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訓宏觀管理研究
時間:2022-10-15 03:35:00
導語:干部培訓宏觀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為進一步推進干部培訓工作,積極探索干部培訓宏觀管理的新途徑,本文通過研究,分析了當前干部培訓宏觀管理中存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工學矛盾突出,辦班審批管理不完善,境外培訓難度大,師資審批管理不完善,境外培訓難度大,師資力量較薄弱、培訓評估體系尚未建立等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干部培訓宏觀管理的建議和對策。對于進一步提高干部培訓實效,具有重大的作用。
關鍵詞:干部教育舟山
為進一步推進干部培訓宏觀管理工作,積極探索干部培訓宏觀管理新途徑,我們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了當前干部培訓宏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難點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加強干部培訓宏觀管理工作的一些對策和建議。
一、干部培訓宏觀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干部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涉及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秩序和成效,對于建立充滿活力的干部培訓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省委《關于五年內大規模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全面提高我省干部隊伍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理論素質、知識水平、業務本領和領導能力,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蓖瑫r,要求各級黨委“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的觀念,放開視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訓,切實把這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干部隊伍。”加強干部培訓宏觀管理,則是實現這一任務的重要措施和保證。只有加強干部培訓宏觀管理,形成完善的培訓體制,才能在干部培訓工作中形成合力,確保各地各部門分工負責、分級培訓,促成大規模教育培訓工作的順利完成;只有加強干部培訓宏觀管理,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規范秩序,保證培訓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只有加強干部培訓宏觀管理,強化培訓的激勵約束機制,才能調動各級干部的參訓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干部培訓的高質量、高收效,提高培訓整體水平。
二、當前干部培訓宏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難點問題
1、思想認識存有一定偏差。個別干部對新時期加強干部培訓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對理論培訓的實際意義認識還不夠到位,學習缺乏動力,積極性不夠高。
2、工學矛盾依然突出。點名調訓推托多、培訓學習請假多的情況仍有存在,個別領導干部長期埋頭事務,工作學習無暇兼顧,致使干部調訓和培訓管理仍有一定難度。
3、辦班審批管理仍存不完善之處。多頭辦學、重復培訓的現象尚未杜絕,部門辦班、系統培訓未能真正達到規范化管理,仍有個別部門把培訓辦學作為創收、外出旅游的一種渠道,辦學實效不高、收費不規范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4、境外培訓工作開展難度較大。境外培訓主要存有“二難”:一是審批難,境外培訓報批難度大,且手續繁雜;二是尋找合適的中介機構難,涉外培訓中介機構多,但實際操作水平參差不齊,培訓實效如何要事后方能知曉,嘗試成本過大。
5、干部培訓的師資力量尚需進一步加強。干部培訓師資教學水平與新形勢下干部培訓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致使培訓機構的培訓缺乏吸引力。
6、各項培訓質量評估體系尚未建成。培訓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尚未建立,使培訓各環節仍有諸多問題尚待解決:個別培訓機構缺乏競爭力,培訓質量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個別班次的干部培訓缺乏針對性,教學與實踐脫節,培訓成效不明顯。
三、對今后干部培訓宏觀管理工作的幾點對策建議
1、加強制度保障,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建立健全切實有效的制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逐漸把任務性培訓轉化為自覺性培訓,真正把學習內化為干部自身發展的需要。
一是建立完善的理論學習考核體系。第一,完善干部理論學習學分制考核辦法,對干部的脫產進修和日常理論學習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把理論學習作為干部年度考核、效能考核的一項內容,每年年末在被考核對象述學、群眾評學的基礎上,由其所在單位按考核內容逐項進行賦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確定等級。第二,完善反饋制度、獎懲制度、考核結果連帶制度等干部理論學習考核激勵機制,把理論學習各項考核結果及時向本人及其所在單位反饋,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并對考核結果優秀的干部通過一定途徑予以表彰,考核結果不合格或連續幾年不合格的干部則進行一定程度的懲誡,同時把個人理論學習考核結果與班子年度考核掛鉤,使學習不再只是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班子的事。保證理論學習學分制考核辦法的有效實施,切實提高干部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是實現“備”“培”“用”三者的有機結合。第一,建立后備干部選拔理論考試制度,各地各部門推薦的后備干部必須在經過考察篩選后,統一參加理論考試,只有理論考試合格方能列為后備干部;第二,建立后備干部輪訓制度,后備干部必須嚴格按照《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規定參加脫產理論培訓,只有脫產理論培訓合格,才可能被提拔使用,確因特殊情況提任前未參加培訓的,也必須在一年內補修完規定的脫產理論培訓學時;第三,建立領導干部年度理論考試制度,領導干部每年年末參加理論考試(考試范圍年初統一規定),考試結果作為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項指標,并記入個人學習檔案;第四,建立領導干部在職進修制度,按照不同職級干部應具備的知識水準,強制性要求領導干部在任期內必須完成進修,對不能完成的,實行待崗、下崗或降級使用。同時,干部處和干部教育處在具體工作中積極配合,干部處要為培訓對象的確定提供意見和建議,使優秀干部能優先參加培訓,干部教育處要建立干部培訓進修情況數據庫、后備干部和優秀年輕干部培訓進修情況數據庫,為干部選拔任用提供材料,使理論學習成績優異、學有所成的干部能得以優先使用。只有“備”“培”“用”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增強領導干部學習的外動力,促進知識更新和領導水平的提高。
三是建立補訓制度。領導干部有時難免因一些特殊原因無法完成某項培訓任務,但有些培訓課程非常重要,是要求每位領導干部必須參加的,這就要求組織部門嚴格把關,在輪訓中實施“缺一補一”的補訓制度,領導干部在輪訓中請假缺席的某些課程,必須在下期培訓班或以后其他主體班次中參加相應課程的學習。這種補訓制度對于督促領導干部積極主動參加重要理論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2、拓展培訓空間,提高自主性和靈活性
必須通過各種途徑為干部的學習創造良好環境和便利條件,給予培訓對象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大的自由度,以緩解工學矛盾。
一是建立脫產輪訓申報制度。調整單一的脫產輪訓點名調訓制度,采取調訓和申訓相結合的脫產理論培訓模式。申訓制度就是由組織部門根據干部培訓需求調查結果,預期推出多個培訓班次,并將培訓班預案(包括培訓主題、課程安排、培訓時間、培訓承辦單位等)發送參訓對象,由參訓對象根據自身學習需要和工作安排情況作培訓申報,組織部門再根據申報情況對培訓作統一安排。如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中縣(處)級領導干部五年內必須完成不少于三個月的脫產理論培訓要求,采取“2+1”或“1+2”的脫產理論培訓方式,即通過點名調訓組織領導干部參加1—2月以理論學習為主要內容的集中脫產培訓,而余下尚未完成的學時,則采取申訓制由領導干部自選完成,五年內累計完成三個月脫產理論培訓學時。對緩解工學矛盾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是實施菜單式講座。菜單式講座就是組織部門根據社會發展熱點問題和領導干部素質需求,每月聘請省內外學者和教授(可充分利用主體班次外聘省內外學者和教授之機)舉辦若干期講座或報告會,組織部門及時向領導干部提供月度講座資料,由領導干部根據自己的工作安排和知識需求作自主選擇。這些講座涉及內容較廣泛,有利于領導干部學到新知識、了解新動態、拓展新思路,使自身知識結構更為合理,個人綜合素質更為全面。
三是推行網上課堂。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依托黨校,結合遠程教育課程,圍繞熱點難點問題,開設網上課堂,為領導干部講授前沿知識。網上課堂主要采取在職自學形式,并實行學分制考核,參學干部只需上網登錄個人信息后即可自主選擇專題進行學習,學分則由學習時間和學習考試成績組成,計算機系統自動記錄和統計參學干部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并對參學干部的網上專題測試進行評卷賦分。同時,組織部門每年根據網上學習專題,隨機抽調一部分干部集中參加書面考試,以加強對網上學習的管理。這種形式對于拓寬干部思維和視野,更新干部知識、增強干部綜合素質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3、嚴格審批制度,規范辦班程序
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嚴格實行部門辦班審批制度,部門辦班實行統一計劃,統一組織,統一實施,避免亂辦班、重復辦班,并按照“誰辦班、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使干部培訓工作有計劃地進行。凡部門舉辦各類干部培訓,都必須于上年底前報經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上報材料必須包括班次、學制、教育內容、委托培訓機構、培訓對象、培訓規模和培訓時間等相關內容),由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制訂年度培訓計劃。作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則必須嚴格把關,做好各項審批工作。
一是把好“培訓機構資格關”,審查該培訓機構是否取得干部培訓資格認證,在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上是否具有承辦該培訓班的能力。
二是把好“培訓對象關”,審查培訓主辦單位在培訓對象確立上是否存在超越培訓權限現象,具體選調人員是否存在重復培訓現象,參訓人員是否為相關人員。
三是把好“培訓內容關”,審查該培訓班的培訓主題是否與其他培訓班存在雷同,培訓內容是否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是否存在借考察之名進行旅游的現象。
四是把好“培訓費用關”,委托物價部門對培訓主辦單位提出的培訓收費項目及收費額度進行審查,審查培訓是否以盈利為目的,培訓收費項目及收費額度是否合理,并明確規定物價部門不得審批未經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的各類干部培訓班。
4、拓寬渠道,提高境外培訓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各級干部培訓需求日益增長,境外培訓已成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使境外培訓更便捷、更有成效已成為各地組織部門面臨的一大課題,作為境外培訓主辦單位必須通過各種方法拓寬境外培訓途徑,提高境外培訓質量。
一是提高境外培訓審批效率。要積極與境外培訓審批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協商,爭取各地各部門對境外培訓方面的大力支持,提高境外培訓審批效率,使境外培訓工作高效有序。
二是與友好城市建立合作交流。要充分利用友好城市,加強與國外行政學院和政府所屬培訓機構的交流,建立長期互惠的合作關系,為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干部境外培訓工作搭好臺,起好開辟渠道、架設橋梁作用。
三是建立境外培訓基地。要積極爭取省內高校的支持,充分利用他們與境外高校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在境外開辟培訓基地,為各地各部門的干部境外培訓創造條件。
四是確立相對固定的境外培訓中介機構。要確立或推薦一些相對固定的境外培訓中介機構,為各地各部門廣開渠道,及時提供相應的信息和渠道,以減少各地區各部門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不必要的浪費,提高工作效率。
5、優化配置資源,提高師資整體水平
針對干部培訓師資隊伍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的現狀,更新觀念、改革機制,對全市干部教育師資隊伍進行優化組合,精心打造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隊伍,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培訓需要。
一是建立師資庫,實現師資合理優化配置。建立干部教育培訓優秀教師的資源庫及課程題庫,將黨校及其他干部培訓學校中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及他們的主講課程,納入資源庫統一管理使用,并以學年為周期進行適當調整,各地各部門干部培訓單位可按需選擇資源庫內的教師及課程。教師資源庫和課程題庫的建立能使干部培訓學校系統的優秀教師和課程得到了統一管理、使用,實現師資共享,拓寬干部培訓機構對師資和課程的選擇空間,提高干部培訓的質量。
二是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建設兼職教師隊伍。為豐富干部培訓師資,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培訓需要,必須廣泛利用社會教育資源,以本地熱心干部教育事業且能夠滿足干部培訓需要的有較深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領導型”學者或“學者型”領導為主,建立兼職教師隊伍,以解決干部培訓學校自身師資知識結構單一化的弊端。
6、建立健全培訓質量評估體系,提高培訓實效
培訓機構、培訓項目、培訓對象是干部培訓的三大要素,培訓機構是實施干部培訓工作的主要載體,培訓項目是實施干部培訓工作的核心,培訓對象是干部培訓的主體。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培訓機構、培訓項目和培訓對象的質量評估體系,以提高培訓實效。
一是建立健全干部培訓機構考核認證制度。由干部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干部培訓基地評估標準》,并每2—3年組織力量統一對各培訓機構進行一次評估,評估主要包括辦學指導思想、教學基礎設施、經費來源、常設培訓班次、師資隊伍、行政管理機構、后勤服務等內容,只有評估合格,才能被認定為干部培訓基地,方可承擔干部培訓任務,凡未被認定的各類培訓機構,則不能擅自承擔干部培訓任務。
二是建立健全培訓項目管理制度。組織部門根據干部培訓需求設計一些培訓項目,由各培訓機構根據自身辦學特點選擇相應的培訓項目,并按項目要求開發一些培訓模塊和培訓菜單。培訓機構在培訓預案中把培訓課程設計、培訓管理模式、培訓成本預算以及培訓預期效益作詳盡說明,由組織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討論審核后,組班進行培訓,并對整個培訓過程進行跟蹤管理,對培訓效益進行評估,對不完善之處及時進行調整。同時,財政部門按各培訓機構承辦培訓項目情況劃撥培訓經費,促使培訓機構在競爭中求生存,以質量促發展,只有師資水平高、辦學條件好、后勤服務優的培訓機構才能承辦更多的培訓項目,獲取更多的培訓經費。這些措施有利于促進培訓機構提高培訓質量,提高培訓的效益和成本比,增強培訓的實效。
三是建立健全學員考核制度。學員考核采取學分制,并根據不同班次采取不同的考核辦法,考核辦法對考核內容進行分類,由跟班學習的組織部門干部和培訓機構教師(雙員跟班制)對學員在培訓期間的學習態度、出勤情況、學習成果等情況逐項賦分,組織部門、培訓機構和學員代表組成的組織管理領導小組審核確定考核等級,由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考核結果向其所在單位黨組織和本人進行書面反饋,并記入干部個人檔案,作為了解、評價干部的依據之一。參訓學員的考核有利于增強干部學習自覺性,規范參訓者行為,保證學習質量,提高培訓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