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時間:2022-02-14 10:24:03

導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摘要:文章以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調查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酒店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指出課程體系改革的必要性,探討基于就業能力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從教學模式改革和考核方式創新兩方面論述課程體系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酒店管理;課程體系;就業

一、課程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酒店業的發展勢頭迅猛,2015年,中國旅游酒店的投資將達3400多億,全國新增各類住宿設施約20萬家,其中星級酒店約1萬多家,五星級酒店超過500家,這些酒店中至少有50%會將自己的管理權委托給專業的酒店管理公司,行業管理的日趨規范,使得酒店在對從業人員數量要求的同時,更加要求質量,這就對酒店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酒店管理已成為培養酒店基層從業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的平臺。但是,當下高職酒店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是:有業不就、跳槽頻繁,大部分畢業生沒有從事本專業工作。通過對我校12-14屆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見表1),可以看出酒店專業近70%的畢業生沒有從事本專業工作。這說明,目前高職院校酒店專業人才培養供需矛盾突出,現行的課程體系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當代酒店業發展的需要。很久以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缺乏關于專業的系統性思考、忽視專業內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系、課程設置缺乏對崗位需求及職業能力的分析,缺乏職業特色等[1]。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重視職業教育,且引進了一些西方的基于能力本位職業的教育課程模式,例如世界勞工組織的MES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先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學生的自身發展,重視教師主導地位而輕視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科式課程教學模式[2]。鄭曉明(2002)認為學生就業能力是直接反映高校辦學效益、大學生競爭能力、社會市場對高校評價以及畢業生擇取標準的評價參考[3]。宋專茂(2008)認為高職教育的目標與性質決定其課程建設就是要以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4]。本文從就業能力培養的視角出發,以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探討。

二、就業視角下,高職酒店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基礎

1.對合肥、銅陵、蕪湖部分高星級酒店人才需求情況進行調查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就是面向市場,那么酒店需要什么樣的員工,我們就應該培養什么樣的學生,課程的設置也應該符合酒店實際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構建課程體系之前就要對酒店需要什么樣的員工進行調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筆者對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了調查,包括銅陵逸頓國際大酒店、安徽開元銅雀臺大酒店、銅陵銅都國際大酒店、合肥泓瑞金陵大酒店、蕪湖世茂希爾逸頓逸林酒店這五家五星級酒店進行了調查,初步發現,酒店認為衡量員工就業能力高低的指標主要來自于三方面:個人形象、職業技能、發展能力。

2.師資隊伍的構建

作為專業課教師,不僅理論知識要過硬,更應該是酒店各個崗位上的熟練工。職業院校教師不同于本科院校,眼中不能只有評職稱、搞論文,而忽視了立身之本———專業技能。試想,一名專業課教師,中餐擺臺歪歪扭扭,中式鋪床皺皺巴巴,如何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因此,筆者認為,學院應該多多鼓勵教師到酒店去,一是去調研,了解酒店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充實教學內容,才可以及時地向學生傳授最新、最有價值的專業知識;二是去實踐,職業院校的教師可不能僅僅知道理論,而是必須能夠動手操作,只有教師熟練操作技能,才有資格教授學生。所以,職業院校應該多多讓教師下企業(酒店)鍛煉,提高他們的專業操作技能。取得相應的技能證書。另外,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合作酒店的人才資源,把酒店崗位上的專業人才請進課堂,擔任實訓指導課程教師。

3.實訓基地的建設,為教學提供實訓保障

實訓基地對于職業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擁有良好的實訓條件和實訓設備,能夠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在仿真的環境中真正達到“教、學、做、練”一體化,促進學生提高實際操作的技能水平。我院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訓基地主要分為校內和校外兩個部分,多年來,在實訓室建設方面學院做了許多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體情況如下:(1)校內實訓室建設我院酒店管理專業擁有三個實訓室:餐廳與酒吧實訓室、客房模擬實訓室、旅游綜合實訓室,大部分的專業課程也都在實訓室內進行,但是仍然沒有很好的利用現有的實訓資源,因為目前幾乎所有的實訓條件都是以最簡單的模擬為主,例如餐飲酒吧實訓室,僅僅是購買了四個圓桌,幾把椅子,幾套餐具,幾個柜子,跟真實酒店餐飲部相差甚遠,學生根本無法體驗真實的酒店工作氛圍與環境。筆者認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路也應該從酒店各個部門的組織構架及工作崗位出發,以餐飲酒吧實訓室為例,可以餐飲部工作臺、出餐臺、收銀臺、酒吧吧臺(操作臺)等,盡量配備完善的設施,如:點菜pose機、洗滌槽、電腦等,學生上實訓課時可以模擬各個工作崗位,如值臺服務員、送餐員、吧員等。(2)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目前,我院已在省內及省外的多家高星級酒店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學院規定酒店管理專業學生三年級必須到酒店實習一年,但是這種實習的方式似乎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大部分學生對這種實習的方式不認可。經調查,造成這種不認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學校與這些酒店平時聯系不多,相互不了解,也不理解,往往是到了快要實習的時候,才把學生一起推薦到酒店工作,不少酒店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的不滿;其實,學校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就應當經常帶領同學到酒店去見習,讓同學們漸漸熟悉酒店的真實工作環境,熟悉各個崗位的工作內容。

三、課程體系建設

根據上文中對酒店管理專業從業人員就業能力的分析,可將專業培養目標歸納為素質目標、技能目標和發展目標三個方面,其中素質目標對應言談舉止和性格修養,即酒店專業學生需具備良好的形象,并具備健全的人格品質和優秀的心理素質;技能目標對應口語表達、專業知識和業務操作,即酒店專業學生需掌握專業基礎能力,熟悉酒店各個崗位工作流程及操作規范;發展能力對應溝通能力、人際關系、創新及自我管理,即酒店專業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夠正確的對待客人投訴、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有團隊意識并具備創新能力。

四、課程體系建設的保障

1.教學模式的改革

學校對于人才的培養最終還是會歸結到教學,所以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最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而“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最符合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它是按照專業面對的實際工作崗位群或工作領域來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再根據工作任務構建學習情境(學習任務);最后,按設定的學習情境(學習任務)來明確教學項目(教學課程)[5]。因此,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驅動課程教學模式,為高職酒店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了保障[6]。在實訓中,不僅僅有單純的重復性操作訓練,還有趣味性很強的訓練項目、情境模擬。其次,它創建了一個相對真實的實訓環境,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學生可以多渠道的獲取知識,并將所學到的知識綜合運用于實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實現了對傳統教學中學習方式的轉變,幫助學生構建職業情景。

2.考核方法創新

考核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手段,基于就業能力的課程體系建設需將對就業能力的評價體現在考核中。目前,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考核主要分五個部分:第一,基本操作考核,學生動手實操,考核其熟練性和規范性。第二,開放性的考核項目[7]。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實訓室,模擬某個情境,利用各個實訓道具完成開放性的考核項目,當場演示、測評。第三,展示與答辯。由教師、學生、企業專家(或兼職教師)組成考核小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展示并講解項目成果,考核小組相關人員提問,學生及其項目組成員作答,考核小組成員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意識[8]。第四,企業專家測評。第五,競賽考核。參加省、國家舉辦的職業技能大賽,通過比賽檢驗學生。筆者認為,考取專業資格證也可以作為考核手段,因此在考核中還可以加上組織學生參加餐飲服務員和客房服務員資格證。五、結束語本文以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就業角度出發,闡述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中的成果與不足。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本科院校培養的是科技研究性人才,而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是面向就業市場的。因此,基于就業能力的課程體系建設要立足于市場,注重校企合作,以就業能力為導向,推行教、學、做、練一體化,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張芬,張曉青.基于崗位需求的旅游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28.

[2]李桂霞.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多元化課程模式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9).

[3]鄭曉明.“就業能力”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5):91-92.

[4]劉雨濤.就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課程體系構建初探———以旅游專業為例[J].交通職業教育,2011,(2):10-13.

[5]徐華彪.基于工作過程的高校課程開發研究———以會計專業為例[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1,(7):66-68.

[6]劉占明.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旅游類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2).

[7]王世安.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項目課程考核方法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4).

[10]謝和平關于開展實驗考核的調研與建議[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2,(10).

作者:張一君 單位:銅陵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