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共建創和諧社區研究
時間:2022-10-21 05:14:00
導語:區域共建創和諧社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社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空間單元,能否在廣大的城市化地區全面構筑真正的城市和諧社區,直接關系著我國和諧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倳浿赋觯敖ㄔO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加強城市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從建設和諧社區入手,使社區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發揮服務作用。在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發揮橋梁作用,在維護社會穩定,為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上發揮促進作用”①。本文結合基層工作的實際,在分析社區建設現狀、創建內容、創建目標以及創建的三種實現形式的基礎上,認為在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區域共建對創建和諧社區有著其他機制所不可比擬的特殊意義。
[關鍵詞]:區域共建和諧社區意義
國務院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四次會議上連續兩次提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也即區域和諧發展。其目的是“實行符合各地特點、發揮比較優勢、各有側重又緊密聯系的區域發展戰略,體現了統籌協調發展的要求,既有利于充分調動各地區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②”當然,溫總理指的是從全國范圍而言的區域,而從城市而言,社區既是城市延續的最基層,也是公共權力的起點。社區的發展水平體現一個城市發展的整體狀態、和諧水平。
本文所指的區域共建是指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在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和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地區單位共同開展建設和諧環境、和諧單位、和諧秩序、和諧文化、和諧窗口等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并且相互合作、整合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多元、專業的社會服務的工作機制。區域共建作為新時期群眾性創建工作的一種重要形式,對于促進黨風、民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密切區域內單位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強團結協作以及促進自身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總書記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加強城市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從建設和諧社區入手,使社區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發揮服務作用。在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發揮橋梁作用,在維護社會穩定,為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上發揮促進作用”。區域共建作為一種工作機制是形成“全社會”氛圍的過程和手段,而社區就是作為城市和社會的一部分而存在,衡量社區的文明發展與和諧程度,直接促進整個城市和諧程度的提高。下面以蔣村鄉的區域共建工作為例子,略論區域共建在創建和諧社區中的特殊意義。
一、和諧社區建設的現狀。
蔣村鄉位于杭州市城區西部,轄12個社區,1個行政村,總人口6萬余人,素有“有魚米之鄉、花果之地、文化之邦、旅游之府”的美譽,雖然目前仍是鄉鎮建制,但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自2004年開展“撤村建居”工作以來,已經從原來的以農村基層組織為主的行政格局轉變為目前以城市社區為主的行政模式,加上新開發小區府苑社區等純居民住宅社區,其社區建設工作特別是共建工作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和諧社區是一個整體推進的概念,不僅體現在家庭內部的和諧、鄰里之間的和諧、業主與物業的和諧,也體現在社區內單位與單位的和諧、單位與居民之間的和諧……,其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即政治、經濟、文化等無所不包容,大到整個區域,小至家庭、個人也都屬于和諧社區調整的范疇。
近年來,通過各級黨委政府和民政主管部門的大大推進,我國的社區建設工作不論廣度還是深度較之先前的居委會的管理模式都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市場體制地位的逐步確立,社會上流動人口增多、個私經濟發展、居民動遷量增大等等原因擴大了社區的承載量,人們對社區的依附感和歸屬感增強了,對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的期望值也不同于往日,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有了新的更多的內容。但是,目前現有的社區經費承擔模式和管理體制仍使社區管理出現了不少漏洞,更滿足不了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精神領域和現代人際溝通的要求,特別是條塊管理銜接上的斷層,使許多工作在同一范圍內不能同步,出現了同一項工作在不同地區和單位進度不均甚至差距頗大的現象。好比前些年除“四害”開展衛生整治,東邊的單位放了蟑螂藥,西邊的單位沒有放,則蟑螂都往西邊跑;等到西邊的單位放藥時,東邊的單位可能藥效又過了,蟑螂又都往東跑……,諸如此類,由于時間的不一致使除害效果大打折扣。類似情況的發生,直接會影響了和諧社區創建過程中的活動效果。
二、包含內容的相近性使區域共建機制在和諧社區創建中具有特殊內容。
一般來說,創建和諧社區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思想、社會公德、社會治安、環境衛生、社會風氣、幫扶救助、社區文化、組織機構、規章制度等方面的建設。而區域共建的內容基本上是與和諧社區的創建內容相近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機關、團體、部隊、企事業組織,不參加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但是應當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的工作③”,也即,機關、團體、部隊、企事業組織有支持社區發展,共建和諧社區的責任和義務。以蔣村鄉為例,利用區域共建機制,聯合轄區單位廣泛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聯抓、社會治安聯防、環境衛生聯搞、公益事業聯建、文體活動聯辦等等建設形式。我們不難看出,共建的內容基本上是以和諧社區的內容為基點和參考的,是圍繞著和諧社區建設的各項內容而展開的。
三、根本目的的一致性是體現區域共建在和諧社區創建中特殊意義的重要表現
從根本目標上看,區域共建與創建和諧社區是一致的,即都是為了提高地區文明程度與和諧程度,最終提高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從具體目標來說,區域共建是和諧社區創建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實現形式。實踐證明,和諧社區的創建并不是一個社區管理部門——街道、鄉鎮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職能部門的獨立操作和努力就能達到的,特別是在目前社會聯系加強,對人的管理模式從單位管理的傳統模式向社會管理的全新模式的轉變階段,以區域共建的形式,推進整個社區范圍內的各項文明建設是現階段最為經濟、最為可行和有效的方式。蔣村鄉府苑社區雖然成立僅僅兩年多時間,但在其區域共建工作當中,充分發揮區域共建優勢,組織杭州市天目山醫院、城區醫院、共青團省直屬機關工委、西湖小學府苑社區等10多家單位,圍繞“創和諧社區、建溫馨家園”的總目標,積極組織,廣泛發動,使區域共建成為創建和諧社區的重要動力和有力機制,起到了許多政府行政手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四、實現過程的共享性是區域共建在和諧社區創建中體現的特殊作用
區域共建依憑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創和諧的特殊作用,在實現過程中由于共建活動導致地區單位之間的相互促進,繼而引發的共享性是這一“花最少的錢,辦更好的事”的工作機制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也使之發揮著社區文明建設中其他機制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
任何一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這些即是和諧社區創建的對象,更是區域共建的基礎和動力源泉。如蔣村鄉作為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所在地,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不僅擁有“輕流九曲,綠洲棋布、夢繞魂牽處”的自然風光,而且具有璀燦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隱逸文化、詩詞文化、民俗文化……。從一定意義來說,西溪濕地是杭州最具優勢的生態教育基地和農耕文化濕地;濕地科普展示館是杭州最佳的科普教育基地;濕地公園的西溪草堂、秋雪庵、煙水漁莊、深潭口以及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是得天獨厚的人文景觀教育基地;周邊的武警指揮學校、西湖區少年軍校等軍營文化教育基地又近咫尺……。同時,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人才資源非常豐富。這一系列活動陣地所提供的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地區大量的人才資源為區域共建的深入開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具體的說,主要表現在共建過程三種形式的創建上:
1、強弱互補實現共享。即發揮區域共建單位的優勢,實行地區單位之間優勢互補,以達到平衡推進的目的。各區域單位由于存在形式和職能的不同,存在著行為職能及其影響力的側重,導致在和諧社區某一方面的創建內容所起的作用各有所不同。而區域共建的廣泛開展,恰恰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解決了在部門和行業分工負責的前提下,和諧社區的各項創建工作的發展程度在地域和行業上表現不均衡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如發揮部隊單位優勢推行治安聯防;發揮窗口單位精神文明建設的優勢,加強企業職工的“三德”教育;發揮企業的經濟優勢,加大社區服務網點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建設力度等。在蔣村,傳承數百年,乾隆御賜“龍舟勝會”的深潭口龍舟賽這一民間自發組織的民俗活動,通過共建模式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動,2006年端午節120多艘龍舟踴躍參賽,勝況空前。
2、強強聯合實現共享。即發揮共建聯片優勢,促使區域單位共同對某一項和諧社區的創建內容達成共識并形成統一步驟,以達到同步合力推進的目的。這一類的創建對象大多屬于社會公共事業,需要大家自覺執行或開展的。有些創建對象雖然有執法和監督權力,但其執行力度在當前社會條件下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如環境衛生問題在創建和諧社區過程中就是一個重要而又敏感的問題,需要社區管理部門落實責任制,大家聯手配合職能部門一起搞。目前各地普遍實施開展的“門前三包責任制”,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特別是開展共建活動以來,各共建單位不僅“各人自掃門前雪”,而且紛紛走出“家門”,對一些公共地帶進行分工治理,從而有效地推動了整個社區的環境衛生工作。
3、開拓創新實現共享。即發揮區域共建優勢,集思廣益,在一些社會領域通過地區單位的共同磋商、共同探索、共同努力,達到和諧社區建設不斷開拓、深入和創新的過程。蔣村鄉的區域共建工作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共建單位從發展大型骨干單位向發展中小型單位發展,共建觀念由共建單位“要我搞”向“我要搞”轉變,共建內容由原來的“簡單型”向“復合型”發展。相應的,和諧社區建設也在區域共建深層次的發展中產生出了新的內容,如利用共建機制聯合共建單位對轄區弱勢群體推出承諾制服務,社區居民組成的興趣區、文體隊主動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學雷鋒活動從單純的便民服務向崗位學雷鋒、“窗口”學雷鋒等方面不斷發展等,都已超出了單純意義上的共建,形成一個大區域范圍的共建活動,并不斷推動和諧社區創建朝縱深發展。杭州市聯合銀行蔣村支行,由于積極參與社區共建活動,服務理念深入人心,銀行業務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轄區居民人數少于大部分鄉鎮甚至僅為其他鄉鎮十分之一的劣勢下,其存款規模多年來一直在杭州13個縣(市、區)地區支行中名列前茅。2006年存款規模在杭州市25個支行中名列第三。
綜上所述,區域共建針對社區建設現狀,從社區創建內容、創建目標以及創建的實現方式三個方面影響著創建和諧社區工作,對和諧社區建設而言,它是全過程、全方位的,區別于其他形式而存在的特殊機制。
參考文獻:
1、.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的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5-06-26.
2、.要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新華網,2005-3-5.
3、《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北京.198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