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企業個人三維空間立體思考論文
時間:2022-06-25 06:04:00
導語:民族企業個人三維空間立體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文化本身是一個漸進的、開放的、取精匯弘的系統體系。在其生成發育過程中,必須將其放在民族、企業、個人的三維空間來立體思考。民族之心即民族大眾的精神訴求和文化祈盼,是基層企業文化建設的源頭和根脈;企業之心即企業精神,企業家必須把重視事和物的管理與重視人的管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企業精神成為價值同構、目標同向、行為同質的精神基因,成為一種激勵凝聚的重要力量;個人之心即指個人的價值追求,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是為民族、為企業的獻身精神,而文化管理是企業發展終極價值與職工自我實現需要的最佳契合點。
關鍵詞:基層;企業文化;建設
基層企業文化建設從文化心理學的視角看,可以說就是一個企業的“心路歷程”。在這個“心路歷程”逐步生成發育的過程中,離不開民族之心,企業之心和個人之心的“心心相印”。此“三心”從內到外,從微觀到宏觀為基層企業文化建設設定了背景、打上了印記、鑄就了基層特有的文化符號。只有將企業文化放在民族、企業、個人的三維空間來立體思考,才能創造出一種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素質。
一、民族之心――源――民族精神
民族之心即民族大眾的精神訴求和文化祈盼,亦即民族精神。它是一個民族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價值取向、力量凝聚、思想坐標、文化基因和生存經驗,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生命,民族品格的生命和方向。是基層企業文化建設的源頭和根脈。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演進中,形成了豐富而寶貴的精神遺產,如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有以德帥才、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有允公允能、克勤克儉的為官之道等。這些精神遺產構成了中華民族得以延續、發展、崛起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基層企業文化建設有其獨特性、鮮活性、延展性和基礎性。基層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現代文化,決不是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尤其是在企業步入市場后,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企業日益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基層單位成了市場的主體,是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沿。其文化建設更是要面向市場、面向實踐、面向生存。也正是因此,大慶油田廣大基層單位緊緊抓住生產環節,運用市場規律,視質量如生命,靠服務樹形象,形成了“大慶油田為祖國加油”的社會理念,“資源有限,科技無限”的科技理念,“有第一就爭,見紅旗就扛”的英雄文化,“建精品工程,塑完美人生”的行為文化等等??梢哉f是特色各異、異彩紛呈,但我們從中也能感悟到他們都是大慶油田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的崗位化萌發、班組化發育、基層化再生和市場化延伸。立足基層,回眸傳統,循著這樣的文化路徑,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其蘊涵著《易經》的辯證理念、老子的無為思想和儒家的中庸智慧。若進一步探討,我們不難發現其核心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民族精神。
二、企業之心――流――企業精神
企業具有自己的思維、人格、價值取向等等,企業是一個生命體,是企業精神的承載體、具像體。企業家做為企業的總設計師和總代言人,做為企業形象的人格化代表,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家的思維、個性就是企業的思維與個性。
一個企業家在進行企業管理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既定的“管理構成”。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是一個以較少的投入贏得較多的產出的效益運籌過程。而從企業文化學的視點來看,這種投入產出過程,也是一種精神的投入產出過程,是用精神的投入產出過程控制物質的投入產出過程,也就是以企業人為主體的物質與精神雙重投入產出的過程。企業家作為企業的“當家人”要想規范其“管理構成”,達成預定的經營目標,進而實現企業愿景,就必須把重視事和物的管理與重視人的管理結合起來;將重視人的勞動技能管理與重視人的人文精神管理結合起來;將理性管理與非理性管理(情感管理)結合起來。它的核心就是利用群體文化、基層文化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企業精神,統領并驅動整個企業管理。
一個時期以來,大慶油田有限公司領導集體作為人格化的企業家代表,針對企業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以《大慶油田可持續發展綱要》為總體特征的一系列的發展決策,并不失時機地把這些經營理念、管理方法、行事作風、個性品質傳播、灌輸給廣大職工群眾,從而既達到管理過程的“構成”,又形成精神基因的“凝聚”,根據企業發展實踐提出了“原油持續穩產,整體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礦區”的戰略任務和打造“五大基地”的戰略構想。很快以此為基點在全油田各基層單位、各部門形成了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的價值理念體系,并形成了諸如“誠信文化”、“公交文化”、“服務文化”、“養成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體系,成為團結和凝聚全油田干部職工實現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確保國家石油戰略安全的有力的心理支援和強大的精神動力。使企業愿景成為“終點”又回到“起點”的共同愿望,企業精神成為價值同構,目標同向,行為同質的精神基因,使企業之心真正成為一種激勵、凝聚的力量。
三、個人之心――海――價值訴求
同志講:“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企業中的人都會產生各種需要和滿足需要的欲望,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訴求的智能型生物,他們懂得個人的生存發展與民族與企業息息相關,休戚與共。可以說,人的需要的最高層次應是為民族、為企業的獻身精神。就基層企業文化建設來說,職工以企業為平臺,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體現價值。而企業管理尤其是文化管理關注的是企業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引導職工認清自我實現的終極目標,培養超越意識。在此,二者找到了契合點。古今中外,不同時期的哲學學說、宗教教派都是一種規制人心的學說,并逐步發展成為一種行為自覺和終極信仰。在企業就是要結合實際,從企業以人為本,職工以企為家的大前提出發,按實現個人自身價值和企業最大效益的原則,確立價值觀念體系。
大慶油田會戰以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喊出的“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誓言,以馬登嵩為代表發出的“崗位責任制的靈魂就是崗位責任心”的倡議,以周占鰲為代表總結的“寧要一個過得硬,不要九十九個過得去”的工作標準,以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為代表提出的“寧可把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高產穩產”的心聲等等都是個人之心的生動體現,也正是在此基礎上大慶油田形成了以人為本的安全觀,“靠大慶精神保證質量,以‘三老四嚴’取信用戶”的質量觀;以及“堅持‘三老四嚴’做到五項要求”的職工基本行為規范,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職工個體的價值訴求,使職工與企業結成了榮譽和利益的共同體,始終使職工處于一種自我超越,自我激勵的價值訴求中。涓涓細流終匯海,細微之處見精神。個人之心是民族之心、企業之心的生動體現,民族之心、企業之心是個人之心的導引和土壤。只有把“三心”融為一體,融入基層具體的、鮮活的管理行為之中,才能使企業文化之花更加絢麗多彩。
- 上一篇:學校廉潔教育實施企劃方案
- 下一篇:知識人才關系把握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