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符合競爭要求繢效評價制論文

時間:2022-06-02 04:43:00

導語:建立符合競爭要求繢效評價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符合競爭要求繢效評價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績效評價的概念;現行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國有企業建立更有效的績效評價制度的探討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績效評價又是決定企業戰略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績效既可以看作是一個過程,也可以看作是該過程產生的結果、每一個員工的績效進行合理的考核評價,據此激勵、表揚先進、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備、多數國有企業的績效計劃制定只是由個別人完成、績效評價的目標單一、績效考核不規范、考核標準不統一、考核過程流于形式、考核指標不合理、根據國有企業類型進行分類管理和考評、適當增加與現金流量相關的評價指標、建立多重權重的評價體系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適合我國國有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是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也是參與國際經濟竟爭的必然要求。本文概要地揭示了目前國有企業績效評價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國有企業如何建立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繢效評價制度提出了一些觀點和方法。

論文關鍵詞】繢效評價國有企業市場競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我國企業與國際接軌己成為一種迫切需要,而績效評價又是決定企業戰略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況且我國的國有企業與國外企業在管理經驗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傳統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不能準確評價和衡量國有企業的綜合績效,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適合我國國有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是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務之急。

1績效評價的概念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績效”這個詞的含義,這個名詞來源于西方國家的Performance一詞,最初應用于企業管理,中文也有譯作效績、業績的。根據《韋伯斯特新世界詞典》的解釋,績效的意思是:(l)正在執行的活動或已完成的活動;(2)重大的成就,正在進行的某種活動或者取得的成績。因而績效既可以看作是一個過程,也可以看作是該過程產生的結果。

績效評價,就是收集、分析、考核、評價和傳遞有關某一個人在其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行為表現和工作結果方面的信息情況的過程。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績效績效評價作為評價每一個員工工作行為、工作結果及其對組織貢獻大小的一種管理手段,每一個組織都在事實上進行著績效考評。不管他們是否有意識地提高了自身的績效考核水平,但他們都在設法比較合理地衡量每個員工的績效。由于組織是由其全體員工運行的,因此對每一個員工的績效進行合理的考核評價,據此激勵、表揚先進,鞭策后進是非常必要的。在人力資源管理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重視的今天,績效考評也自然成為企業在管理員工方面的一個最核心的職能。

2現行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2.1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備

績效評價包括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監控、績效考核和績效反饋。但目前許多國有企業簡單地將績效考核等同于績效評價,從而使其績效評價體系存在較大缺陷:

其一,多數國有企業的績效計劃制定只是由個別人完成,沒有與各績效評價主體和客體之間進行多向溝通,而是“閉門造車”,這就使得其計劃缺乏操作性;

其二,許多國有企業往往將績效考核作為績效評價的最終目標,沒有及時搜集績效評價實施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從而使得績效反饋環節缺失,弱化了績效評價功效。

2.2績效評價的目標單一

績效評價的目標是多重的,其實施狀況對企業人力資源的規劃、人才招聘錄用、工作崗位分析、員工培訓、員工關系管理等一系列環節產生重大影響,其本質在于發現并改進企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企業效率。但大部分國有企業管理者把績效評價作為獎金發放或是職務晉升的依據,從而使得其績效評價效率較低。

2.3績效考核不規范

2.3.1考核標準不統一

大部分國有企業的績效考核標準是自上而下確定的,沒有重視工作分析,使各崗位忙閑不均,同一級別的不同崗位之間工作量的大小、難易程度存在較大差別。結果,在其他表現差不多、工作任務也都完成的情況下,往往工作量大、工作難度高的崗位上的職工沒有被評為優秀,造成爭權卸責、人員浪費嚴重等現象。

2.3.2考核過程流于形式

盡管大部分國有企業具有明確的考核原則和清晰的考核層次,但其具體實施則流于形式,往往是年初制定計劃,年末核定結果,平時則對績效考核管理較松,從而使員工在日常生產和管理中產生麻痹心理,沒有真正達到績效考核的目的。此外,部門員工考核時本位主義和憑印象打分的暈輪效應使得大部分國有企業的績效考核更是流于形式。

2.3.3考核指標不合理

考核指標是考核員工和部門績效的客觀尺度,但目前許多國有企業的績效考核指標存在著明顯的不合理性:

其一,績效評價指標缺乏系統性,沒有將業務能力、專業素養、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等因素納入指標之中,而是以偏概全地選取某項或幾項指標作為考核指標,從而使考核缺乏公平性。

其二,績效指標權重的確定隨意性較大,缺乏科學的測算,獎罰額度與職工實際承受能力有偏差,致使部分績效指標的考核失去導向性和激勵性作用。

3國有企業建立更有效的績效評價制度的探討

3.1根據國有企業類型進行分類管理和考評

對不同領域的國有資產.政府對其的管理目標是不一致的。西方國家通常會按照國有企業不同的經濟目標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功能領域的企業,包括國家安全領域、公共品領域.自然壟斷領域和國民經濟支柱.主導產業;另一類是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如一般工商業領域。根據國有資產的不同類型采取不同方式進行管理和績效考核。本文由中國論文聯盟收集整理。

3.2適當增加與現金流量相關的評價指標

考慮到現金流量狀況對企業績效的重要性。為了彌補應計制會計的不足,應從營運能力、收益質量和償債能力角度全面設置現金流量指標。因此,對企業績效的評價應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綜合運用。建議采用:銷售現金比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主營業務收入收現比率、現金到期債務比等指標。

3.3建立多重權重的評價體系

企業績效評價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應該是多層次、多元化的,既要滿足國家管理當局宏觀調控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債權人對企業的客觀評價,還要有利于企業自我評價和考核。而這些相關利益人關注企業財務狀況的著眼點不同,所以企業績效評價不宜采用固定權重。在建立不同的權重體系時,首先應考慮需求主體的不同??冃гu價主體應包括政府管理機構、債權人、投資人、企業自身等。對于不同的評價主體,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是不一樣的。固定權重無法滿足各利益主體的實際需要,因此應設計多重權重體系,明確規定每個具體權重體系的適用對象及適用情況。并在企業績效評價結果時,對所采用的權重體系予以充分披露。

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是政府對國有實施監管的需要,也是我國國有企業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需要。國有企業績效評價將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我國國有企業應盡快建立起科學規范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疏通解決問題的道路,找到一個制勝之機。

參考文獻

[1]張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2]康宛竹.如何從績效考核走向績效管理,[J]中國勞動,北京:2002年第2期,P32.

[3]郝忠勝,李虹.人力資源主管·績效管理方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4]儲企華.現代企業績效管理[M].北京:文匯出版社,2002.

[5]陳春.同煤集團YS礦績效管理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60501.

[6]詹秋月.國有煤炭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