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

時間:2022-10-31 10:30:15

導語: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

摘要:實踐教學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創新創業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加強實踐教學的必要性,總結了國外實踐教學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機制、校外實習與校內實驗實訓相結合、“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引進兼職教師相結合等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對策。

關鍵詞:創新創業;工商管理;實踐教學

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后,在中國掀起了一股創業浪潮。大學生是新時期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但據統計,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創業比率約為5%,與歐美等國家高達20%的創業率差距甚遠。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權威文件的出臺必將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推向人才培養的核心位置。

一、“雙創”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加強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1、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掌握現代管理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夠從事相關行業管理崗位的應用型人才,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加強實踐教學,能讓學生有機會接觸社會和企業,近距離了解企業運營和管理實務,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理論知識豐富和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2、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需要。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注重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需要強化專業實踐技能的訓練,通過企業實習、實驗實訓、創業比賽等各種實踐環節,可以培養和鍛煉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興趣以及團隊管理、商務談判、人際溝通等創業能力。許彩霞提出學生只有在實踐操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意識,才會使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得以提高。劉甫等也認為實踐教學對培養大學生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發揮著關鍵性作用。3、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目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大多數都是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他們接受過良好的理論教育,但普遍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對企業經營管理實務沒有足夠的了解和深刻的體會,嚴重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出于教學工作的客觀需要,必然要求教師主動走出學校,多與企業和社會接觸,甚至直接進入企業掛職鍛煉,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既能獲得學生的認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又能豐富理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理論教學質量。

二、國外實踐教學經驗

1、德國“雙元制”?!半p元制”模式指學生的所有培訓過程均在企業與學校中進行,將企業作為學生培養的主體,把企業的社會實踐與高校的理論緊密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培養,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教育的時間比例為7:3。該培養模式得到了德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德國《職業教育法》等法律對培訓者和受訓者的權利和義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學生、企業、學校的利益均得到保障,并對積極參與學生培養的企業實施各種優惠政策。2、英國“工讀交替制”。“工讀交替制”也叫“三明治”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先在學校接受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然后在企業工作一到兩年,以職工身份參加相關崗位工作并獲得報酬,將學校理論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當中去,最后再回學校進行理論學習。英國組建了全國性的教學公司旨在鼓勵高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科技協作項目,為校企合作架起溝通橋梁,英國政府還規定,安排學生實習的企業,可根據接收學生的數量免交部分教育稅。3、新加坡“教學工廠”模式。所謂“教學工廠”模式是指在現有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把企業的經營理念、項目案例和資源等引入到學校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與企業相似的工作環境,將企業實踐環境與教學環境融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在學校內部將所學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應用于多樣化的工作環境中。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實踐能力提升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提供了教師專業實踐技能提升的渠道,使教師與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4、美國“合作教育”模式。美國“合作教育”模式中,學校是學生培養的主體,學校根據專業設置需要與企業取得聯系,雙方簽署合作協議,明確合作期間校企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學校安排教師到企業指導、監督學生工作,并負責與企業進行溝通,企業提供工作崗位和報酬,并安排人員輔導學生適應工作崗位,協助學校教師確定訓練內容等。美國《國防教育法》規定,學??梢愿鶕O專業的需要與有關企業簽訂合作合同,為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雙創”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對策

1、國家宏觀政策支持。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離不開企業的參與,而校企合作絕不僅是學校與企業的關系,它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應健全相關法律制度,規范校企合作中校企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德國和美國等國家完備的法律制度對其校企合作模式的順利開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缺乏可操作性,需要進一步細化才能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指引和法律保障。其次,政府應對企業實施合理的利益補償政策??紤]到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動力的缺失,國外政府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比如德國和英國政府都規定,接受學生實習的企業,可減免部分稅額,美國法律規定,聯邦政府必須撥出專項資金來支持合作教育。因此,應該抓住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歷史機遇,對企業實行稅收減免、資金支持、機會優先等優惠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實踐教學。2、建立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機制。當前校企合作中雖然高校有很強的合作意愿,企業的合作意愿卻普遍較低,特別是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而言,管理企業需要經驗,大學生又普遍缺乏實戰經驗,無法給企業帶來實際利益,企業還要安排人員進行培訓指導,提供住宿,增加管理費用,甚至還要承擔一定的安全責任和商業泄密的風險。很多時候高校只能靠“人脈”關系尋找合作企業,這種靠人情的合作很難深入和持久,實現校企雙方的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成功的關鍵。首先,高??梢詫で蟮胤秸畬献髌髽I的政策優惠支持,同時與企業簽訂正式的合同,規范合作雙方的權力義務關系。其次,高校應該根據自身條件對合作企業提供一定的利益補償。如根據企業接納學生人數的多少提供適當的資金補償,利用自身理論知識深厚的優勢,深入企業調研,幫助企業解決管理中的問題,撰寫項目策劃方案,協助企業進行員工培訓等,讓企業切實感覺到能夠在合作中獲益。3、校外實習與校內實驗實訓相結合。校外實踐教學成本高,難管理,存在安全隱患,且校外基地能接納學生的數量有限,不應片面夸大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教學功能,校內實驗實訓應是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借鑒新加坡“教學工廠”模式,在校內營造企業環境,增設沙盤實訓,購買商務軟件或創新軟件,建立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等模擬仿真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室中模擬創新創業,增加學生對創業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4、“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引進兼職教師相結合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保證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以德國曼海姆雙元制高等學院為例,教學人員中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比例為2:3,兼職教師大部分來自行業實踐領域,具有豐富的實踐管理經驗。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師大多從“學校”到“學?!?,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為此應將“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引進兼職教師相結合。一方面,高校安排教師進入企業掛職鍛煉,學習掌握企業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崗位工作素養,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掛職期間適當減免工作量,條件允許的高??商峁┌肽耆摦a掛職鍛煉,避免走過場,掛職鍛煉結束以后,教師也應與原掛職單位保持緊密的聯系,時刻與企業管理實踐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可以引進一批創業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或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且兼職教師不應停留在發放聘書上,應簽訂正式的合同,詳細規定雙方權利義務關系,定期安排兼職教師通過專題講座等形式對學生授課,增加學生對創業實踐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并同時擔任學生校外導師,指導學生參加企業管理活動及畢業設計,提高學生創業能力。

作者:歐陽友全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

參考文獻:

[1]王法山.高校畢業生緣何創業難[N].光明日報,2015-12-29(2).

[2]許彩霞.創新創業背景下應用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6(4):23-26.

[3]劉甫,青麗,徐中球.實踐教學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目標管理體系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5):45-47.

[4]劉建圻,張嚴林,李志斌,所輝.論國外校企合作機制的發展現狀[J].大學教育,2014(1):14-15.

[5]劉楊,陳葉盛.論國外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及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科教文匯,2016(1):116-117.

[6]王曉燕.國外校企合作中的高等教育改革模式與經驗借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