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資金獲取便利論文
時間:2022-05-31 10:33:00
導語:金融創新資金獲取便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小企業融資的"金融雙缺口";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發展小企業融資體系需要全面創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將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概括為"金融雙缺口"、資本性融資缺口存在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小企業在債務融資方面,同樣存在困境、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逆向選擇"在金融市場上普遍存在、金融中介克服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的機制是加強事前審查、嚴格合同條款和進行事后監管、高比率的倒閉和違約率、抵押品和擔保的缺乏、利率和收費規定的影響、市場體系的缺陷、建立符合小企業特點的融資機制、發展服務于小企業的權益類市場、發展服務小企業的債務性融資市場體系、正確發揮政府的作用等,具體請詳見。
經濟史告訴我們,小企業在擴大就業、促進高新科技產業化、發展國際貿易、促進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等方面,一直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在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經濟全球化時代,這種作用更加顯著。
但與大中企業相比,小企業在獲取資金的便利和成本方面歷來處于劣勢。所以,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就是各國政策制定者、金融業界和理論界關注的對象。
一、小企業融資的"金融雙缺口"
在理論上,可以將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概括為"金融雙缺口",它指的是:小企業在融資方面,既存在"資本性融資缺口",又存在"債務性融資缺口"。
資本性融資缺口存在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正規的資本市場對股票發行有最低資本規模要求,該要求通常高于小企業的資本需求,甚至超過這些企業的資產總規模。在市場上掛牌的費用對小額發行者來說顯然過高。而且,在正式資本市場中上市籌資,還有財務制度的要求。這些都是小企業難以達到或滿足的。近年來,發達國家柜臺交易市場(OTC)和"二板市場"(AIM)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企業尋找外源資本的困難。然而,二板市場對經營年限的規定以及對企業規模的規定,仍然將大部分小企業排除在外。風險投資體系的發展,也有緩解小企業外源融資困難的作用。然而,風險投資家們所青睞的小企業集中于具有高成長性的"朝陽"經濟部門,并需要在較短時間內有較高回報。此外,大部分風險投資主要從事"管理者回購"和"管理者出售"(MBO)業務等等,這些特殊的要求,使得大多數小企業的股權融資需求依然無人問津。
小企業在債務融資方面,同樣存在困境。
業主的內部貸款、貿易信貸、非正式渠道融資、以及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等,構成小企業債務融資的基本來源。然而,由于規模較小、信用記錄缺乏、股本金不足、抵押擔保缺乏,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正規貸款在小企業債務融資總量中的占比常常居于次要地位。相反,來自業主自身以及來自親友借款、民間借貸、從非正式信貸單位獲得貸款、從其他企業獲得"信托貸款"、向存款者支付高額貼水獲得"轉貸款"等非正式渠道的資金,在小企業的債務融資中占據顯著位置。由于難以進入"主渠道"融資,小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通常比大中型企業高出很多。這成為阻礙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以上兩個缺口中,債務融資缺口已受到各方關注,而資本性融資缺口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認為,這是我國小企業融資體系的重大缺陷。
二、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
小企業融資困難,是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的。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五點。
1.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
"逆向選擇"在金融市場上普遍存在。其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毫無疑問,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比大中企業嚴重。其原因是,大多數小企業都有信息不透明問題。大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經營信息、財務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開化程度相當高,而且信息披露得也比較充分,金融機構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多的有關這些企業的信息。對非上市的大企業,銀行同樣可以通過供貨商、消費者和官方統計等許多渠道,了解到足夠的信息。小企業則不同,它們的信息是高度內部化的,而且存在大量非經濟的信息,通過一般渠道很難獲得。此外,大多數小企業并不需要由社會化的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這更增加了信息的不透明問題??陀^地說,小企業的信息透明度較低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對于很多小企業來講,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采取各種措施提高自身的透明度,常常意味著管理成本增加;對于"小本經營"而言,其費用實在是難以承受的。
金融中介克服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的機制是加強事前審查、嚴格合同條款和進行事后監管。但小企業對資本和債務需求的規模較小,使得審查監管的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較高--金融機構為了避免逆向選擇,往往不愿向它們提供貸款。這樣,在正式的債務市場上,就存在著向小企業提供債務融資的市場失效問題。
2.高比率的倒閉和違約率
由于多方面原因,小企業的倒閉率是相當高的。這種狀況,在世界各國具有普遍性。據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2001年一項研究估計,有近23.7%的小企業在2年內消失;由于經營失敗、倒閉和其他原因,有近52.7%的小企業在4年內退出市場。中國缺乏系統的統計研究,但有關機構對一些地區的研究顯示,我國有近30%的私營中小企業在2年內消失,近60%在4~5年內消失。
3.抵押品和擔保的缺乏
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諸如土地、建筑物、住宅、可變現的儲蓄、機器設備、應收賬款、銷售合同、存貨等均可作為抵押品。美國在上個世紀末的一項調查顯示:應收賬款或存貨在銀行接受的抵押品中占有高達三分之二左右的比例。在我國,銀行對抵押品的要求條件較為苛刻。除了土地和房地產外,銀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銀行接受抵押品的偏好主要依賴于抵押品是否能順利出售以及抵押品的價值是否穩定。我國銀行之所以對抵押品的要求比較苛刻,首先歸因于我國的資產交易市場不夠發達,其次歸因子我國信用制度不夠完善,再次則歸因子銀行缺乏對其他資產如機器設備、存貨、應收賬款等的鑒別和定價能力。在農村地區,由于大部分土地使用權受到限制,加之土地對于中國的農民還有一層社會保障的含義,因此,銀行實際上也很難得到土地作為抵押品。這使得縣域以下的小企業在獲得貸款時面臨更多的困難。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政府大力推動了針對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制的建設。應當說,這些努力獲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實踐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例如,擔保資金的后續來源問題、單純的擔保業務在財務上的可持續性問題。另外,我國擔保機構發展的歷史顯示,它們的大發展只是最近幾年的事情,這與近幾年中國經濟正處于前所未有的高速穩定發展階段密切相關。鑒于擔保業務與經濟周期存在著較強的正相關關系,我國的擔保業顯然還須經歷經濟周期下行的考驗,方能最終獲得穩定發展。
4.利率和收費規定的影響
通過較高的利率或收費來覆蓋風險,是金融機構防范風險的正常路徑。但是,在中國,利率浮動的上限放開不久。由于對高利貸心存顧忌,金融機構特別是正規金融機構尚未充分運用這一機制。另外,我國金融機構又很難通過提供不同的服務和產品,收取諸如審查費和貸款承諾費等,增加其對小企業信貸的收入。這事實上限制了正規金融機構向小企業提供信貸的范圍和規模。
5.市場體系的缺陷
前已述及,發展對小企業的融資機制,不僅要在銀行信貸、抵押擔保、風險投資、二板市場等等方面繼續努力,更應特別關注各種非正式金融市場,例如股權的私募市場和柜臺交易市場、場外市場、自然人和企業之間的信貸市場、以及民間的、非正式的風險投資活動等。以上種種,至少目前尚未被我國的金融監管法規所允許。
三、發展小企業融資體系需要全面創新
從以上討論可見,小企業融資難,是由一系列復雜因素造成的。面對這些體制、機制、乃至技術性的困難,簡單地號召甚至當作政治任務去要求正規的金融機構去解決是不現實的;勉強去做,可能造成新的混亂。
我們認為,小企業融資難,并不是簡單地"給錢"便能有效解決的,亦很難完全依托現有的正規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來解決。因此,需要金融創新。
(一)建立符合小企業特點的融資機制
制度和體制建設在任何意義上都是首要問題。在小企業融資問題上,重要的是建立一系列符合小企業產權、信用、產業、經營、技術特征的制度安排,使得小企業融資得以在市場化的基礎上可持續發展。其中,充分運用民商法、合同法、保險法、信托法等廣泛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而不是單純、僵硬地依賴現行的金融法規,建立保障私人投資者的制度至關重要。
(二)發展服務于小企業的權益類市場
小企業融資困境之一體現在籌集股本性資金方面。由于我國企業發展中普遍忽視資本金的作用,因而長期忽視建立企業籌集資本金的金融機制,我國小企業在籌集資本金方面的困難尤其顯著,而且迄今為止,這一問題似乎尚未引起廣泛關注。鑒于此,我們認為,今后我國應大力鼓勵各類投資者的創業活動,大力發展私人投資市場,同時,為了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應建立為中小企業籌集和交易股權資本的交易體系。其中,允許最原始的股權交易市場運做,建立以報價驅動為運行機制、以專業化投資中介機構為中心的場外交易體系和產權交易體系,是急需開展的制度創新。為了使得此類創新得以順利展開,我們必須加強以誠信、透明度、相互制約、退出機制及懲罰機制等為主要內容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
(三)發展服務小企業的債務性融資市場體系
相比對大中企業的融資技術而言,對小企業的融資技術顯然更為復雜和細致。應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探討多種信貸評估技術(如信貸評分、抵押品價值分析和管理),嘗試提供多種金融服務產品(如信貸承諾、應收賬款融資),實行多種信貸風險控制技術(如信貸配給、契約管理、期限管理、長期關系管理、信息共享、貸款定價)等。
小企業融資同樣需要在金融中介機構體系發展方面有所創新。應當大力發展中小銀行、信用社、專業性貸款機構、互助儲蓄銀行、金融公司等。研究發現,以地方為基礎的金融機構,無論是在貸款的不良率方面,還是在發放貸款的規模占比方面,乃至在不良資產處置效率方面,均比實行總分行制的大銀行表現良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些機構植根于地方經濟,在獲取信息、識別項目、控制風險、直至處理不良資產等方面,均有明顯的優勢。
同時也應看到,隨著資本市場飛速發展,大中型企業正逐漸離銀行而去。由于股權性資金、長期債務性資金以及短期流動資金均可方便地得自資本市場,大中型企業逐漸減少了對銀行的資金依賴,而日益突出后者作為支付清算平臺的功能。國內外大型、超大型銀行近年來的實踐已充分展示了這一趨勢。這迫使一向以大中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大銀行越來越多地將發放貸款的關注重點集中于小企業方面。因此,充分發掘大銀行的多方面優勢,為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也是大有可為的。
發展小企業融資體系,還應當重視民間信貸的作用。我國目前對信貸的管理法規,大多是在傳統體制下確立的,其中很多規定,例如不允許企業、自然人等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之間從事信貸活動等,大多已經不適合今天經濟和金融發展的需要。因此,盡快修改或廢止業已基本不適用的《貸款通則》,推出《貸款人管理條例》,已成當務之急。
(四)正確發揮政府的作用
在為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方面,利用政府的資財,提供服務于小企業的創業基金和擔?;?,提供一定限度的財政補貼,當然是必要的。但在完善小企業融資機制方面,政府的作用更多地應體現在提供制度保障和信息服務、完善金融生態環境和進行適當監管等方面。
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小企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創造有效的小企業融資體制和機制,一定會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 上一篇:個人創先爭優計劃
- 下一篇:縣干部培訓班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