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成本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05 09:27:00

導語:原材料成本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原材料成本管理論文

一、新經濟時代探索原材料成本降低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機器加工方法越來越先進,原來的材料、人工、制造費用三分天下的情況已經慢慢地變成了原料和制造費用為主的結構。人工成本已經大大的降低,在有些自動化高的企業甚至占不到1%。材料成本在制造業中占到50%以上,在其他行業中從30%~70%不等,而且鑒于這種變化材料成本的比例還有不斷加大的趨勢。

原材料所占的比重決定了它在成本降低措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人們開始進行成本管理之時,就已經將原料作為成本降低的第一源泉。同時按成本形態劃分原料屬于變動成本(粗劃分),從對企業利潤的影響的敏感系數來看是非常高的,(即非常敏感)它變動10%可引起利潤變化達100%~200%(在某些行業中),一般行業中也可達到3~4倍,可見在成本降低中材料是不可忽略的一塊。

另外,在我國由于材料問題導致企業每年的財務費用達到2億多元,這個數字不能不說是觸目驚心的。而且由于材料管理導致了一大批管理人員吃回扣、貪污腐化、墮落等很多問題,從而暴露出當今企業管理中存在的眾多問題。

二、降低成本的途徑

從全世界成本管理看,已經將成本擴展到了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市場分析(也就是產品誕生的原型)直到產品退出市場完成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同時人們也發現了以前單從生產這一個環節去開源節流,降低成本的效果是很有限的,而運用價值工程分析設計上的更改和突破這個限制使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它們對成本降低的效用可以用如下的圖示來表示:而且由成本管理的經驗可知,產品設計在80%或者以上決定了產品的成本,而生產制造過程及其他僅僅占到20%還少。常規的方法僅僅是在20%上下功夫降低成本,而更大的80%卻已經在設計之初已經決定了?,F在人們已經開始研究怎樣從80%之中降低成本。有人說過“設計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設計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設計不光決定了產品的功能。而且也決定了產品的整個生命過程,所以我們必須將成本降低擴展到設計甚至更早。

下面從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來分析材料成本。

首先設定一個材料成本的范圍,如果僅從產品構成來看,原料成本僅僅包括制造中的成本,但是從整個生命周期看,應該從誕生之初直到退出市場所費用以及由于材料的緣故而引起的各種顯性或隱性的成本。這樣才能從更高的角度、更廣的范圍認識材料成本,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

以下就按照產品的生命周期(市場分析→設計→生產→銷售)來探討材料成本降低的途徑。

1.市場分析階段的材料成本降低。

(1)市場需求分析這一部分需要對顧客做大范圍的調查,而且根據企業實際的狀況要對顧客作細化,也可以集結企業各個部門的人員尤其是銷售部門,進行頭腦風爆法等等方法進行分析。這是產品的誕生的起點,正確的分析需求是很關鍵的,若不正確那以后所有的設計制造只會造成更大的浪費,根本不能適銷對路,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

(2)對于材料而言,新材料的開發也是成本降低的一個關鍵。雖然說技術科學尤其是基礎科學進步發展較慢,但是對于一些應用科學發展卻日新月異,加上新材料的開發越來越注意環保問題,不論是本身的成本還是環境成本都會有更多的兼顧,這樣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福利和社會效益。

(3)企業生存在社會中,社會又有很多的大大小小的環境。每一個環境又可以分為很多層次,小到一個人,大到全世界甚至全宇宙,每個層面都有很多因素影響人們的需求。象去年氣候反常,導致了很多病菌的滋生傳播,SARS就是很嚴重的一類,不光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也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果能及早地注意到這一點,那衛生消毒用品的大量需求就會很快的得到滿足,各種生活用品也會充足的供應。

2.產品設計的成本降低。

在產品設計階段需要兩個前提:一是設計人員的成本意識;二是設計人員對新技術的采納與重視。當前我國在成本降低方面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成本意識淡化,而其中由于設計與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相互脫節,設計只管設計不管實際成本的高低,即使考慮到的也遠遠達不到整個生命周期的范圍。所以必須要在設計人員中迅速而深刻的灌輸成本管理意識。

除了這兩個重要前提之外,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功能分析的應用。

功能分析即是指產品所應具備的功用,指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必要的功能及所應達到的滿足程度及一些附加的效用。從這可以看出功能分析是從需求入手的,由需求衍生出功能。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求將意識中的需求轉化成實在的物質功能。人們購買產品也正是購買它的功能而不是產品本身。在功能分析這一部分主要還是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將需求轉化為功能,設計出產品的大致模型。在這一階段也要進行成本的估計,以便利用市場倒推的目標成本進行成本管理。材料成本在這一階段也涉及到功能。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質地不同的性能,所產生的效能也不同。(2)功能價值分析的應用。

V=F/C是價值工程分析的基礎。要在一定功能達成的情況下盡量使C降低。人們在購買物品時影響購買的因素有兩個,功能和價格(消費者的成本),也就是性價比——價值的通常說法。

產品總體的功能可以分解成各個小功能,各個小功能又可以分解成更細小的功能,而在這一個個小的功能中每一個都可以進行價值工程分析,組合起來也可以進行,這其中涉及到成本的估計。這里的成本僅僅是從功能出發進行的估計,不包括一些其他的成本。

在價值工程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將完成功能的最低成本與當前實際成本進行比較從而找到差距,然后在功能不變、改進或降低的情況下進行成本的相應調整。

(3)成本的預演。

成本降低的根本在于設計,設計實際上正是產品制造在圖紙上的一次預演,每一次設計的更正都是成本預演的一次重復。所以在價值工程分析之中很重要的一環便是成本的預計。

(4)質量成本的分析應用。

質量成本是指用于保障產品質量及由質量而產生的各種成本,產品是由各種零件構成的,其中材料是決定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材料的好壞影響產品的質量,質量也影響著產品的相關的成本的支出。

3.產品生產的成本降低。

根據決定成本在生產制造階段只有20%左右的認識,根據這一階段應主要是按照設計階段的方案和標準嚴格執行,主要是杜絕浪費和差錯,但就成本降低還補充以下幾點:

(1)生產程式和生產技術的應用在設計階段基本是確定了,但考慮實際中可能遇到一些變化和無法預見的故障問題等,所以在實際操作階段也要不斷地對照設計方案和實際情況以便隨時進行更改使得設計符合實際。

(2)在生產過程中還有工人素質和成本意識。成本意識在設計階段也強調過,但是產品的生產是由工人具體操作的,所以他們最了解情況。更何況工人不是被動的執行而是主動操作,具有主動性的。如果能夠激發工人的主人翁意識,將成本意識牢牢地注入工人頭腦中,那么在實際中可能會引發很多意想不到的創造和靈感,這可能為成本降低開辟出一條嶄新途徑。但光有成本意識沒有相應的文化素質是不行的,現代企業要靠現代管理、現代技術,素質上不去,成本火花便會很有限。而且現代制造也不是任何文化水平都可以勝任的。現代企業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人才不僅是指骨干,它應該是指全體的工人。

(3)存貨的管理,這是直接跟材料成本掛鉤的,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的流動資產和各種費用等。存貨在一些工業企業可以占到流動資產的一半,所以對它的管理也是降低材料成本的一個環節。

4.銷售及以后的成本降低。

產品在生產完成以后一般認為企業頂多是一些銷售費用的支出,但也不會很多。實際上售后服務這一塊所帶來的巨大利益已經由青島海爾給予了最充分的說明,例如維修費、損失賠償、運輸、保險等。在這我要說的是一個顧客成本的問題。在產品使用時支出的成本,大家可能認為與企業無關了,實際上顧客成本大小影響著顧客的購買欲,這就與企業的利潤掛鉤了。利潤與成本是此消彼長的,如果利潤增大成本自然顯小,所以降低顧客使用成本也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一是可以提高功能,因為使用成本降低反映在產品上是功能提高,這樣可以增加一些功能價格;二是如果原材料成本不增加,性價比會更好,增加銷售也會增加利潤,同時也會為企業贏得無形財產——商譽?!罢嬲\到永遠”才能讓顧客真正感覺企業是在為自己服務而不是賺錢,意識的變化會讓雙方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