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理論分析與再思考
時間:2022-06-21 03:26:43
導語:管理學理論分析與再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盡管在人類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蘊含了大量的管理思想,但是管理作為一門科學是在19世紀才產生的,其中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管理成為一門科學的重要動力。隨著人類發展歷程的不斷推進,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也被賦予新時代的特點和內涵。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技術時代,管理同樣面臨著創新和改革的挑戰。基于此,本文對管理學理論進行了分析和回顧,然后結合當前時展的特點對管理學遇到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管理學理論進行再思考探究。
關鍵詞:管理學;理論;分析;再思考
管理是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而出現和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體現。隨著人類管理和組織能力的不斷提升,管理學理論也開始逐漸形成。到19世紀20年代,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大力提升和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管理作為一門科學開始形成。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管理學理論在新的發展時期遇到了巨大的挑戰,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管理學理論創新成為必然,同時適應時代的發展也是管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方向。
一、對管理學理論的分析和回顧
管理學理論建立至今,大體經歷了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管理叢林理論和現代管理理論四個主要的發展階段。
(一)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是由“科學管理之父”泰羅創建的,主要的代表作是《科學管理原理》,該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提高勞動效率,這也是當時生產手段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課題。在泰羅之后,由法國的管理學之父亨利•法約爾創建了古典組織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韋伯的行政模型、巴納德的權利接受理論等都是科學管理理論的典型代表??茖W管理理論在管理學上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提高勞動效率和組織效率的方法,將管理學作為獨立于經驗管理、行為管理而存在,但是科學管理理論沒有認識到人在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沒有研究環境對管理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由于受到科學管理理論的影響,很多的資本家過分關注勞動效率的提高,忽視了工人的管理,使得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不斷爆發的勞動罷工使得管理學理論開始創新,重視人際關系的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應運而生。與科學管理理論不同,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是以人的行為以及主導人行為背后的動機和情緒。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將勞動者看作是“社會人”,注重組織動態、組織中人際關系研究,將激勵管理和需求管理引入到管理手段當中。但是由于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沒有得到資本管理者的支持,很多觀點并沒有得到切實的落實和應用。
(三)管理叢林理論
管理叢林理論實際上是對當時管理理論體系的梳理,由于隨著管理組織的不斷出現以及管理需求的不斷提升,具有相關背景的各類研究者和科學家對管理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于各自的專業背景不同、研究的目的不同,管理理論叢林逐漸形成。1961年,美國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對當時的管理學研究學派進行了分類,梳理出了包括管理過程學派、人類行為學派和決策理論過程學派等6個主要學派。經過近20年的發展,到1980年,孔茨又對管理理論叢林進行了梳理,在原有的6個管理學派中,又延伸發展出來5個管理學學派,管理學理論研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四)現代管理學理論
現代管理學理論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主要特點。首先,是動態化的特點,動態化意味著管理學理論的發展需要適應外界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也就是說非線性的變革環境會對管理學理論產生影響,基于這個特點發展的管理學理論有權變理論、超強競爭理論以及混沌管理理論等。其次,是全體化的特點,全球化管理理論要求管理者能夠站在全球經濟發展的角度上開展管理活動,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政策制度下看待管理行為。另外,信息化也是現代管理學理論的主要特點之一,信息化就是要求管理手段的創新,電子數據處理、電子商務等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最后,柔性化管理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標志之一,在管理中做到以人為本,實行人本管理、團隊管理和文化管理等等。
二、新時期管理學理論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在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新時期的管理學理論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首先,信息和知識將代替勞動力、土地成為組織的主要資源,管理學理論研究的對象和內容需要及時的更新。其次,在21世紀,組織的成員已經開始尋求自我實現的轉變,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倫理道德等方面都發生了重要的全新的變化,在這種情形下,管理理論中對人的假設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另外,信息爆炸和現代化管理手段的應用為新時期的管理學理論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三、對管理學理論的再思考研究
(一)管理學理論發展的動態性
管理學理論發展的動態性不僅體現在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創新和形成的管理學理論,而且還在橫向組織管理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管理形態。管理學理論作為一門科學,需要遵循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即從典型到一般、從一般到典型,循環往復下逐步擴大研究領域和研究范圍。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形式的不斷變革以及人類思想文化的不斷進步,管理學理論發展的動態性促使管理學理論不斷發展,管理實踐變化是導致管理學動態變化的主要因素,而人、組織和社會是管理實踐的重要主體。也就是說,管理學理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人、組織和社會,同時管理學理論發展最終的服務對象也是人、組織和社會。因此,需要結合人的發展需要、組織的創新需要和社會進步的需要不斷創新管理學理論。
(二)管理學理論中分工與協作關系的處理
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是管理學理論建立的重要理論基礎,在以機械為主要生產工具的分工理論下,勞動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變革,分工帶來的局限性和缺陷也在逐步的凸顯出來,分工影響了組織的整體協調性,反而對組織整體的效率提升產生了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將系統觀作為管理理論基礎,將組織看作是一個協作的整體,通過對整體的管理達到提升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實踐中,雖然提高了整體組織的效率,但是局部的效率卻出現了下降的問題。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特點,將辯證的觀點引入到管理學理論中,可以看出分工與協作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要想更好的適應新時期管理理論發展的特點,需要在管理學理論中將分工與協作結合起來,分工是在協作基礎上的細致分工,協作是在精細分工上的協作。為了應對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特點,組織必須作為一個整體存在,在整體價值鏈中進行明確的分工,開展有效率的、科學的管理活動。
(三)管理方法的創新
知識經濟時代,組織所處的環境會發生迅速的變化,這種不確定的變化會給組織帶來極大地管理風險,如何能夠有效地化解這種管理風險成為新時期管理學理論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其中,創業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環境的變化總是從確定到相對穩定,然后發展為動蕩、不確定,最后達到穩定的狀態。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創業管理能夠為組織和企業要及時不斷地進行快速的反應。創業管理理論是圍繞著機會、資源、企業家與團隊、組織方式、時間和環境構建的組織管理模型,其中個人、組織、環境和創業過程是創業管理理論的主要要素,通過這些要素的管理,對組織發展機會、組織團隊和資源三個要素對組織進行有效的管理。當前創業管理理論的相關內容正在逐步的健全和完善。創業理論要求組織成員要具有創新精神和改革精神,這正是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社會成員的重要要求。
四、結束語
管理學理論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在經歷了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管理叢林理論和現在管理理論四個主要發展階段,新時期的管理學理論面臨著巨大的創新壓力。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學理論要處理好分工與協作的關系,以動態管理為核心,創新管理方法,更好的為組織和企業管理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
作者:呂旭丹 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
參考文獻:
[1]譚力文.尋找管理學理論的科學性[J].管理學報,2014,(2):190-197.
[2]王宏.西方管理學理論與思想史發展探討[J].中國經貿導刊,2014,(5):46-50.
[3]李鋒,朱燕空.關于管理學理論的回顧與再思考[J].商業時代,2011,(11):85-86.
[4]譚人中.管理學基礎理論的哲學構建探討[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3):61-66.
[5]史永亮,張偉,劉彥妮.現代管理學理論淺述[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60-64.
[6]郭安元.對管理學的理解和認識——基于理論的視角[J].當代經濟管理,2010,(8):1-5.
[7]譚力文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學理論的科學化與中國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09-08011.
- 上一篇:管理學教學改革思考
- 下一篇:教育局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實施意見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