

從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熱錢還處于流進階段,大規模逃離的可能性暫時不大。但熱錢抄底撤離后的危害不容忽視,應提前加以。如何不讓熱錢大規模涌入、讓已經進來的熱錢難以輕易離開,才是阻止熱錢造成金融危機爆發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切斷熱錢進人的強大利益驅動力。這需要貨幣當局控制泡沫,打消熱錢流入的動機,加強對銀行信貸的窗口指導,引導信貸資金回歸到生產建設中。其次,是營造國內良好的投資環境。要使熱錢找到在中國長期投資的信心,放棄高風險的投機性炒作。轉型為對新興企業投資和產業升級等經濟領域中來,化短期投資為長期投資。再次,要加強對熱錢的監管。外匯監管局應對跨境資金價錢監督,實時監測資本項目的流向,加大外匯業務合規性的檢查,還要嚴厲打擊地下錢莊,規范金融市場。

參考文獻:

[1]張明,徐以升.全口徑測算中國當前的熱錢規模[J].當代亞太,2008(04)

[2]唐旭,梁猛中國貿易順差中是否有熱錢,有多少[J].金融研究,2007(9)

[3]宗延.關于熱錢的幾個問題[J].上海經濟研究,2008(9)

[4]黃琳,李秀玉.熱錢流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其對策思考[J].經濟問題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