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研究
時間:2022-10-12 02:39:00
導語: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注意加強廉政建設,不斷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并取了豐富的經驗。本文從歷史的角度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的光榮歷史,并得出了基本的經驗。這些基本經驗有助于我們不斷地研究、繼承,并結合今天的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加以運用,以更好地指導當前的反腐倡廉工作。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基本經驗
腐敗是一種歷史現象。它的主要表現是貪贓枉法、行賄受賄、敲詐勒索、權錢交易、揮霍人民財富、腐化墮落等現象。這種現象,從本質上說是剝削制度、剝削階級的產物。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同任何腐敗現象根本不相容的。[1]我們黨成立以來,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始終注意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同剝削階級影響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努力保持黨的純潔性,重視加強廉政建設。我們黨具有反腐敗斗爭的優良傳統和豐富經驗。當前,開展反腐敗斗爭,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既要研究當前反腐敗斗爭的新形勢,針對新情況采取新措施,也要重視借鑒和善于吸收我們黨歷史上反腐敗斗爭的基本經驗和基本做法。
一、歷史回顧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同腐敗現象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形成了廉潔奉公、艱苦奮斗、大公無私、密切聯系群眾的傳統和優勢。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歷史。
早在1921年7月,黨的一大的黨綱就規定地方委員會的財政、活動和政策,應受中央監督。1922年7月,黨的二大黨章對黨的紀律作了詳細規定。1926年8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指出投機腐敗分子跑到革命隊伍中來,如果容留這些分子,必定會使黨陷于腐化,不僅不能執行革命任務,且將為群眾所厭棄。所以應堅決清洗這些不良分子。1929年12月,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提出了黨和軍隊建設的一些原則,指出紅四軍黨內、軍內存在著個人主義、流寇主義、享樂主義、平均主義和軍閥作風等,對于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必須認真加以克服。決議提出了糾正軍隊內部消極腐敗現象的辦法,從教育做起,不斷提高政治水平;實行民主制度;發動群眾進行批評監督等。
1938年8月,陜甘寧邊區政府制定了《懲治貪污暫行條例(草案)》。山東、晉西北、晉冀魯豫、晉察冀等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政府也陸續頒布了同樣的條例,規定了懲治貪污犯罪的具體辦法。這些措施,使根據地成為廉潔的楷模。曾總結說,延安沒有貪官司污吏、沒有土豪劣紳、沒有賭博、沒有娼妓、沒有小老婆、沒有叫花子,沒有結黨營私之徒,沒有萎靡不振之風。1942年2月,發表《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此后,開展了著名的運動,通過加強思想教育,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肅內各種錯誤思想影響,端正黨風。1944年9月,在《為人民服務》的講演中闡述了黨的根本宗旨。同年,號召全黨學習郭沐若總結李自成農民起義失敗教訓的著名史論《甲申三百年祭》,告誡全黨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的驕傲的錯誤”。他在致郭沐若信中說:“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
1949年3月,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及時告誡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克服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特別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在解放各城市戰斗中,人民解放軍規定了嚴格的入城紀律,秋毫無犯,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擁護。
革命戰爭勝利后,我們黨繼續同腐敗現象開展堅決斗爭。通過“三反”運動,揭露了一批蛻化變質分子,挽救了一批犯錯誤的干部,同時極大地教育了廣大黨員干部。1951年底中央決定開除利用職權、盜用公款、倒買倒賣、盤剝工農、腐化墮落的原天津地委負責人劉青山、張子善的黨籍。并舉行公審大會,槍斃了這兩個嚴重腐化分子。1957年春,我們黨開展了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60年代,我們黨強調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勤儉建國,十分注意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教育,并開展了多次規模不等、內容各異的反腐倡廉斗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繼續重視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反對腐敗。三中全會后不久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告誡全黨,工作重心轉移之后,仍然要十分重視執政黨的黨風問題。1980年11月,陳云指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因此,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成效。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的高度,正確估量形勢,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實行堅強有力的領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查處了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等大案要案,反腐敗斗爭保持了健康發展的勢頭。
二、經驗總結
1、必須密切聯系黨的基本路線和圍繞黨的工作中心
黨的路線是黨的綱領的具體體現,它規定著黨在一定歷史時期行動的方向和目標。黨的中心工作則是黨在一定時期壓倒一切的總任務。反腐敗斗爭決不能離開黨的基本路線和中心而孤立地進行,必須緊密聯系黨的基本路線和中心工作來開展。離開了黨的基本路線和中心工作,反腐敗斗爭就不能把握正確方向,就不能卓越有成效地開展起來。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制定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的革命的總路線,這條總路線是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黨的奮斗目標,當時反腐倡廉乃至一切工作都要在這個總路線指導和統帥下來進行,并為其服務。社會主義時期,我們黨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反腐敗斗爭必須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服務,這是反腐敗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謴桶l展國民經濟的建國初期、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因而推動了經濟建設的開展,也保證了反腐敗斗爭的成功。但是我們在這一方面也有沉重的教訓。主要是1957年以后,我們黨犯了長達20余年的“左”傾錯誤,脫離經濟建設,搞以階級斗爭為綱。在反腐敗工作中,把黨風廉政建設都與階級斗爭牽在一起,誤以為黨內的不廉潔現象都是階級斗爭的反映,打擊面過大,傷害了同志,冤枉了好人。正因為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想指導反腐倡廉,脫離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因而反腐敗斗爭乃至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難以取得成效。
2、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思想教育是廉政建設的中心環節和治本措施。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抓好思想教育,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水平,是我們黨反腐倡廉的一貫傳統。我們黨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
1929年古田會議就十分強調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當時黨內不正之風的原因時指出:黨的領導機關對于錯誤思想作風“缺乏一致的堅決的斗爭,缺乏對黨員作正確路線的教育,也是使這些不正確思想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他提出要開展無產階級思想同非無產階級思想的斗爭,加強對廣大黨員的思想作風教育。延安時期,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注重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廉政思想和道德教育。在前后,、劉少奇、陳云分別撰寫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論共產黨的修養》和《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等著作,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教育、共產主義人生觀的教育、艱苦奮斗作風的教育。那時,黨和政府十分廉潔,上至總司令,下至普通戰士,都勤儉廉潔,黨風和社會風氣為世人廣泛稱道,這與和黨中央注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有很大關系。建國后,我們黨十分注意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教育,正確認識政治與經濟的關系,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勤政,對于防止腐敗現象的滋生起了很大作用。新時期,我黨又開展了“三講”、“三個代表”、“保持黨員先進性”等教育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們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放在突出地位,以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認識。
3、必須加強廉政制度建設,健全監督機制,把反腐斗爭制度化、法制化
我們黨一向注意廉政制度建設。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黨領導的根據地政權都把“建立廉潔政府,肅清貪污浪費”作為一項施政綱領,并制定了許多有關官僚主義,建立民主政治,懲治貪污浪費,歷行勤儉節約,禁止假公濟私,倡導以俸養廉的條例、訓令、公約和決議。50年代,頒布了懲治貪污條例,爾后不久,國務院關于國家行政工作人員的獎懲規定,旨在“發揚工作積極性,防止和糾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以切實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完成”。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提出廉政建設要靠法制的重要指導思想。同志也多次強調要從制度上落實從嚴治黨任務的問題。20多年來,我們黨和政府制定了許多法律以及關于廉政的法規、制度和措施,對于保持黨和國家機關的廉潔,消除腐敗現象起了很大作用,使廉政建設開始逐漸納入制度化軌道。
我們黨還十分重視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加強廉政監督。建黨初期,我們黨就強調中央對黨的地方組織和黨員行使監督權。黨的五大、六大分別成立了專門的監督委員會和審查委員會,監督各級黨組織的機關工作和財務會計。30年代初,在中央和地方蘇維埃中均設立各界群眾代表組成的工農檢查委員會,檢舉、揭發政府、紅軍和企業內發生的貪污腐化、壓迫強制、消極怠工等不良分子??谷諔馉帟r期根據地內的“三三制”政權,其實質在于實行民主,發動各階層代表人物參政議政,對黨的工作實行監督。建國初期,我們黨加強監督機構內外監督的思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恢復和健全了黨內的監督機制,與此同時,重視發揚人民群眾以及派、群眾團體的黨外監督作用,以及輿論監督,初步形成了有黨內監督、人大權力機關監督、國家行政監督、政協監督和輿論監督在內的監督體系。
4、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緊緊依靠黨內外廣大人民群眾
反腐敗既要堅持黨的領導又要依靠廣大群眾,這是我們黨的一條重要經驗。我們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唯一領導力量,當然也是開展反腐敗斗爭的領導力量。在中國這樣國情復雜的大國,沒有黨的統一領導,反腐敗斗爭不可能深入徹底,極容易出現偏差,達不到應有目的。由于有黨的正確領導,保證了歷次反腐倡廉的順利開展和深入進行。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v觀黨的80多年的歷史,無論是戰爭年代、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階段,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勝利和成功的條件最為重要的有兩條,一條是要有正確的理論、路線,一條就是要有好的作風,而好作風中最核心的就是密切聯系群眾。[2]我們的工作任務不管怎樣變化,時代不管怎樣發展,離開群眾路線,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腐敗斗爭要依靠黨內外廣大群眾。這是我們黨開展反腐敗斗爭的基本做法。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工人階級必須依靠本階級的群眾力量和全體勞動人民的群眾力量,才能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時解放全體勞動人民。[3]我們黨歷次反腐敗斗爭都注意動員群眾參加,接受群眾監督。在建國初期,“三反”運動中就強調充分發動群眾,鼓勵以各種方式大膽揭發檢舉一切貪污、腐化、鋪張浪費和官僚主義行為,并規定不允許任何人對檢舉者打擊報復,從而推動了“三反”斗爭的深入開展。
5、必須抓好典型,特別是大案要案的典型,懲一儆百
我們黨一向重視抓好典型。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有很大的代表性。在反腐敗斗爭中抓住典型,特別是大案要案的典型,懲一儆百,對于推動反腐敗斗爭開展具有很大推動作用。延安時期對黃克功案和建國初期的劉青山、張子善案的處理,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黃克功少年時加入紅軍,參加過井岡山斗爭和長征。曾任抗大六隊隊長。他因戀情而殺人。事發后,中央開除了他的黨籍,陜甘寧高等法院處他死刑。曾指出:黃克功過去斗爭歷史是光榮的,但他犯了不容免的大罪,以一個共產黨紅軍干部而如此卑劣、殘忍,失掉黨的立場的,失掉革命立場的,失掉人的立場的行為,如為免,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紅軍,無以教育革命者,無以教育做一個普通的人。因此中央與軍委根據他的罪惡行為,根據黨與紅軍的紀律,處以極刑。劉青山、張子善,曾是天津地委負責人。他們在革命戰爭中,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解放,建立過功績。但是,進城后,他們在資產階級思想作風的腐蝕下,利用職權,貪污腐化,蛻變為人民的罪人,被處以死刑。曾指出:“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序錯誤的干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風中央從戰略的高度,正確估計形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查處了陳希同、胡長清、成克杰等大案要案,為黨風廉政建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抓典型也包括正面典型的宣傳。20世紀60年代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當代的省委副書記鄭培民就是一個廉潔奉公的人民公仆,對廣大干部起了很大教育作用,至今仍為群眾廣泛稱贊。
作者:
尹世康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學科研部講師,法學碩士;
張建國江西省泰和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員;
劉裕明江西省泰和縣紀律檢查委員會,紀委常委、信訪室主任
參考文獻:
[1]、鄧小平、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595
[2]張建軍.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J]探索與求是2002(1)
[3]、鄧小平、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