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人文精神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9 07:28:00

導語:圖書館人文精神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書館人文精神分析論文

一、以人為本的圖書館

從哲學意義上看,以人為本是貫穿于人的世界的一個根本原則,人本身就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主體、中心。自圖書館誕生之日起,圖書館事業就與人的發展和人類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它始終關注的焦點是人類文化的保存、傳播和延續,是人類自身的發展和進步,這其中所貫穿的就是圖書館所固有的人文精神。圖書館人對文化和事業的不懈追求和奮斗,這是圖書館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人”始終是圖書館存在和發展的動力與支點。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在總結世界圖書館發展史時曾提出現代圖書館的五條法則,前四條都是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意蘊。第一條法則是“書是供使用的”;第二條法則是“書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第三條法則是“為每本書尋找它的讀者”;第四條法則是“節省讀者的時間”。高校圖書館對照這四條法則會發現很多地方做得還不盡如人意。

1.以書為本

我國圖書館的管理思路長期以來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書為本,館藏圖書數量仍是衡量圖書館業績的首要標準。片面追求館藏的大而全,致使藏書數量大量增加書庫容量書滿為患,而真正有價值,流通頻率高的書刊廖若星辰,讀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書。

誠然,豐富的文獻資源確是每個圖書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但擁有讀者,不斷拓寬讀者群體,高質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層次地為讀者服務,為讀者提供有益的知識幫助,才是推動和提高圖書館事業興旺發達的原動力。陳燮君先生曾提出:現代圖書館管理思路應該是“人——書——人”即以讀者和工作人員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其核心是圍繞讀者,重點是要研究讀者,方便讀者和尊重讀者。

2.以技術為本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改變著圖書館的方方面面,一些學校把建設數字化圖書館作為發展目標,應該說走網絡化、信息化之路無疑是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正確選擇,但如果在觀念意識上片面強調技術的決定作用,而忽視圖書館人文環境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忽視讀者最基本的借閱服務,那么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圖書館發展的深遠問題,而且還可能適得其反,背離發展初衷。學校圖書館工作應強調人文精神,重視人文環境的構建,提倡人文關懷,也就是說要對讀者自身存在和發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識需求和精神心理問題給予關注、探索、指點和解答,為讀者的文獻信息需求提供保障并營造一種充滿人性化的讀書學習環境。

二、“以人為本”人文精神的重塑

每個圖書館的恰當定位、管理思路和發展規劃要從長期形成的傳統的“以書為本”和一味的“技術為本”的理念,結合各館的實際升華為“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并付諸于行動,確實會產生某些“陣痛”。這需要決策者和管理者首先跳出認識上的“誤區”,克服工作上的“盲點”,需要具有科學的、創新實踐的魄力和勇氣。

1.以德治館,激勵館員積極心態

積極心態不是一個枯燥的哲學名詞,是用之不竭的無價之寶和力量源泉,是館員積極心態的激勵素。愛的情感是積極心態的一種真實反映。這種愛是一種長期的、無聲的情感與勞動的傾注。它需要一個館員自始至終、一如既往的灌溉、磨練、提升著自己的行為藝術和語言藝術。高校圖書館是古今中外人類勞動與智慧的集合地,一個熟練的館員,科學地運用行體藝術,給讀者一個清晰、整潔、美觀、便于行動的閱覽環境和空間,無形中能激發和提升讀者的閱讀激情和興趣,提高閱讀質量。而語言藝術是圖書館工作中一道愛的風景線,任何帶有負面影響的語言方式,都會給你的積極心態帶來消極的影響,館員必須在長期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修養,完善語言的親和力,根除吹毛求疵,含諷帶譏,冷言冷語的語言方式。真誠的勞動,賦予親切、溫和的語言,是圖書館工作的完美體現。

2.“以人為本”努力探索

(1)徹底開架,讓館藏接近讀者

徹底開架,讓館藏接近讀者,在開放的空間,放足夠多的好書,供學生隨時閱讀,省卻借閱手續的煩瑣,避免開放時間的限制,是學校圖書館的理想狀態。在開放的圖書館里,允許讀者自由地在書海中漫游。圖書館的閱讀不僅僅是一種功利,可以是一種飯后的甜點,休閑式閱讀同樣是圖書館服務的內容,也是圖書館服務的人本內涵。以客體適應主體的需求,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基本法則。學校圖書館可以開展導讀,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品味。期許每個到圖書館的讀者,經由圖書館各個交織穿透的空間,找到自己心愛的圖書,退隱到心靈的角落,沉浸在求知的喜悅里,偶爾不經意地遠眺校園各處的景色,并驚奇地發現四季的變化和自己成長的喜悅,成為一個讀者想一去再去的地方。

(2)研究讀者,滿足讀者需求

以往有一種習慣思路,認為了解讀者、研究讀者就是統計出讀者的類型、數量,調查讀者喜歡什么書,需要什么書。事實上,研究讀者應該是一項長期而又系統的工作,要靠平時細致入微地調查,深入地研究,長期地積累。要研究讀者需求的綜合性、多變性。讀者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文獻,也需要某個具體的事實和數據;既有學習提高的需求,也有消遣娛樂的需求,而且這些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熱點的轉化,個性化的體現而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應變對路的采購重點(指在館藏原則的前提下),跟蹤服務過程,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加強與讀者間的聯系和溝通,讓讀者參與到圖書館建設中來。除了口頭交流外,還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交往特性來實現。如,在館網站上開展問卷調查,設立留言簿和電子信箱,虛擬讀者社區等等。研究讀者必然要研究讀者的閱讀行為,閱讀興趣,但這并不意味著采購文獻時僅為了投大眾讀者之好而偏重于某些消遣讀物,而應通過書評、推薦等方式積極引導以提高讀者的閱讀品位,幫助讀者提高駕馭文獻的能力,最終使讀者知識更新與館藏文獻更新同步進行。

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高校圖書館更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它的價值體現于讀者對它的利用中。豐富的館藏和完備的文獻資料以及多樣化多層次的文獻信息服務和開發,為讀者不斷獲取知識不斷進行人生充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圖書館人文氛圍、平等自由開放的理念、人性化的服務,讓讀者在獲得知識營養的同時,使疲憊的身心獲得自由和解放。在圖書館,讀者可以和智者交流,與圣賢交心。正如博爾赫斯所贊美的那樣:“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只有以人為本,具有人文精神的圖書館,才能吸引讀者,關愛讀者、方便讀者、造福讀者,常駐讀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參考文獻:

[1]陳霞.高校圖書館員積極心態的調試.圖書館,2002,(2).

[2]劉培敏.以人為本服務讀者.

[3]萬琪.淺談網絡環境下學校圖書館的人文發展.

[4]朱曉華.現代圖書館與傳統人文精神.圖書情報工作,2000.

【摘要】本文類比以人為本理念在圖書館的體現,結合高校圖書館實際,探索了在為讀者服務過程中,如何重塑以人為本的圖書館人文精神。

【關鍵詞】以人為本人文精神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