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論文:投資戰略管理及實證分析

時間:2022-11-12 06:07:00

導語:工商管理論文:投資戰略管理及實證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管理論文:投資戰略管理及實證分析

企業的投資戰略是企業總體戰略在投資管理方面的分戰略。它決定企業資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并具體規定企業資金投入的方向、重點以及投入資金的多少。

顯然,企業的投資戰略作為企業的分戰略,應該在發展方向、目標水平及主要對策等方面與總體戰略相互協調一致,并保證總體戰略的實現。因為,企業的投資戰略制定的依據是企業的總體戰略。投資戰略只能是在企業總體戰略所給定的框架內進行企業投資方面的謀劃,包括投資方向、投資重點、投入資金的來源與使用、投資的具體方案管理等方面的內容。而且企業投資戰略也是總體戰略在投資管理方面的具體分解和落實。事實上,企業的投資戰略還受到企業產品戰略、競爭戰略、技術發展戰略等方面具體戰略的制約和影響。

如果投資戰略不能與企業的總體戰略相協調一致,就會出現重大的投資失誤,影響企業的發展,嚴重的甚至使企業破產。以某集團公司為例,在“八五”期間,企業的投資戰略偏離了企業的總體發展方案,急功近利,結果投資方向多為與企業急需發展的主業無關的其它產業,不僅難以實現規模效益,而且由于投資過于分散,投資的效果也不好。而企業急需發展的主業,卻因為資金不足,技術改造遲遲不能執行,產品技術含量低,規模上不去,市場份額不斷縮小,錯失發展良機。因而在“九五”期間,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舉步維艱。

由于投資戰略是進行投資管理的重要基礎,因此加強投資管理就需要科學合理地制定投資戰略。而投資戰略的制定又是在企業總體戰略的基礎上進行的??梢哉f,只有在準確分析企業內外環境,科學制定總體戰略的基礎上,才能合理制定企業的投資戰略,才能真正管理好企業的投資工作。

企業的投資戰略管理

企業的投資管理工作主要是圍繞投資戰略進行,而投資戰略又要緊密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因此,企業在進行投資管理的時候,隨時需要根據企業的戰略部署,對投資項目進行監管,以保證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集中到企業急需發展的關鍵產業上去。

在進行投資戰略管理的時候,主要依據的對象就是企業的投資戰略。企業的戰略發生了變化,企業的投資戰略就需要隨之調整,具體的投資業務也就需要隨之變化。如投資方向、投資重點、投資金額等等。投資戰略管理的實質就是根據企業的戰略不斷對企業投資業務進行調整。

實證分析

(一)企業基本情況

某集團公司是由一個地方小企業發展而來,在企業發展中,集團領導層的集權傾向明顯。通常投資決策由企業領導層作出,較少通過職能部門參與。1994年集團有下屬法人企業300多家。但是在進行投資多元化的時候,由于對投資對象缺乏足夠的了解,缺少科學的可行性研究,加上政府行為的干預,造成大量的不良資產,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由于投資分散,在主業上的投資急劇下降,造成技術投入嚴重不足,多年沒有新的技改項目,主業競爭力下降,發展后勁嚴重不足。以后逐步開始進行調整,收縮產業,使投資集中到主業上來。1996年有60家,2000年壓縮為不到10家,現在主要集中在主業上。

集團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為:集團公司作為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產投資主體,行使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依法對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產進行價值形態的經營與管理,對所持股企業享有資產收益,重大決策、選擇管理者和產權轉讓等權利。集團公司作為母公司,不直接參與下屬子公司具體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公司法》,母公司委派董事或委派股權代表進入子公司董事會,參與決策,進行調控,并以集團章程和制度的形式對各子公司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集團子公司的權利與義務為:集團公司下屬的子公司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依法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對經管的法人財產負保值增值責任。對集團公司現有存量資產,按專業化和市場化原則進行重組,組建股份公司。

根據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執行機構相互獨立、相互制衡和權責明確的原則,建立集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或管理機構。集團公司是國有獨資公司,依照《公司法》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組成其法人治理結構,不設股東會。董事會是國有資產授權的代表,是公司的決策機構,并按授權行使股東會的部分職能。董事會下設決策支持機構(戰略管理委員會和投資委員會)和日常辦事機構(秘書室)。決策支持機構主要職責是根據董事會的要求,對董事會決策的集團發展戰略、重大投資方向和項目、財務預算等問題進行事前審議并提出方案和意見,以備董事會決策。

(二)企業總體戰略

(1)戰略指導思想。按照社會主義主市場經濟模式及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以資本經營為核心,依靠科技進步,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爭取把集團公司建設成為“中國一流,世界著名”的國際化的特大型企業集團。

(2)戰略目標。計劃到2005年,主要經濟指標爭取比“九五”期間翻一番,集團在全國百強企業中的排位躍居前列,企業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實現國際化經營,成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財團,步入世界大公司行列。

(3)戰略重點。為了確保上述戰略目標的實現,集團在今后的發展中將突出三個戰略重點,即資本運營戰略、科技進步戰略和人力資源開發戰略。

(三)企業投資戰略

集團圍繞形成和加強焊接材料、輸變電設備、電子及金剛石、機電產品等四大支柱產業的需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力度,對現有主導產品的生產設備更新改造達到1/4以上,集團公司技改投入不少于10億元,集團各成員企業的技改投入原則上不得少于固定資產原值的1/3,同時要加強重點技改項目的管理,確保集團的產業和產品發展目標的實現。技改項目的預算總額為18.871億元,資金的來源如下:企業利潤及折舊4.871億元;銀行貸款8億元;債券和股票3億元;引進外資3億元。

(四)企業投資管理

集團公司投資管理體制是以集團公司為母公司而投資形成的全資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為子公司的母子型投資管理體系。

(1)集團計劃投資部負責核心企業的投資管理工作,各子系公司設立專管或兼管投資的管理部門。

(2)投資形式可以用固定資產、存貨、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商譽、資金投資,也可以用產權換產權的形式進行投資。

(3)在集團內部實行計劃管理。集團各投資單位及時將投資方案報送集團計劃投資部立項。集團領導依據國家政策、集團發展方針,對該投資項目進行綜合平衡、協調和決策。計劃投資部根據集團發展計劃下達年度投資方向和項目的框架。

(4)集團內的各投資企業和投資機構對規劃投資的項目,先作好可行性調查研究,寫出可行性研究報告報送集團計劃投資部,并聯合組織經濟、技術等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項目論證和風險評估。

(5)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下列內容:投資單位概況及其經營狀況;投資環境是否優良,主要包括:投資地區政策法規是否有利;市場環境是否能有利于投資,如資源條件、交通運輸、產品銷售網絡,產品是否有競爭優勢等;開發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是否能占領市場,其開發潛力如何;工藝及工程的基本設計方案;投資收益預測及風險分析;投資數額及形式(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貨幣資金);組織機構及勞務安排。

(6)各部門參與項目論證,除對上述投資條件進行充分論證外,還應對投資的資金來源進行平衡,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應擇優投資。參與項目論證會的人員在結論書上簽字。

(7)對于可行性項目的審批權限:集團對外的投資項目,由集團董事會批準;集團全資子公司的可行性項目,50萬元以上由集團公司董事會批準,50萬元以下的由子公司董事會(不設董事會的由企業法人代表)批準;集團控股子公司的可行性項目投資,原則上都由公司自行按程序審批,但集團委派的產權代表或經營者在決策時,超過50萬元以上的項目,要向集團公司董事會請示,經同意后,方能表示贊同意見;集團公司參股子公司的可行性項目投資,由子企業自行按程序審批,但集團委派的產權代表在行使決策權時,要以保證集團投資的安全性為原則。

(8)資金投出后30天內,投資管理部門負責向受資單位索取“出資證明”,附驗資機構驗資證明,交財務部門作為“長期投資”的憑證。

(9)合同規定以國有資產、存貨、專利捷術、土地使用權、商譽投資時,應經合法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作價,財務部門按會計制度規定辦理轉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