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現狀及路徑

時間:2022-12-03 08:34:17

導語:試議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現狀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現狀及路徑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調研

為深入了解天津商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工作情況及工作后對專業建設的反思,本課題組對2004~2008級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相關問卷制作、發放及數據分析主要借助網絡來完成。問卷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及存在的問題。

1.調研方式及總體情況說明

由于工商管理專業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也并不集中,通過傳統的現場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調研,其時間、金錢成本都太高。因而需要借助現代網絡技術手段進行問卷調研。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現有工作情況,包括單位性質、行業類型、工作內容等;第二部分:對專業優勢的反思,包括讀專業的收獲、專業優勢的判斷等;第三部分:對專業改革的建議,包括封閉式問題選擇和開放式問題填寫兩類。本研究主要借助問卷星網站()進行問卷設計及工作,問卷設計完成后通過給學生發QQ消息及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聯絡。問卷發放及回收周期為2013年7月22日到8月10日(含起止日),共回收有效問卷75份,其中2004級學生占5.41%,2005級學生占20.27%,2006級學生占31.08%,2007級學生為16.22%,2008級學生占27.03%;男生比例為46%,女生為54%。

2.調研發現

在畢業生現有工作情況方面,此次調研發現:有32.43%的學生在民營企業工作,有22.97%的學生在國有企業工作,而在政府部門及相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占14.86%,還有12.16%的畢業生選擇讀研究生進行深造。值得關注的是有5.41%的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而不是雇傭于別人(注:此處列舉的相關調研數據為各個問題的主要回答部分,相關不太重要的選項并沒有進行描述,因而每個問題回答人數的累計百分比可能不為100%,下同)。在企業工作的畢業生中,33.78%在非金融性服務企業工作,其次有17.57%的學生在工業企業工作,而在金融機構工作的有14.86%的學生。在企業工作的畢業生中,有20.27%的人從事市場及銷售工作,有13.51%的人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有9.46%的學生從事財務會計工作,有相同比例的學生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在畢業生對專業優勢反思方面,通過此次調查發現:認為讀工商管理專業的最大收獲是有自由的空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占59.46%),其次為專業就業面廣(占35.14%),再者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占33.78%),而認為老師認真負責的態度及教學形式新穎的學生分別占24.32%。值得注意的是認為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具有實用性的只占17.57%,而認為課程新穎的比例更好,只有9.46%(注:此題為多選題)。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優勢的判斷,認為完全有優勢的僅有4.05%,認為比較有優勢的占22.97%,認為有一些優勢的占47.3%,而認為幾乎沒有優勢的被調查者占16.22%,而認為基本有優勢的有9.46%的學生。在反思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具體優勢方面,有四項內容學生選擇的比例都超過40%,分別是:表達溝通能力強(占52.7%),知識面廣(占50%),團隊合作能力強(占41.89%),而再學習能力強(占40.54%)。在畢業生選擇比例低于40%的內容中認為創新能力強的比例只有20.27%(注:此題為多選題)。

在畢業生對專業改革的建議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最為重要,比例為64.86%;增加課程實用性,比例為54.05%;引入職業(就業)指導課程比例也較高,占40.54%;而建議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生比例為35.14%,重要性處于第四位置上(說明:此題為封閉式多選題)。本研究還設計了一個開放式的填空題,希望畢業生們為工商管理專業的改革與建設再提出一些意見。經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這些意見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在專業培養目標方面,有學生認為工商管理專業應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內涵以及企業家精神,該專業特別適合有家族企業和打算自己創業的學生學習。但依然有學生反對此做法,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不一定要創業,太多的創業講座及相關活動容易誤導大家。有許多同學認識到工商管理專業所學的知識體系過于龐雜,學生在進行職業規劃時存在許多迷茫之處,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讓理論知識落地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對此畢業生們建議可以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推動學生對相關行業知識的了解,在營造企業模擬環境時不僅要關注少數大公司的情況,也要關注廣大中小企業的情況,畢竟培養的人才大多數是去中小企業的。在課程設置方面,畢業生們主要建議應增加一些實踐性課程和就業指導類課程,有學生建議應重視假期實習活動,可以嘗試把其課程化,借此推動學生重視假期實習,努力提升人際關系技能和溝通能力。還有學生建議圍繞就業、出國、考研三個方向增加相應課程。有少數學生建議引入更多關于量化分析和管理科學的課程。在教學方式和方法方面,許多學生認為應該加強案例教學,結合課堂成果展示、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和管理思維方式。課堂教學應關注理論應用,通過活躍課堂氛圍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訓練現實工作所需要的各種技能,而不只單單運用于對付考試。在課外實踐活動方面,有部分同學提及在校期間參與科研課題對自身能力提升的價值;大部分同學認為應加強去企業參觀、實習等實踐活動。在實習結束后,加強分享和交流也非常重要。工商管理專業應多為學生提供去企業實習的機會。有部分同學建議應較早讓專業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實習。

二、討論及結論

1998年由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工商管理被作為一級學科對待。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設置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個專業。按照一級學科設置的本科專業,在培養上必然會遇到“工商管理無專業課,工商管理學生畢業無崗位”的尷尬局面。國內一些工科院校僅僅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等少數專業,因而它們可以在此專業下設置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方向。而工商管理學科建立比較早,該學科下相關專業均都設立,因而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時遇到了巨大挑戰。結合畢業生的調查發現來看,增加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幫助學生明確求職的方向是畢業生們的共識。目前國內各高?;咀裱瓋蓷l路徑來進行改革:

第一條路徑是強調工商管理專業應培養應用型人才,關注學生的應用型能力提升,通過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與相關行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來實現。第二條路徑是強調工商管理專業應培養創業型人才,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提升,通過開展有層次的系列創業教育活動來實現。第一條路徑主要遵循培養職業經理人的發展路徑,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職能管理知識和概念技能、人際技能和技術技能等管理技能。從本研究對畢業生的調查來看,全面的知識教育在缺乏明確職業指導的情況下容易使學生在職業選擇時充滿迷惑,從而成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劣勢之一,但與此同時全面的知識教育使得學生具有寬廣的就業空間,這也被學生們視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優勢之一。對于這個悖論,畢業生們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即應鼓勵學生去實踐和實習,從而提升他們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同時工商管理專業應加強職業指導,結合某些行業背景加以重點引導。從調查來看,有超過30%的學生在非金融性服務企業工作,從事市場營銷方面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工作的學生比例均超過了10%,因而未來可以據此開展專業建設工作。表達溝通能力也被畢業生們視為工商管理專業最有優勢的地方,顯然這與工商管理專業最需要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技能是一脈相承的。

第二條路徑主要遵循培養創業家的發展路徑,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管理知識與開拓創新的技能。在創新創業教育普及程度比較低的情況下,通過對相關畢業生的調查發現某些學生對創業教育存在認知誤區,不太贊同工商管理專業對學生創業的鼓勵。當然,仍有許多學生認為應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只有20%的學生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具有創新能力的優勢。這也說明需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一般的管理教育相比,創業教育更加強調理論與實踐互動的、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以期學員在基于現實模擬的教學方法中逐步鍛煉其企業家能力。應用型人才的發展路徑和創業型人才的發展路徑不是截然分開的,有時會交叉在一起。

兩者的共同特征是:強調能力本位,特別是關注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前者試圖培養職業經理人,而后者培養創業家。這導致了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情境營造等方面的差別。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開設針對大公司成熟管理方式的相應課程,并營造體驗式的教學情境(如參觀、實習、觀看視頻)等去傳授職能管理知識與相應技能,而創業型人才培養需要設置針對中小企業成長管理方式的課程體系,并營造親身實踐式的教學情境(如創業模擬、開辦企業實訓等)去傳授創新管理知識與技能。目前天津商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正試圖構建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基于學生基本管理技能的培養,強調創新意識的熏陶和創業技能的訓練。未來需要加快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通過課程設置及相關課外活動的開展盡快讓創新創業理念深入到全系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中,以推動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化。

作者:王坤蔣國平單位:天津商業大學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