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企業改制引發的集體上訪現狀與建議
時間:2022-04-19 11:38:00
導語:小議企業改制引發的集體上訪現狀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我縣社會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等公有制經濟模式快速向私有、民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模式轉化,由于企業改制問題引起的上訪在全社會信訪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企業改制問題引起的信訪已成為影響我縣社會穩定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認真研究企業問題引起的信訪案件居高不下的成因及對策,研究如何減少和避免、解決企業信訪案件是十分必要的。
一、職工上訪反映的主要問題
1、改制程序不合法。一些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未召開職工大會,企業領導就擅作主張,張貼布告,限職工幾日內簽定協議,過期后果自負等。職工是在強迫而不是在公開、公正、公平的情況下完成身份轉換的。
2、國有資產流失。一些企業領導利用改制之機,暗箱操作,將國有、集體資產評估過低,一些原本資產龐大的企業,經改制評估竟成了零資產,甚至負資產。然后通過買股、控股等形式,轉歸個人所有。
3、拖欠職工“三金”。大部分企業改制前都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企業效益不佳,單位長年拖欠職工工資、欠交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改制后職工跟隨隨企業一并轉移,而收購、兼并的企業雖然有所承諾,但對所欠的“三金”往往不能一次性發放到位。
4、不履行兼并協議。企業改制時,兼并單位承諾對職工全員安置,工作崗位好、待遇高,誘使職工順利簽訂各種協議。待企業改制完成后,兼并協議成了一張廢紙,或擅自將職工安置到偏遠地方干一些職工不能勝任的工作,以苛刻的工作條件迫使職工再次與新單位簽定一次性解除勞動關系協議,將職工完全推向社會。
5、職能部門官僚主義。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部分職能部門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不能深入到職工當中,實事求是的了解情況,一味地聽取企業領導簡單的匯報,致使問題被扭曲,留下大量的社會隱患。
二、職工上訪的表現形式
1、紀律性強,行動統一。由于企業具有生產的組織性、協調性、統一性和工作時間的紀律性,多數職工已習慣于統一行動,一旦職工生活沒有保證,職工就會在共同利益的驅動下大規模集體上訪。
2、情緒激烈,堵門斷路。這部分職工因多次到有關部門上訪沒有結果,情緒激烈,借過激方式以引起有關領導的重視。
3、擇機上訪,制造聲勢。這部分上訪職工由于走法律渠道訴訟失敗,想重新退回到行政處理環節,再次由政府部門解決又不可能。為發泄內心的不滿,每逢重大節日或重要會議期間,就組織、串聯到會場或廣場上訪、鬧事、散發傳單等。
4、重訪滯留,態度強硬。由于企業改制問題復雜,多數不能一步處理到位,導致職工反復來訪,并造成這部分職工對一般接待同志失去信任,強烈要求主要領導親自接待,當場答復問題。一旦達不到目的就長期滯留不歸,向政府施加壓力。
三、職工上訪的處置難點
1、歸口難。改制后,一些原國有、集體企業職工權益受到損害來縣集體上訪,因職工身份已經轉換,且屬私有企業,當地政府不好繼續沿用行政干預的手段去處理或者干預。而對這些“股份制公司”信訪部門又無法對其依照傳統的“歸口辦理”原則進行處置,形成歸口難。
2、勸返難。改制企業,特別是一些大中型改制企業的職工一旦形成來省集體上訪,往往具有規模大、人數多、紀律性強、情緒激烈等特點,職工來省集體上訪前,大多到當地有關部門多次上訪,群眾所提要求一直未得到一個明確的答復,而這些要求又與職工的生存問題密切相關。所以來省集體上訪后,不給職工一個較為確切的說法,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其返回。
3、維權難。目前,職工來省反映的改制問題,多是前幾年改制時遺留的。改帛初期政策的不完善,改制過程的不規范,還有一些人借機鉆改制的空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逐步顯現出來。而對這些問題,一是對當初政策造成的問題法院無法改變現狀;二是超出法定時效無法仲裁;三是企業規避法律,已刻意設置了一些前置條件,一打官司職工必輸。職工無奈只有寄希望于上訪,求得政府的幫助,對此再建議群眾依法維權收效甚微。
4、結案難。這些矛盾在企業改制前就沒有理順,改制后,企業的性質、隸屬關系、法律地位等發生一系列變化,地方政府靠單一的行政手段去協調十分困難。群眾來訪即使造成了一定影響,責任也無法界定,問題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好的解決,造成群眾多次重訪。
5、處理難。有些問題,明知道群眾反映的有道理,但是由于信訪部門沒有相應的處理權限,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只能簡單聽一些匯報,向有關部門提一些建議,缺乏強有力的行政監督手段。
四、幾點建議
1、制定文件,規范改制工作。政府文件是改制工作的規范,有關部門在制定改制工作文件時,要認真汲取前幾年我們在改制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靠政策、靠制度規范企業改制行為。在調動和保護經營者的積極性的同時,要最大限度的保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避免顧此失彼,要實現“雙贏”。
2、切實加強監督,保證制度的落實。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改制工作的領導,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對企業改制的前、中、后實行全程監督,決不能聽之任之,一賣了之。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維權意識。要加大對企業改制工作目的、意義的宣傳,增強職工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改制工作目的、意義的宣傳,增強職工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運行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廣大職工參與企業改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職工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一方面要教育、監督企業經營者遵紀官運亨通法;另一方面要引導職工學習有關政策、法規,依法及時解決各種勞動爭議。
4、按照屬地原則,落實工作責任。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增強做好信訪工作、維護一方穩定、促進一方發展的政治責任感,自覺地堅持和完善信訪工作黨委、政府責任制,全面負起責任,把信訪工作抓緊抓好,并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建立起各級黨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信訪部門組織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妥善解決因企業改制引發的集體上訪。
- 上一篇:優秀客戶經理工作小結匯報
- 下一篇:人事制度更改動員大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