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經濟增長分析

時間:2022-12-18 09:41:05

導語:公共管理經濟增長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管理經濟增長分析

摘要: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僅要關注經濟增長的速度,更要關注其增長質量。公共管理經濟增長有重要影響,當前的公共管理還有很多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應該做到:營造優良的創新政策環境;創新公共管理理念;擴大公共管理參與主體;創新管理體制;遵守法治規范。

關鍵詞:公共管理;經濟增長質量;創新路徑

公共管理創新是指改革、完善管理制度以滿足公眾利益的需求,經濟增長質量是指除了關注產品的數量外,更關注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提高。結合經濟的發展和需求,進行公共管理的創新,能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反過來,經濟增長質量提升,經濟有新的發展,會對公共管理有新的要求,從而促進公共管理的創新。

一、公共管理存在的問題

公共管理的主體存在缺陷,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共管理的主體實現多元化,其中政府是核心主體。但政府管理的主觀性、強制性強,管理方法落后,透明度低,再加上管理的事物越來越多,導致管理效率和效果不理想。政府“唯GDP論”、“無限政府”的落后管理理念,導致其服務質量及經濟增長質量不高。政府的管理體制僵化、落后,官僚制現象和政府供給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導致資源配置不均、經濟失衡。[1]政府主導管理、市場經濟優勢沒有充分發揮的公共管理模式,使公共管理僵化,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不強。

二、以公共管理創新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的路徑

(一)營造優良的創新政策環境。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為了適應這一階段經濟的發展,我國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可見創新是當前經濟發展應堅持的第一理念,也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政策環境對經濟的增長質量有重要影響,因此政府要注重這一環境的營造。政府可以推行與農業、新興產業有關的保護、獎勵政策,促進其發展。完善法律法規,確保經濟開放、統一、健康、有序的發展。在這種環境下,經濟質量才能持續發展。(二)創新公共管理理念。理念的創新是公共管理創新的前提,要想發展質量型經濟,就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往的管理理念是以物為本的,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其主要目標是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物質的需要。當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經濟發展除了追求社會公平外,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人的價值的實現。公共管理的思維應該由權制改為服務,這就要求管理者變被動服務公眾為主動服務,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促進經濟的發展。此外要由片面的追求經濟數量增長轉為更追求質量增長,經濟的發展并不僅是物質的增多,還要確保物質的質量。提高產品的質量,使其有利于人、自然和社會,生產產品、發展經濟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使人能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共同進步。(三)擴大公共管理參與主體。公共管理的主體是組織或個人,以往的社會公共管理的核心問題是政治目標,管理主體主要是政府組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社會公共管理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促進經濟質量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活動的形式不斷豐富,非政府組織在公共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當前公共管理的主體仍然以政府為主導,還要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和影響力,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同組成管理機制。[2]把非政府組織納入到公共管理主體中,是因為它的資源配置作用比政府更大,能夠有效的節約交易成本和供給成本。公民、社會組織能開展公益活動,獲得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等,非政府組織參與到公共管理中,能有效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除了重視非政府組織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外,還要變革政府的作用和職能。非政府組織參與到公共管理中,使管理主體變得多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減了政府的職能。政府要想充分發揮職能,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自身的運行方式、權利實施和結構等進行變革。政府不要過于干涉經濟,不要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控制。此外,要加強非政府組織的管理職能,非政府組織可以提供服務、物品,實現共同管理、協助管理,優化治理資源。如面對氣候變暖、水質污染等環境問題,政府可以與環境等相關機構合作,學習先進的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加強污染治理,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質量型經濟的發展。此外非政府組織參與到公共管理中,還能動員更多社會力量,使他們與政府形成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局面,提高公共管理工作效率。(四)創新管理體制。要想轉變政府職能,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發展,就要對政府的治理方式、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和完善。管理體制創新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節約各種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管理體制應該做到把競爭機制引入市場,完善評估機制。競爭機制在市場中的應用,不僅能優化資源配置,還能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力量,使政府權利的行使和事務的處理更加公平透明,政府各部門能各司其職、通力合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3]完善評估機制,能對社會需求、成本、效益進行科學的分析,實現經濟發展和制度創新的良性互動。(五)遵守法治規范。創新公共管理是一個復雜曲折、不可預測的探索性活動,在創新管理工作時,要對其中的規律、特點、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分析,選擇正確的切入點,這樣才能提高公共管理的創新水平。首先要樹立法治思維,以建設法治、服務型政府為目標,在管理過程中要做到依法行政、提供公共服務。要創新行政制度,加強行政管理的程序建設、規則建設、制度建設,確保權力、機會、規則的公平,實現行政管理的合法、透明、公正。加強風險監控和預測,在出臺管理政策、制度時要綜合考慮其合法性、可行性、實施效果、大眾的心理接受、承受能力等,考慮隨機性事物對計劃、政策的影響。

三、結語

當前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體是政府,但也需要其他主體參與管理。政府在轉變自身管理理念、體制的同時,也要鼓勵其他主體參與管理,發揮各主體的作用,共同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金玲.以公共管理創新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的路徑探析[J].職業,2016(24):55-57.

[2]王薇,任保平.提高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公共管理創新機制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5):77-81.

[3]郭俊杰,陳啟豪.促進公共管理創新與經濟增長質量的協同發展[J].經營與管理,2017(3):148-150.

作者:徐朝龍 單位:廣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