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服務創新理念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12 04:55:00

導語:圖書館服務創新理念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書館服務創新理念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圖書館;知識管理;知識服務。

論文摘要:文章從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概念、內容以及在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與服務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提高圖書館員的素質方面進行了論述。

網絡技術的使用,加快了信息和知識的全球性傳播。一方面信息用戶在文獻信息海洋中很難找到正確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被質量差、已貶值或虛假、錯誤的信息所包圍。所以,用戶需求開始由文獻獲取轉變為對知識的析取。圖書館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由文獻組織轉變到知識組織上來,加強文獻知識內容的揭示、整序和重組,是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關鍵。"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為圖書館提出更高要求。

1、關于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的提法1986年在聯合國國際勞工大會上最早提出。而知識管理的概念于1994年由美國著名的恩圖維昆(Ehtovation)國際咨詢公司首次提出。

知識管理最初起源于商業和管理領域。20世紀末,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競爭的加劇,許多企業處于外部環境的劇變之中,迫切需要通過利用知識資產來進行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和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企業的信息、知識的管理,因此,對信息、知識管理的研究逐漸為許多企業所重視。

知識管理起源于企業管理研究界,其首倡者美國波士頓大學的達文波特教授、日本的野中郁次郎教授等均是一些熱衷于將計算機技術引入企業管理的專家,他們重視技術因素在知識管理中的作用,倡導的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知識管理。他們把知識管理的概念引入企業信息管理和研究開發之中,隨即迅速傳播到其他領域。

1.1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內容

圖書館作為專門的機構,它的基本職能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和開發智能力資源,而這些也正是知識管理的基本內容,所以圖書館在本質上可以看作是一個知識管理的機構。

作為知識管理機構的圖書館,雖然其職能屬于知識管理,但是并不等于所有的圖書館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知識管理就是對知識的管理。但是,由于對"知識"的理解不同,以知識對象的知識管理就會有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觀念。藏書冊數一直是衡量和評價一個圖書館水平的重要指標。知識對物質載體的這種依賴性,使得許多人把載體的數量看作是知識量的多少,把對載體的管理當作是對知識的管理。這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管理,這種對圖書文獻的管理,同工廠倉庫對機器部件的管理,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不同,單純對知識載體的管理并不是知識管理。

作為知識管理機構的圖書館,絕不僅僅是管理圖書文獻,而是要以人為本,以促進社會發展為目標,在對物的管理中實現對知識的管理,通過知識管理,使知識得到傳播和利用,促進知識的創新,推動社會的進步。

1.2知識管理的目標

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目標,不同于傳統圖書館管理的目標,它著眼的是知識增值、知識創新和人的發展。

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把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作為知識來管理。知識與文獻不同,文獻是有形的、物質的,文獻不依賴于主體而存在;而知識是無形的、精神的,知識是主體的一種素質。文獻的價值是可以衡量的,價值的增值是有限的,而知識的價值是難以衡量的,增值是無限的。

以知識增值為目標的管理是一種知識導向型的管理,就是圖書館以文獻的內容即知識來安排管理,以文獻的內容和讀者需要為導向的管理,為讀者了解知識、分析知識、綜合知識和獲取知識提供方便條件,通過有效的管理,使文獻中的知識能夠更好地為讀者所利用,為更多的讀者所利用,轉化為讀者的知識,讓更多的人分享知識的價值,從而實現知識價值的增加。

圖書館知識管理的重要目標,就是通過對圖書館館藏知識的有效管理來促進知識創新,為知識創新服務。所謂知識創新,不僅是提出新理論、新知識、做出新的發明創造,而且包括對已有知識的組織、管理,展現已有知識中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的新內容,還包括對知識的管理,現成圖書館的知識創新團隊。

2、用知識管理理念指導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引進知識管理的目的是實現知識的價值和服務價值,不論是對顯性知識的管理還是對隱性知識的管理,落到圖書館的實處,都是為了以知識為內涵,以服務為中心,走知識服務之路。

2.1知識服務概念

知識服務首先是一種觀念,一種認識和組織服務的觀念。張曉林對知識服務從服務觀念和服務方式兩方面進行了充分的闡述,并將其概括為:"知識服務是一種基于一切信息資源(館藏物資源和網絡虛擬資源)、以用戶需要目標驅動的、面向知識內容的、融入用戶決策過程并幫助用戶找到或形成問題的解決方案的增值服務。"姜永常認為:"知識服務就是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和知識創新的需要,根據用戶問題解決方案的目標,通過用戶知識需求和問題環境分析,對用戶整個解決過程而提供的經過信息的析取、重組、集成、創新而形成恰好符合用戶需要的知識產品的服務"。由此可知,知識服務強調以知識創新為中心,以用戶為核心,注重動態過程和服務,注重解決問題,注重信息深加工,注重知識資源增值,是發展知識經濟和實現知識創新的迫切需求。

2.2圖書館實施知識服務的必要性

現代圖書館的服務由信息服務向知識服務發展,主要是基于知識化社會的需要、創新服務理念的需要、數字圖書館發展和網絡環境的需要。

當今社會知識經濟特征日益明顯的社會,知識成為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正發生巨大變化,由過去單純追求物質資源的占有到現在追求擁有更多的知識源,由崇拜信息到尊重知識。這些變化促使終身學習成為普遍行動,學習的意識更加強烈。這樣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為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知識化社會呼喚知識服務,而具有教育職能的圖書館是社會公認的重要教育基地,承擔著造就知識人的重任。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圖書館的普通應用,圖書館向虛擬化、電子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未來圖書館將是傳統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的復合體。所以說,知識服務是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保障對用戶的服務能力,提高知識創新能力和服務的知識含量所必需的。

2.3圖書館實施知識服務的可行性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在圖書情報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利用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的技術設施開展工作,已成為現代圖書館開展服務的重要手段。從知識服務的實際過程與手段看,傳統的數據挖掘技術,為圖書館知識服務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開展知識服務的主要障礙是圖書館知識資源擁有量低和知識的獲取渠道不暢,這一在過去幾科是無法解決的難題,隨著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的深入實施而得到徹底解決,包括多媒體在內的各類信息資源,越來越多地被數字化并提供到各類網上。網上資源正以每年50%的速度遞增,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豐富的網絡資源,對開展知識服務極為有利,尤其是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更為知識服務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信息資源數字建設為知識服務提供了根本保障Ⅻ/SPAN>

2.4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方式

2.4.1參考咨詢服務

傳統的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主要是以館藏文獻為基礎針對用戶提出的咨詢問題,利用手工式半自動方式,通過個別解答提問,向用戶提供具體的文獻、文獻知識和文獻線索。隨著知識經濟和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應用于圖書館,咨詢服務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范圍。

過去常規的咨詢服務,除解答讀者提出的事實性咨詢服務問題,還開展書目咨詢服務專題咨詢服務等。網絡咨詢服務啟動后,除原有的咨詢服務內容,還可以為用戶提供范圍更廣,層次更高的咨詢服務。

2.4.2檢索服務

文獻檢索是利用特定的工具書,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方法為用戶提供檢索結果的服務。網絡檢索的發展方向是超文本、多媒體、智能化,檢索內容除傳統文獻,還包括各種專題論文、商業信息、政府報告、研究進展、專利產品等等,要達到滿意的檢索效果,檢索人員不僅要經常上網瀏覽,熟悉各種檢索技術和檢索工具,更要注意研究網絡知識資源的特點,隨時通過各種媒介和途徑收集有關知識資源,以提高查全率,同時注意提高檢索速度,注重檢索結果的分析和評價,提高檢索結果的準確性,針對用戶需要提供"適量"的知識,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積累才能做好這項工作。

2.4.3雙向交流服務

在知識經濟時代,網上圖書館已成為現實,圖書館在新書預訂及聲象資料、電子文獻等訂購方面,可在網上充分征求讀者意見,并將到館的書刊資料進行分時信息,使網上讀者人書刊訂購開始就參與圖書館的知識資源建設工作,同時隨著信息的不斷吸引更多讀者關心知識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建立起更加親密的伙伴關系。

當然,圖書館知識服務方式不只上面介紹的這些方式,還有借閱流通服務、專題服務、定題跟蹤服務等,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探索新的知識服務方式。

3、培養學者型館員是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根本

"圖書館員是事業的靈魂",這是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的一名名言。圖書館事業的長期、穩定和持續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而人才評價的最終標準和根本原則并不是學歷和學位,而是實際能力與實際貢獻力。因此,高學歷的館員并不等同于學者型館員,高學歷僅僅說明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而文化素質并不等同于業務素質,圖書館員業務素質的形成和提高,只有在圖書館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得以實現。

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和知識服務應該是圖書館員、館藏文獻信息資料和讀者三者之間的互動,通過提高館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培養學者型館員來提高館藏文獻信息資料的利用率,使讀者能夠充分的利用圖書館,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知識管理的核心是人,在為讀者提供知識的同時,也為圖書館館員提供知識,使圖書館引入知識管理,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手段,使圖書館的所有工作人員能夠分享知識,都能用最佳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工作,同時也能使讀者應該享受的權利得到充分的尊重。

總之,從目前我國現有文獻知識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和利用情況來看,讀者主動索取知識的意識與技術都還相當欠缺,有了先進的設備卻不會或用不好的問題還普遍存在。因此,促進文獻中的客觀知識轉化為讀者頭腦中的客觀知識轉化為讀者頭腦中的主觀知識,并進而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智慧和創新能力,是圖書館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核心,是每個館員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初景利、邵正榮主編:《按圖書館知識服務戰略研究》。

[2]石向實、劉景主編:《圖書館知識管理》。

[3]李松妹著《現代圖書館管理概論》。

[4]喬振林:淺談高校圖書館的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