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驅動公共管理創新
時間:2022-09-13 04:10:36
導語:大數據驅動公共管理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數據是一場新的變革,數據革命正以空前的規模和極快的速度影響著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F代公共管理需要融合先進的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平臺服務和數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和科學性,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大數據;公共管理;數據管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全世界每時每刻產生海量信息數據,這些數據從各方面完整記錄了人類的社會活動。與此同時,人們又可以通過各類工具和平臺,從不同的層面、維度和目標對數據進行分析,進而改變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公共管理部門整合各類社會力量,通過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等手段,提升政府績效、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品質。如何運用大數據技術,有效分析并解決當前公共管理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是公共管理部門探索科學發展、提升治理績效的重要課題。
1大數據的內涵與特點
深層次意義上的大數據,由Google公司在2008年十周年慶祝大會上提出。傳統的數據處理方式更多是基于算法,通常需要預設數據分布和誤差結構。而大數據的獨特之處在于其不局限于算法和數據本身,在運算前無需假設,以挖掘隱藏在背后的數據價值為核心,數據的運算結果更為精密和準確,并且能從各類型數據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大數據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數據量大。如今,各類終端設備都已成為數據獲取和采集的來源,這些設備隨時隨地產生大量的原始數據,而這些數據又通過各種通信方式連接并匯聚到各類數據平臺。因此,大數據最明顯的特征是涵蓋了全體數據,且數據體量特別大,其計量單位至少是PB,有些達到EB甚至ZB。二是種類多樣。大數據一方面存在著數據獲取渠道的多樣性,將不同來源的數據進行跨界整合與分析。另一方面存在著數據類型的多樣性,在處理各類信息系統所產生的結構化數據的同時,也分析圖片、視頻、音頻、地理位置、網絡日志等非結構化數據。三是低價值密度。大數據的大體量造成了數據高度分散,使得單位密度的數據價值較低,如何通過數據挖掘工作,更快速高效地完成信息篩選,發現隱藏在數據關聯關系和因果關系之間的客觀規律,并將該規律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和策略,是大數據的重要使命。四是高速流動。隨著數據獲取采集能力的提升,快速的數據流動和加載成為常態,人們對實時數據處理的需求也逐漸增多,進而對大數據的高速分析整合能力帶來挑戰。
2大數據時代公共管理的機遇
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范疇,公共管理水平及質量的提升,對全社會的效率提高和治理進步有重要意義,大數據技術為公共管理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一是使得公共利益各相關方的訴求能夠充分表達和交互。公共事物管理的目標是追求公共利益的不斷提升,公共利益的滿足有賴于各相關方的利益訴求表達。公共利益是民意的反應,民眾通過公共利益表達能夠對政府的決策行為產生影響。傳統的公共管理模式下,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參與度較低,導致政府在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出現權力尋租。大數據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渠道,使全體公民利益訴求的收集成為現實,可以從滿足社會公眾利益訴求的角度,形成解決方案的制定和監督。二是提升社會公共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決策在公共政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需要遵循科學、民主、依法和健全的機制和程序。由于缺乏全面性基礎性的工作,長期以來在社會管理的決策過程中,普遍存在科學性缺乏的問題,從而導致公共管理政策的績效水平總體不高。大數據避免了傳統方式的弊端,數據的獲取更為全面準確,并在數據的基礎上,通過人工智能、數據挖掘和建模技術實現動態監測、趨勢判斷、融合仿真等任務,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相關真實信息,使決策部門能夠對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完善。
3大數據時代公共管理的挑戰
大數據為公共管理帶來了諸多新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部分不確定因素,帶來了新的挑戰。一是管理理念和運作模式還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傳統的公共管理模式對數據的應用較少,許多管理部門在事情處理過程中依靠直覺和經驗,缺乏數據管理的理念。大數據對公共管理的體制、結構、職能、流程和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要改變傳統封閉思維,轉變管理人員的思維方式。二是在數據安全層面存在一定隱患。大數據時代的信息開放與隱私保護之間存在矛盾,也是公共管理數據化進程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大數據收集和產生的各類數據,可能由于技術原因被人非法獲取,也可能由于內部人員受利益驅使,出現信息對外泄露,從而出現對個人隱私的暴露和窺探,同時也對國家信息安全帶來一定的風險和隱患。
4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公共管理創新
綜合上述,大數據在公共管理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以下公共管理創新分析:一是加強公共管理數據平臺建設,完善數據共享機制。政府數據作為公共資源,理應做到開放共享,但在傳統公共管理模式下,公眾無法獲取更多的政府數據。因此要實現數據共享,首先要能夠提供更多的原始數據,只要不涉及隱私和國家安全,政府都應主動公布相關數據,并做到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除了對公眾開放之外,還應實現各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并將相關通用信息系統形成部門能共同使用的公共服務平臺。二是公共管理部門應形成數據管理思維和科學的管理決策能力。需要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不斷提升政府的現代化數據治理能力。公共管理面臨的外部環境愈加復雜,需要處理的數據也越來越多,基于數字化的管理應通過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跟蹤問題,缺乏數據思維的管理者在面對事實和數據時會感到失落,同時自身的權威也會受到挑戰。所以管理者需要順應趨勢,積極培養自身的數據管理思維,努力使決策和管理更為科學。
5結語
總之,通過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等手段,借助各類工具和平臺,科學運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各類社會力量,才能解決當前我國公共管理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切實提高政府績效、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品質。
作者:金晴川 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上一篇:城鄉提升戰略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發改局“大討論”情況匯報
精品范文
10大數據學習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