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現狀與對策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4 05:00:00
導語: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現狀與對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利益驅動對策
[論文摘要]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嚴重危害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與與市場信心。本文針對會計信息失真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分析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會計核算應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果會計信息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會計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導致決策的失誤。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及危害
目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現為虛盈實虧、資產不實、隱瞞負債。常見的作假手段有:有的單位通過少轉成本,少攤費用等手法,將虧損變為盈利;有的違背銷售實現確認原則,采取年終突擊開票方式,虛增產品銷售收入,人為地增大當年經濟效益;有的故意延長費用的攤銷期限,人為地調節特定會計期間的損益;有的采用不合法憑證,省略必要的核算過程,或者憑證不歸檔等進行作弊?!督洕請蟆?006年12月23日報道了財政部抽審百戶國有企業2005年會計報表情況,多數企業主要會計要素核算存在偏差。其中,81%的企業存在資產不實問題,共虛列資產37.61億元;83%的企業存在所有者權益不實問題,共虛列所有者權益26.12億元;89%的企業存在損益不實問題,共虛列利潤27.47億元;27%的企業明顯存在原始憑證、記賬憑證不真實、不合規的問題。
這些虛假或嚴重失真的會計信息已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它嚴重影響了我國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造成了大量國有資產流失,誤導投資者和債權人,使他們根據虛假或失真的財務信息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同時也誤導政府監管部門,使監管部門不能及時發現、防范和化解企業集團和金融機構的財務風險,這樣也為貪污腐敗、行賄受賄等違法行為和經濟生活中不良風氣提供了溫床。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業本身的內在原因,也有社會監督不力等客觀因素。具體地說,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益驅動。一是偷稅、漏稅的經濟利益驅動。所得稅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納稅調整,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再據適當稅率計算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稅、漏稅,減少或推遲納稅等目的,一些企業便會利用各種方式粉飾會計報表。當然也有些企業基于資金籌措和操縱股價的目的,有時甚至不惜虛構利潤,多交所得稅,以證明其盈利能力;二是粉飾政績的政治利益驅動。目前國有企業改革已進入了攻堅階段,國有企業扭虧為盈,創造良好的經營業績既是一項經濟任務,也是一項政治任務。對于企業領導人而言,若完成此項任務,可謂前途光明,否則可能職位難保。因此,這些企業就可能極力粉飾會計報表,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三是為了取信于人,籌集資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出于風險考慮,一般不愿意貸款給虧損企業和缺乏資信的企業。為了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或供應商的商業信用,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企業就會提供一些失真的會計信息去極力粉飾其會計報表。
2.監督不力。一是社會監控系統不健全。對企業的審計監督雖然設置了較多的行政執法機關和社會監督力量,但是實際上各自為政,不能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二是審計檢查中不能嚴格執法。一些部門只是為了追求一定經濟利益,只是想通過收費,甚至分成等形式到企業中撈一把,對一些違法違紀情況視而不見,或者以罰代法了之;三是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得不到發揮。隨著我國《企業法》等有關法規的進一步實施,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得到落實,而如何有效合理地監督制約經營者的權力和行為,卻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于是在企業中普遍出現了“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的怪現象;四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不力。有些企業雖然設有內部審計機構,但卻與財務機構是一套人馬,對財務機構本身根本就不能實施監督,還有一些企業的內部審計仍是一片空白,那就更談不上監督了。3.企業領導和會計人員素質不高。長期以來在我國“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現象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致使某些企業領導為了完成任務或指標,不得不采用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方法來實現其所謂的“業績”。另外,有些企業領導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常常要求會計人員采用各種違反紀律的手段和方法,對會計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有些財會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水平低,不能有效地制止違法違紀行為;還有些財會人員本身業務不精,有意無意間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當然,在客觀上由于最近幾年會計方面的改革頻繁,不能全面地出臺新準則,致使一些財會人員不能及時獲取、掌握準則、法規等,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也是存在的。
三、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危害是嚴重的,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應當從多方面入手,進行綜合治理。
1.完善法規建設,強化法律意識,嚴格執法。近年來我國雖制定了不少財務會計法規,但從實際來看,還很不完善和健全,有些條文的操作性較差。這樣,會計人員執行時就無法跟從,沒有統一標準,造成會計信息混亂、失真。因此,首先應當從完善和健全財務會計法規和其他相關法規入手,加大實施“新會計法”的力度,使財務會計法規盡可能地全面、配套、及時,并且有可操作性,堵住會計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其次,要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樹立學法、懂法、執法的良好環境,確保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嚴格執行國家法規;確保企業經營者、財務會計人員等自覺遵紀守法,維護《會計法》的權威,保護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再次,要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法,對于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嚴肅處理,不能以罰代法。同時,要對執法隊伍嚴肅整頓,提高執法水平,重塑執法隊伍的形象。
2.完善政府對企業的經濟指標考核體系,全面考核干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出現虧損、破產是正常現象,政府考核企業的關鍵應是考核企業的經濟運行環境和運行質量,而不應僅局限于個別經濟指標。否則,企業為了完成扭虧增盈目標,不得不作假。甚至由于地方保護主義觀念,還會出現上級政府認可企業作假,上級政府與企業聯合做假等現象。對企業干部的考核也應全面進行,不能以個別經濟指標來考核干部的“政績”,否則會導致企業領導的短期行為,竭澤而漁,虛報數據,巧取豪奪。同時還應該加強企業干部的“離任審計”,堅決杜絕“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怪象。
3.提高企業領導和會計人員的素質。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人員素質問題。這里的素質是指全面素質,既包括政治素質,又包括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一方面,企業領導是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第一道防線。如果會計人員故意造假賬,必然出于某種目的,企業領導要把好審核關,不能讓審核流于形式。同時,企業領導還應尊重會計人員的意見,支持會計人員的工作,不能以權謀私,以權壓人,更不能縱容、指使會計人員造假。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是企業領導人責無旁貸的義務和神圣職責。另一方面,會計人員要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要嚴格執行國家方針政策和各項規章制度,增強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高度責任感,維護國家財產安全;要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提供準確、真實的會計信息。要虛心學習,熟悉財務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提高會計業務技能,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切實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及時、準確地提供會計信息??梢?,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另外,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強會計工作管理,要支持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堅決為因堅持原則而遭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申張正義,逐步在大中型企業施行會計委派制,提高會計工作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參考文獻:
[1]夏娟: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與繼續教育新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06,(07)
[2]賓雪玲等:《淺談會計信息質量現狀與對策》[J].《消費導刊》,2007、11
[3]徐哲:《會計失真行為的經濟學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6、12
[4]宋建華:《新時期如何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J].理論觀察,2007、5
- 上一篇:高中語文老師競聘演講材料
- 下一篇:企業集團會計委派研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