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圖書館讀者服務研究

時間:2022-11-25 03:27:00

導語:中小型圖書館讀者服務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型圖書館讀者服務研究

[摘要]文章闡述了做好中小型圖書館工作對建設和諧社會的促進作用及新形勢下如何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好圖書服務工作。

[關鍵詞]圖書館工作和諧社會構建讀者服務工作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的重要目標,又是促進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倳洀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的。作為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不可分割的公共圖書館,在我國改革和建設中,不僅有力地促進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而且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作用。構建和諧社會,迫切需要把知識與文明注入社會建設中,需要營造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圍。筆者認為,在營造社會文化環境方面圖書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1.1圖書館是城市文明的標志

社會學家丹尼爾認為,任何社會歸根到底都是一種道德秩序。作為組成社會的細胞——人在和諧社會中首先必須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法國盧梭所說“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而人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養,就離不開豐富的文化精神生活。在建造文化精神生活工程中,圖書館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圖書館珍藏的文化瑰寶,對每個閱讀者都發揮著潛移默化的規范塑造作用,這種作用是全面的、完美的,而且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圖書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人類最崇高的理想、最美好的感情、最新的知識傳授給人們,使人終生受益。

1.2圖書館是塑造美好心靈的場所

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傳承人類文明是圖書館工作的核心。一個圖書館就是一座聳立在人們心中的文化豐碑。它是一塊磁石,吸引著每位公民去接受祖國母親的文化洗禮。人們來到圖書館如同進入一個巨大的文化磁場,在這里會親身感受到優秀文化的魅力,她使人們的精神世界豐富,使人們的胸懷寬廣,使人們的靈魂得以凈化,使人們凝聚力增強,使人們法制觀念加強。圖書館在弘揚社會主體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將起到一個凈化社會肌體的作用。

1.3圖書館是人們學習征途上的“燈塔”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圖書館又是迅速、及時傳播信息的渠道之一。信息最富時代特征和導向功能,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它具有警示人們行為、凝聚人們力量、激活人們思想、激發人們活力的作用,使人們的創造力長盛不衰,使社會變得安定有序,使人們的行為得到規范。圖書館信息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向導作用。

1.4圖書館也是人民接受終身教育的陣地

圖書館擔負著“啟迪民智,普及教育”的職能。人的一生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時代的發展要求人們必須接受終身教育。這就要求圖書館為人們接受終身教育提供保障。在圖書館,人們不受職業、身份、年齡和文化程度、興趣愛好的限制,可以各得其所,在書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圖書館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人們的精神生活就高雅起來。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到一個深化社會文明進程的作用。

2.中小型圖書館要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好服務工作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圖書館要為執行和完成這一任務,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2.1構建和諧社會必需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抓好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努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公民,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所在。在這中間,圖書館通過書刊流通,運用多種圖書宣傳形式,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借此對人民群眾進行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核心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進行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教育;進行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普及法律基本知識教育,激勵他們為建設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總之,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

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圖書館成為寓教于讀、以書育人的重要課堂。

2.2構建和諧社會必需凈化社會環境

首先,圖書館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搞好社會治安的宣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社會教育的功能作用。賭博這一社會惡習是社會不安定因素之一,也是引發某些人犯罪,導致家庭破裂的禍根,更是造成社會不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各級政府和公安部門采取斷然措施狠剎賭博歪風。我縣新安鎮文化中心圖書館在2005年10月,配合禁賭宣傳,根據本鎮案例,精心編繪了30塊圖片宣傳板,搞起了《禁賭圖片展覽》,深入到工廠、鄉村、機關、學校等多個單位流動展出,使近千人受到教育。為配合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我們和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教育局一起開展了“遠離網吧、游戲室,做文明健康小主人”主題教育活動,在中小學舉辦讀書節、讀書征文、演講比賽,受到廣大少年兒童及家長的一致好評。另外,送書進社區、進軍營、進監獄(勞教所),為提高公民道德素養,預防犯罪起到了積極作用。我縣違法犯罪發案率、民事糾紛、社會調解發生率,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下降,我縣連續三年被命名為省社會治安安全縣。

其次,深入細致地做好導讀工作。引導群眾多讀書,讀好書是構建和諧社會、凈化社會環境的有效舉措。倡導多讀書、讀好書,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促使社會風氣好轉的有效途徑。我縣五隊鄉圖書館針對社會上染有賭博惡習的青年人,推薦了一批思想性、可讀性較強的圖書,通過讀書活動吸引他們逐漸走出“方城”,成為圖書館的??汀=又植皇r機地組織禁賭征文活動,讓他們談讀書體會,認識賭博的危害性。這次活動收到征文80多篇,經評選對優勝者進行表揚,收到了自我教育

自我約束、擴大教育面、挽救失足者的社會效果。其中有—位私營企業的職工,曾整天沉湎于麻將牌之中,鬧得妻離子散。后來通過活動,他迷途知返,痛改前非,終于得到妻子的諒解,破鏡重圓,和好如初,重新過上美滿的家庭生活,他深有感觸地說“是讀書挽救了我的家”。圖書館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構建和諧社會開辟了新的捷徑。

2.3構建和諧社會必需關注弱勢群體。

據《經濟日報》報道:目前我國弱勢群體的規模已達1.4億一1.8億人左右,一般由以下幾部分人構成:一是下崗失業人員,即城市中以下崗失業者為主體的貧困階層。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失業下崗的問題日益嚴重化。在城市,失去職業意味著基本生活來源的斷絕。因此,最近的幾年間,在我國66城市中已經形成了一個以失業下崗人員為主體的新貧困階層,他們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二是“體制外”的人,即那些從來沒有在國有單位工作過,靠打零工、擺小攤養家糊口的人,以及殘疾人和孤寡老人。三是進城農民工。約占全國總人口的ll%一14%。一個如此龐大的弱勢群體的存在,是執政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現代化、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并切實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弱勢群體的構成主要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中的一部分人。如果他們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對于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共圖書館而言,可以利用館舍館藏的優勢為弱勢群體提供長期持續的職業技能培訓,并積極開展為弱勢群體送書、送知識、送科技服務的活動,為他們再就業提供知識和技能支持。多年來,我們就為弱勢群體先后發放借閱證187個,送書1000余冊,提供各種致富信息180多條次,使60余個家庭擺脫了貧困。

2.4讓圖書館成為休閑生活的好去處。

休閑生活作為現代社會的產物,不僅反映了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也將成為衡量文明程度的標尺之一。作為人類知識寶庫的圖書館以其豐富的藏書、深厚的精神內涵、安靜幽靜的環境,可以讓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品位、興趣的讀者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身口味的書籍;或通過更新自身知識,與不斷進步的外界社會相適應;或通過廣泛閱讀達到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目的。著名美學家潘知常教授指出,知識型創業者成功的經歷以及人們頭腦中的“危機意識”說明,我們正面臨著一個“知識┼人才”的時代,在向知識經濟轉變的過程中,誰掌握了更多的知識誰就是強者,而書本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休閑時間到圖書館讀書,將是新時代社會生活的重要走向之一,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休閑活動之一。

可以說,“以人為本”,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核心,是直接影響圖書館服務對象對信息資源的需求能否滿足的關鍵。“以人為本”的理念要體現在圖書館的外部形象上,體現在圖書館員的服務態度上,體現在讀者服務的方式上,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全過程。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圖書館作為城市文化的代表.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應該充分發揮社會職能,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從基本的食物和住所到復雜的自我體現,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只有在需要層次中每一步得到滿足,下一層次的需要才會被激活。因此,“需要是人的一切行為的原動力”。圖書館優質的、個性化、“以人為本”的服務逐步激活了人們追求知識的需要,激活了人們崇尚文明的需要,激活了人們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圖書館工作者應充分認識自己工作的社會價值,以自己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努力完成好這一神圣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李青青談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幾個主要方式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3)

2.梁克可基于知識管理的圖書館服務創新情報資料工作,2006(3)

3.張華論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圖書館學刊,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