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3 03:02:00

導語: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分析論文

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

國家競爭力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科技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要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自主創新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我國目前自主創新的重任更多地是落在了大型企業的身上了,其實,中小企業也應該重視自主創新。

在美國,中小企業是國家自主創新的主體。與大企業相比,新技術研究開發的風險和費用,通常超出中小企業的能力范圍。但中小企業由于面臨的競爭壓力大,因此創新求存的動力也大,同時其組織結構安排靈活富有彈性,在創新效率和周期上明顯優于大企業。美國企業創新產品中82%來自中小企業。美國學者曾對某階段進入市場的635項創新項目進行研究,發現就企業規模而言,中小企業創新數量多于大企業2.5倍,創新產品市場化速度快27%,大量高新技術項目也多出自中小企業。

在我國,有65%的發明專利是由中小企業獲得的,75%以上的技術創新由中小企業完成,80%以上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因此,中小企業的力量不容忽視,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充分挖掘中小企業的潛力。

中小企業構建自主創新聯盟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都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自主創新的人才和資金,導致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都不足,這就意味著一旦自主創新失敗,會使企業巨額投資難以收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由于企業運作資源的能力較小,技術商業化能力較弱,短期內很難開辟新的技術市場和收獲將技術成果大規模推向市場以實現自主創新的投資回報。

由于以上制約自主創新的因素存在,企業僅依靠自身的力量進行自主創新,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甚至可能會貽誤戰機。因此,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自主創新聯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聯盟是通過組織的外延和創新,充分發揮聯盟成員各方的資源優勢,尤其是知識資源的開發與優勢互補,從而創造新的能力,更新和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

自主創新聯盟打破企業內部的封閉狀態,可以匯集聯盟各方的核心資源優勢,增進知識的流動,獲取交叉知識,從而彌補本企業資金、設備和人員的不足,使開發的技術成果超過企業依靠自身力量所能夠達到的水平,將企業的技術水平推向新高度。而且,降低了創新費用,加快了創新的速度,降低了失敗的風險,在短期內直接將新產品推向市場,更好地把握發展的機遇。此外,由于有多個企業共同承擔風險,可以減少每個企業承擔風險。通過自主創新聯盟,充分發揮互補互助的優勢,將自己掌握的部分技術實現共享,這可使中小企業從相關技術和標準化的整體自主創新中,獲得屬于自己創新的“看家本領”,形成一個完整的自主創新鏈條,逐步進入規?;?、集聚、平衡與聯盟發展階段。

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聯盟的模式

自主創新聯盟的優勢來源于知識的整合能力,而知識的整合是在一個特定模式中形成的,因此,要使自主創新聯盟能夠發揮作用,必須選擇一個合適的聯盟模式。自主創新聯盟的模式具體可以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縱向創新聯盟模式

縱向創新聯盟是指企業與供應商和用戶構成的創新聯盟,如圖1所示。該模式與企業和合作方的市場地位、競爭地位有關。與用戶合作,企業可以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而創新。與供應商合作時企業成為用戶,企業讓供應商明確創新需求,并以各種方式參與創新所帶來預期利益。這種形式可以縮短技術創新周期,減少成本,提高創新成功率。

例如,2006年4月,福田汽車、濰柴動力、博世公司和VAL公司組成戰略聯盟。濰柴動力和福田汽車共同設立了一個新的技術研發中心,共同開發專為福田重卡配套的新產品,全力打造一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檔發動機,共同推出“濰柴歐V動力”品牌發動機,以滿足福田重型卡車市場的需要;博世公司與VAL公司根據實際需要,作為參與方提供必要的技術及資源支持。此外,福田汽車、濰柴動力、博世公司與VAL公司將應用國際領先技術,根據國際動力系統發展方向,共同開發設計領先國際的汽車動力產品。福田汽車此次攜手濰柴動力、博世和VAL公司。不僅是聯合打造重型商用車整車和動力強勢品牌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集成知識、整合資源,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二)橫向創新聯盟模式

橫向創新聯盟是指企業與研究機構、高?;蚺c其他公司合作的聯盟模式,在創新鏈條上處于同一環節,如圖2所示。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1.產學研聯盟。產學研聯盟是企業從事自主創新的一種重要途徑。它主要是指在創新過程中,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進行技術創新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機構擁有人才、技術、信息和試驗手段等優勢,企業的市場開發能力強,而且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亦不為同業競爭關系,兩者聯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在合作過程中一般由企業出資金、出場地、出設備,由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出人才、出技術,成立共同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院校和科研機構致力于技術創新研究,企業致力于把技術創新推向市場,并把市場需求反饋給院校和科研機構,形成創新良性循環系統,這種聯盟易于確保科技成果的生產力轉化率和市場成功率。

2.和其他相關企業間的聯盟。中小企業可以和同一行業或者相近行業的企業建立創新聯盟,圍繞某項技術或產品而開展合作攻關。由于不同企業間的資源和能力存在差異,構建創新聯盟后,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可以互補,可以減少創新成本,加快創新速度。競爭并不排斥合作,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反而更有利于競爭能力與效率的提高,最終實現雙贏。如美國柯達公司與日本富士公司共同投資數億美元,開發新彩色膠卷;西門子和IBM聯合開發64M的動態隨機存儲器。構建企業間的創新聯盟要求各方對研發與創新目標有相近的理解和要求,有能被各方接受的技術標準和質量規格,有能為共同目標服務的相應設備及技術條件。此外,企業間的文化差距比企業與大學間的文化差距要小得多,這樣也使得建立企業間的聯盟較為容易,是中小企業一個較好的選擇。

(三)動態網絡聯盟模式

動態網絡聯盟是在動態市場環境下產生的敏捷適應競爭需要的新型組織模式。該聯盟以電子信息的快速流動和反饋來取代資本和科技人才的聚集,具有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競爭力,合作企業通過網絡信息平臺

實現技術與信息的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整合聯盟內的資源,從而能夠迅速協調行動,最終實現創新的目的。隨著世界范圍內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動態網絡聯盟將成為今后技術創新的主導模式。動態網絡聯盟有以下兩種:

1.多個企業組成的網狀模式。在網狀結構中,每個成員都是自主獨立的,沒有確定的組織結構,各個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每個企業都可以同時扮演盟主和成員的角色,不存在固定的盟主,見圖3所示。由誰扮演盟主的角色,是由企業獲得項目決定的。當某個新的市場機會出現時,由最早意識到這一市場機會或者掌握某一關鍵技術的企業牽頭,聯合其他相關企業形成一個一體化的臨時性組織。他們有共同的技術開發目標,向同一技術的研究開發投資。該組織中的成員共擔創新風險,共享創新受益。當既定的創新目標實現時,創新聯盟即隨之解散。該模式的最大優勢就是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通過信息網絡集成了各個成員的優勢。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此結構的聯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如瑞士的鐘表業建立了小企業間的長期網絡,從而在機械精密加工方面具有優勢。

由于該模式中沒有盟主,聯盟企業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在創新過程中,競爭與合作是交互著的,通過協作性的競爭來實現創新目標。競爭可以使企業的知識資源配置優化,激勵創新。合作則促進技術的轉移以及新知識的形成、共享等。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不斷的創新,競爭的壓力是創新的動力,在聯盟中這種競爭的壓力更為直接。由于企業能力的不足,要實現創新又必須要求企業間的相互合作,將信息、技術和經驗共享,并使之在聯盟中便捷的轉移,使聯盟能更好的創新。創新的成果由各個企業共享,實現共贏。

2.以盟主為主導的星型模式。星型模式是以盟主為中心眾多小企業為外圍而形成的。由固定的一個企業扮演盟主的角色。當有新的項目時,盟主從所有盟員中選出最佳的合作伙伴,并通過任務下達功能將有關的技術資料和詳細要求交付合作企業,與之合作完成該項目,詳見圖4所示。為了保證項目能準時完成,盟主還必須對各個子項目的完成過程進行協調。由于網絡聯盟的結合是松散型的,盟主只能通過定期查詢項目進度督促合作者準時完成項目,并在企業實在無法完成任務時,采取一定措施加以協調,必要時安排其它企業參與完成。

該模式的盟主一般是較大的企業,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中小企業一般是外圍企業,企業之間的關聯主要是垂直分工合作。盟主發揮著主導作用,使外圍企業之間能夠很好的通過合作來實現知識的整合,發揮創新的優勢。聯盟整體的創新優勢與盟主的創新能力密切相關。中小企業必須處理好與盟主企業的關系,在創新過程中積極主動和盟主及其他企業進行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從盟主及其他企業身上學到先進的知識、技術,從而形成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奮,陳應堅.技術創新與創新聯盟.機電工程,2000(4)

2.王骱?開創自主創新新模式.共筑商用車市場大業.商用汽車雜志,2006(5)

3.李根.中小企業合作技術創新模式.科學管理研究,2001(12)

4.崔煥金.動態聯盟的創新優勢:知識的結構性整合.經濟理論與實踐,2005(9)

5.沈斌,曹海勇,吳龍瑛.面向中小企業的動態網絡聯盟制造.同濟大學學報,2002(8)

內容摘要:本文論證了中小企業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主體,并分析了中小企業構建自主創新聯盟的必要性,提出了自主創新聯盟的三種模式:縱向創新聯盟模式、橫向創新聯盟模式、動態網絡聯盟模式。

關鍵詞: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聯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