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秘書人才培養改革探究

時間:2022-03-06 11:26:50

導語:公共管理秘書人才培養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管理秘書人才培養改革探究

【摘要】管理者的職業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往往從基層管理者做起。秘書從事著基礎的、輔助的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職業發展的初始階段,秘書通過不斷的歷練,從而拓展職業發展空間,直至走上中、高層公共管理的工作崗位。這就要求高校在秘書人才的培養中,從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和教學手段上注重培養秘書人才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公共管理;秘書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管理型人才

管理者的職業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往往從基層管理者做起,通過管理實踐的鍛煉和提升,歷練而成中層管理者,直至達到一定的任職資格而晉升為高級管理者。秘書是領導的參謀和助手,從事著基礎的、輔助的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職業發展的初始階段。秘書在輔助管理工作中,通過耳濡目染,會使自己心智成熟,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從而拓展職業發展空間,直至走上中、高層公共管理的工作崗位。這就要求在秘書人才的培養中,從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和教學手段上不僅要考慮所培養人才的遠大目標的實現,也要注重能夠幫助他們達成遠大目標的能力的建設和培養

一、公共管理與秘書的職業互動

秘書是領導者身邊的輔助者、參謀者與服務者。關于“秘書”的概念與內涵,國內外學者進行了相關解釋,通常包括了對秘書人員的工作要求。美國著名的梅里姆————韋氏出版公司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韋氏秘書手冊》中主要從秘書輔助決策的視角指出:一個具有綜合能力的秘書,不僅起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還應該做好領導者的左膀右臂;全美秘書協會對秘書的定義是:秘書作為高級官員的助手,掌握著重要的職責,而且在不同領導監督下,也能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在職責范圍內對事情充分了解并進行判斷。我國學者常崇宜認為秘書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處理信息和相關事務,秘書是對領導決策進行輔助與管理的職員。楊樹森認為秘書就是直接為領導提供輔助管理和綜合服務,主要從事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人員。以上關于秘書的定義,都強調了秘書從事著基礎性的、輔助性的管理工作。秘書素養是公共管理職業發展的基礎。秘書的工作是由領導的管理需要而產生的,秘書作為領導的輔助者,秘書工作是管理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管理工作與秘書工作是分不開的,有些秘書崗位的工作實質上就是公共管理的基礎工作。從一些行業協會的名稱變遷上也能看出來秘書與公共管理的關系,比如國際行政專業人員協會的前身———美國秘書協會,該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提高秘書的專業能力為宗旨。公共管理工作者的職業發展目標是在不同的公共領域從事管理工作,但他們初入職場主要從事的是輔助管理、事務處理等秘書工作。筆者分析了一些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出有公共管理學科背景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數從事的是秘書工作。如表1所示,天津商業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7年度的畢業生,從事的主要職業是文員、行政秘書和行政助理等秘書工作。公共管理是秘書職業發展的路徑。秘書是領導的參謀和助手,為了讓領導從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而協助領導做一些基礎的管理工作,經過歷練,秘書很有可能走上領導工作崗位。認真研究領導干部的職業發展過程,由秘書成長為領導干部的例子比比皆是,相當多的領導在走上領導崗位之前從事過秘書工作,即使沒有從事具體的秘書崗位工作,他們也從事過輔助自己的領導工作,這也屬于廣義的秘書工作。服務是秘書工作的基本特征,具有秘書素養的人,在工作中就會增強服務意識、提升執行力,為管理決策做好調查研究、提出建議等,為決策的落實做好溝通協調等工作。作為資深的秘書,除了具有一般的文字、寫作能力以外,還具有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很強的預見判斷能力。秘書通過實踐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升了能力,并且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中央辦公廳工作了20年的楊尚昆曾說:“中央辦公廳的工作人員做事不要張揚,不要覺得自己了不起。大家就是為黨中央服務的,我自身就是個大秘書?!焙鷨棠?、田家英、葉子龍、周小舟等都是才華橫溢的優秀人才,他們都曾給當過秘書,協助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重要的參謀助手作用,得到的賞識和信任,先后被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擔任領導職務。

二、當前高校秘書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適應社會對秘書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2012年把秘書學專業列為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文學門類下的中國語言文學類中的特設專業,經過幾年的發展,表現出較好的勢頭,但深入研究也存在一些問題。1、缺乏專業融合培養秘書人才的理念。我國高等教育當前已基本進入普及化階段,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精英教育了,社會對秘書人才的需求是既能做事又懂管理,既具綜合性又具專業性,既具事務性又具思想性,既具常規性又具創新性。這就要求高校要轉變人才培養的理念,要注重學科交叉型的人才的培養。根據教育部的高校本科目錄,開設秘書學專業的高校大多將其設置在中文學科中,秘書學專業的授課教師,很多人的學歷背景、研究方向均是漢語言文學等相關專業的。這就導致了秘書學專業教師不了解秘書工作中所需具備的管理能力,秘書學專業的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強化了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而欠缺對秘書學專業的學生管理素養的培養。實踐證明,秘書學專業的學生很有必要提高管理素養,尤其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而公共管理學科的學生,盡管畢業參加工作后,有相當多的人從事的是秘書相關的工作,但是高校在人才培養中突出的是高級管理人才的培養,課程設置中注重學生公共管理理念的提升,卻缺乏對學生公共管理職業發展起步階段最需要的秘書素養的培養,例如最基本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溝通能力。這就導致了公共管理學科的學生初入職場給用人單位的印象是“空有理論而無實際工作能力”,甚至有的用人單位認為高校培養的學生“眼高手低”。管理的職位是一步步晉升的,最初的崗位的工作沒有做好,就很難讓領導和同事認可自己的能力,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在職場中的綜合競爭力。2、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在專業課程方面,人才培養方案中盡管設置了秘書寫作、常用公文寫作、管理溝通與談判等應用能力的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理論教學多、能力訓練少的問題。教學中只注重課堂講授,教學內容并不能有效地反映管理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忽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有些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課程,在其教學中,諸如概念、原則、特點等知識性的內容占用課時較多;在學生的期末考評中,缺少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量,本來是考查學生能力的課程,試題還多設有標準答案,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也主要以卷面成績來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就會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資源整合、隨機應變的能力,這無疑會給學生的職業發展帶來障礙。3、教師缺少專業實踐能力。教師是教育教學培養目標的貫徹落實者,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保障,教師的素質決定了高校秘書人才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高校培養的秘書人才應該是面向行業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擁有很強的應用能力,能夠勝任輔助管理的一線工作崗位。目前秘書學專業的教師,大多擁有高學歷,甚至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但缺乏相關的專業實踐經驗,自身缺少秘書的實際工作經歷,對秘書崗位的工作并不熟悉,這就導致了教學內容相對滯后,教學方法缺少創新性。

三、基于公共管理職業發展的秘書人才培養改革的建議

當今的社會,秘書人才正向著多元化和多樣化發展,高校在秘書人才培養中,要適應社會的需要,進行人才培養的改革。1、專業融合培養秘書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秘書工作作為一種特殊的管理活動,秘書人員日常從事的檔案管理、文書管理、事務管理、大中型會議綜合組織等活動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與管理能力。秘書作為輔助管理人員,就是為了輔助領導開展工作、輔助領導提高工作效率。秘書人員所從事的輔助管理活動,都是由秘書獨立進行的,獨立開展工作、對領導的管理進行輔助等能力是秘書必備專業技能。對于秘書學專業的學生,要想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素養,尤其是作為高級秘書,管理素養在其后期的職業發展中是很重要的因素?;诠补芾淼穆殬I發展,秘書作為一種職業、作為一個工作崗位,以傳統的學科分類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秘書人才的培養,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對秘書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科交叉融合,高校要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培養特色的秘書人才。對于文學師資力量強的高校,可以在文學門類下設置秘書學專業,在突出其文學、寫作等優勢課程的基礎上輔以開設相關的管理學課程,既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言能力,又培養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所需的管理能力和素養。對于管理學師資力量強的高校,在管理的相關專業中,在突出其管理優勢課程的基礎上輔以開設相關的秘書學課程,既培養學生實現其管理職業發展的遠景目標的能力和素養,又培養學生初入職場從事基礎的、輔助的管理崗位—秘書應具備的相關工作能力。教育部在本科高校的專業設置中應賦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權,對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高校能夠憑借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自主確定專業的學科歸屬,以保障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政策層面的實現。2、科學合理設置課程,提高秘書人才培養的社會適用性。課程的設置要與時俱進。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秘書工作也帶來了新的要求,社會對秘書人才的智能設備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智能的辦公設備運用能力、多設備的控制切換能力等都是高校培養的現代秘書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智能機器人在現代辦公中的運用,傳統的要求秘書具備的“辦文、辦事、辦會”的能力在發生著變化,原來需要秘書處理的一些工作,現在則可以由智能機器人完成。這就要求高校要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要求,開設相應的課程。減少專業核心課程內容的重復。當前,有些高校的秘書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著內容重復的情況。論文《地方本科院校秘書學專業的課程建設問題及其改進策略》中談及了這一問題,“由于對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缺乏充分理解,故而設置了較多的選修課程,而且與核心課程存在重復現象。比如,秘書學、文書學、秘書寫作、公文寫作與處理、常用公文寫作這些專業課程之間,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公文寫作方面均有大量的內容重疊?!闭n程內容的重復,使學生難以正確理解課程的內容,甚至出現對專業的不當認識,認為秘書學專業就是“課程的拼牌”。這就要求在課程設置中,要研究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關系、內容之間的銜接,提高課程開設的科學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效果。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的培養。首先,增加課堂的情景模擬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管理能力。課堂內容的設置要貼合崗位工作需要,把實訓教學要求列入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之中。通過情景教學、實踐教學等,使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協調溝通的能力。秘書如果缺乏創新的能力,就不可能為領導者提供建設性的輔助意見。因此,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次,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凈化人格,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完善學生的考評制度。秘書學專業要強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就要建立合理的考評機制,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強化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的測評。4、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保障。只有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崗位實踐經驗的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夠游刃有余地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秘書作為應用性很強的職業,秘書人才的培養就需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中既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的保證,又具有資深的實踐能力的指導,以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高校要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秘書學專業教師的培養,培養既懂秘書學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秘書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完善教師的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到企事業單位中進行崗位掛職鍛煉。教師通過工作崗位的親身體驗,能夠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了解社會對秘書人才需求的狀況,提高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指導水平。暢通秘書學專業教師的準入渠道,招聘具有教學能力、又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資深秘書作為秘書學的專業教師。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秘書工作在管理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如何確保領導決策的及時、準確,以及決策的貫徹落實,這就需要秘書要具有綜合性的輔助管理能力。按照傳統的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來培養秘書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秘書人才的需要,也不適于秘書的職業發展。秘書人才屬于學科交叉融合的應用型人才,高校要依據秘書人才的這一特點,通過專業融合、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等措施培養適用的秘書人才,從而滿足社會對秘書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嚴華編譯.韋氏秘書手冊[M].國際文化出版司,1985

[2]姜維楓.秘書學專業發展格局與態勢的思考[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1)

[3]常崇宜.關于我國秘書職業定義的再探討[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4]楊樹森.再論秘書的定義[J].秘書之友,2006(4)

[5]趙鎖龍.管理秘書學初論[J].秘書之友,2005(4)

作者:張慶玲 馬英 單位:天津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