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功能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2 05:01:00

導語:圖書館功能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書館功能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圖書館;傳播;功能;創新

【論文摘要】由于外部競爭環境和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圖書館固有的傳播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其知識信息傳播及服務功能逐步弱化。針對目前這種現狀,本文認為,圖書館應該在其本來固有的模式上進行再更新,再發展,增加和轉變圖書館固有的傳播方式,擴大圖書館的設置規模,實現制度創新、服務創新、傳播方式創新,并在地市建立“中心館”體制,實現圖書館從“文獻傳遞”向“知識傳遞”的過渡;重新確立圖書館在知識信息領域的主體地位。



圖書館的最主要功能便是文化傳播功能,其傳播方式也是多年來形成的固有模式。隨著各類文化傳媒行業呈現不斷擴張態勢。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繁雜的社會,電視、網絡、報紙、電臺、手機等媒體各種各樣的信息撲面而來,充盈著人們的視聽,應接不暇。不論人們愿意不愿意都被裹在這巨大的信息旋渦中。而圖書館正在被各種各樣文化傳媒行業排擠出公眾的信息消費領域,已被邊緣化。其社會影響力、信息知識傳播功能和服務功能在弱化。表現在讀者人數逐步減少;公眾閱讀率逐步下降。以筆者所在學校圖書館為例,十年來圖書借閱量下降了40%。

圖書館功能弱化、讀者銳減主要原因是由外部競爭環境和圖書館自身因素造成的。外部因素:進入新世紀以來,網絡的迅猛發展和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網絡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來源,在網絡迅猛發展的同時,電視、報紙、電臺等也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在大眾信息消耗市場中占有一定份額。呈現出多彩繽紛的繁榮景象。圖書館自身因素:長期以來,圖書館一直在計劃經濟模式下生存,在知識信息提供方面一統天下?!爸夭剌p用”,行政上的條塊分割使圖書文獻信息資源不能共享。進入圖書館手續繁雜,筆者在學校上圖書館查找一次資料,手續辦好了幾十分鐘過去了,然后一本本翻資料,做注解,當找到一點稍微有用的資料,時間到了,管理員催促還書。另外借還圖書也不方便,每次只能借幾本,與網絡查找資料相比遠遠落后。因此其傳播方式落后,效率低下。不能與時俱進。舊有工作方式和讀者知識信息消費方式錯位,使得人們越來越遠離圖書館。改革迫在眉睫。

但這并不就能證明圖書館的末日已經到了,應當看到,圖書館與其它資訊業相比,依然尚有很大優勢。首先在知識信息供給仍占有重要地位。網絡信息雖然方便、快捷、但其內容龐雜而無序。其信息的權威性、準確性和可信度都大打折扣。其次報紙、電視、電臺所對的信息消費群體主要是一般大眾或特定人群。而圖書館則集中了網絡、報紙、期刊和圖書等眾多的媒體優勢,有眾多的知識信息資源;并且知識信息大都經過專家的審定,因此在知識領域圖書館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更高。第三是圖書館自誕生至今經過百年發展,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知識學科,擁有一支龐大的從業人員,涌現出一大批具有很高資歷建樹的專家、學者,在知識信息傳播方面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對人類知識保存和傳承起到了無可替代作用;第四是圖書館擁有一批忠誠讀者和用戶,圖書館在服務讀者用戶的同時,讀者和用戶在有形或無形的支持著圖書館的發展。從而實現圖書館與讀者用戶的共贏。這是圖書館寶貴資源財富。是圖書館賴以生存之基石。

盡管圖書館擁有這些優勢,然而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如何應對嚴峻的挑戰,將自身優勢轉化為巨大的市場能量和讀者效應,使圖書館具有更為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因此,強化圖書館信息知識傳播功能和服務功能勢在必行。也是擺在圖書館工作人員面前急待解決的問題。雖然圖書館面臨如此大的挑戰和困難,但只要我們能拿出改革創新精神,把不利變為有利,把競爭對手變為工具,圖書館的前景依然是一片光明。要解決好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制度創新

2005年7月,由武漢大學發起并組織的“中國大學圖書館館長論壇”發表了《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宣言》,初步實現了區域之內館際合作和信息資源共享模式。成為制度創新的先例,也是由理論跨入實踐的重要一步。圖書館在知識信息資源共享方面,可實現一個地區乃至全國館際合作和信息資源共享;在圖書信息資源專業化、特色化建設等方面,在小城市的一些院校圖書館,應借鑒并采用這種共享模式,與本地學院等比較有名院校聯合共享圖書資源,進而擴大圖書資源共享范圍,到全省全國及至全世界。同時對館藏文獻資源的學科結構應與學院的專業設置、重點建設學科、重點項目及各專業學生的分布比例相一致,并根據學校各專業的發展規劃和相關學科的未來發展趨勢,在保持館藏體系相對穩定情況下適時調整,確保各專業核心文獻的收全率。還應根據專業特色和教學特色確定資源建設特色。確保特有館藏資源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知識信息產品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其中不僅有文化成分,同時也有產品的特性。可借鑒其它資訊業的市場營銷理念,建立一套以市場為導向、以讀者用戶為中心的順暢、高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運作體系。對工作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對傳播方式進行徹底改革,為廣大讀者用戶提供系統化、完整化、個性化的知識信息和優質高效服務。惟有進行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圖書館封閉落后的狀態。

二、服務創新

貫穿圖書館發展的主線是服務。服務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觀。圖書館現展的目的就是提供更好服務,圖書館的立身之本是“讀者第一,服務至上”。實現人性化管理,完善實施人文關懷的制度建設,營造人文關懷的內外環境。以改變原有的單一的館藏文獻外借與內閱,應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各種數據庫、知識庫以及在線或離線信息服務。職業院校圖書館服務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圖書館工作者要以主動熱情的工作態度,文明禮貌的服務語言和精湛的信息服務技能,圍繞著教學和科研實施職務工作。為讀者提供咨詢幫助和信息保障。幫助讀者選擇信息、評價信息、并與讀者取得聯系。變館員為“知識導航員”,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對讀者有強烈吸引力的學習環境和開展綜合素質教育的理想場所。三、傳播方式創新

長期以來,圖書館知識信息傳遞方式主要以“文獻傳遞”為主,這種方式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發展和讀者需求。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在知識信息領域多學科交叉滲透,信息海量增加,各種信息混雜現象嚴重,對信息選擇難度加大。再者,現代讀者對知識信息的需求,向深度和廣度再延伸,有時對知識信息的需求要精確到一個知識單元,甚至是知識點。有時對某個知識信息需求會擴展到同類所有信息。知識信息內的復合性和讀者用戶對信息要求的綜合性,迫切要求圖書館實現“文獻傳遞”向“知識傳遞”的轉變。

“知識傳遞”是圖書館工作人員根據讀者用戶的需求,利用館內外知識資源,從中篩選、加工、整理出適合讀者用戶需求的知識信息。以供讀者用戶對知識信息需求的選擇。圖書館傳遞方式的改變與創新,是新時期圖書館知識信息傳播的必然選擇。也使圖書館工作人員從一般的“借借還還”中解脫出來,知識含量和科技含量增加。體現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價值。同時有利于發揮圖書館自身的知識資源綜合性、豐富性、系統性等原有強項優勢。

四、地市級城市建立“中心館制”的管理體制

對于榆林市圖書館的規模建設,筆者認為應該建立全新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管理體制。建立一種“中心館制”的管理體制。將圖書館的建設融入當地的信息建設與經濟建設中,在政府職能部門的宏觀管理和綜合管理下,強化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的中心協調能力,以圖書館業務工作為紐帶,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加強本地區內各級公共圖書館、各系統、各類型圖書館之間的協作,形成新型的地市級圖書館網絡。

這種新型的管理體制,在全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領導小組下設圖書館管理小組,將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確立為本地區的中心圖書館,各縣級市公共圖書館為二級分館。從橫向結構看,各級公共圖書館分別擔負起與所在地其他系統、其他類型圖書館的橫向聯系。這樣縱橫交錯形成完備的圖書館網絡。

下級圖書館在中心館的指導和協調下,一方面加強與其他類型圖書館的橫向聯系,做好其他系統圖書館藏書結構、人才結構、技術開發等業務調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集約優勢,重組圖書館內部結構,提高辦館效益。如可以萎縮圖書館采編部門,加大各館信息開發的力度。

這樣的模式建設的圖書館具有一定的優點。即將圖書館事業發展納入本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使圖書館事業在一個整體目標下實現本地區內協調采購,甚至統采統編,可以避免資源重復浪費,并實現圖書館業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快本地區圖書館事業現代化建設和網絡化建設。也有利于實現圖書館社會分工,開展通借通還服務,提高利用率,方便讀者使用。

其特征是各類型圖書館必須要形成一個有序的組織結構網絡,即“中心館制”下運行的圖書館網絡,各館之間各有側重協同發展,旨在發揮圖書館事業整體效益,適應時代的需求。

應該發展社區服務,擴大書館服務功能。在我國由于經濟原因,許多地區沒有圖書館或某一地區范圍內圖書館數量太少;大多數圖書館實行封閉管理,固守陣地,坐等上門,讀者利用圖書館受到時間、地理位置等客觀條件的制約,造成了讀者沒書看、圖書館沒人用的雙重浪費。在建設“中心館制”下的圖書館網絡的同時,各成員館,特別是中心館和二級分館應大力推行社區服務,以聯合辦館、設立館外服務站、流動書車等形式,大力發展社區圖書館。這樣圖書館形成網絡,范圍越來越大,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機率和可能性就越大,文獻使用率就越高,圖書館網絡整體效益也就發揮得越好。

【參考文獻】

譚祥金:廣東省圖書館事業的現狀與前景.高校文獻信息學刊,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