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監管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05:55:00

導語:會計監管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監管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會計監管是一個伴隨著會計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發展的過程,與此相應,會計監管模式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探討了會計監管的基本模式并對其作出了評價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我國會計監管中的問題,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監管模式。

關鍵詞會計監管會計監管模式監管體制

中圖分類號F231.6文獻標識碼A

會計監管是伴隨著會計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著,會計監管的實質可以歸結為一項制度安排或是一種管理活動,它是指會計監管主體對被監管單位或經濟組織的會計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的再監督和再管理,監管者和被監管者之間是一個不斷博弈的過程,監管模式則是監管者與被監管者不斷博弈的結果。會計監管是我國會計界一直討論的熱點問題,當前還沒有一個完整和統一的觀點。

1會計監管的基本模式及評價

會計監管模式從總的方面來看,可分為行業自律、政府監管以及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獨立監管模式等三種模式。

(1)行業自律模式。該模式是指注冊會計師協會通過建立一套自律監管機制,對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審計質量實施的監管。該模式對會計行業的監管主要是依靠民間會計職業團體進行的,政府部門基本上不參與行業監管。行業自律模式在會計職業團體機構完備的西方國家得到廣泛的應用,加拿大、澳大利亞、1999年之前的英國和2002年之前的美國采用的都是這種監管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避免政府部門對行業監管過度介入,增大全社會的管制成本,出現政府失靈;其缺點是容易造成對市場會計監管的放縱,從而出現市場失靈。

(2)政府監管模式。該模式主要依靠政府部門對會計活動進行監管,會計職業團體的主管部門是政府部門,會計職業團體中一般設有政府代表以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有的會計職業團體甚至是一個半官方的組織。完全獨立于政府部門的會計職業團體不發揮監管作用,通常僅僅是對會員提供專業上的指導和幫助,采用該模式的國家有法國、德國、日本等。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能夠按市場機制運作,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又可有效地避免市場失靈;有法定的權威和強制力,可以對違法的被監管者依法實施制裁。其缺點是很難真正界定政府會計監管和市場會計監管的范圍,過分強調政府的作用會不利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從而出現政府失靈。

(3)獨立監管模式。獨立監管模式由獨立于政府和會計職業的機構依照授權對會計行業進行監管,該機構中會計行業之外的成員應占多數,政府部門不直接進行監管,但可通過對獨立監管機構的管制間接發揮作用。目前采用這種模式的代表是美國。2002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的監管模式。根據該法案,美國組建了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代替AICPA成為美國最主要的監管機構,PCAOB是一個獨立于政府部門和會計行業的機構,其委員的3/5來自會計行業以外的人士。獨立監管模式的優點在于該機構相對于行業自律監管模式具有更高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相對于政府監管模式來說則是具有更高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獨立管制可以對注冊會計師職業服務市場的全部領域實施管制,且靈活性要高于政府管制;獨立管制可以解決政府管制不當的問題,能促使其有效克服官僚化問題,從而具有高于政府管制的管制效率。但是獨立監管模式也存在著獨立監管的經費來源不容易解決、政府和自律組織對獨立監管機構是否支持和支持程度會如何等問題。

2我國會計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當前的會計監管模式可以說是政府監管模式,國家財政部門、審計機構、證監會、工商局、稅務局等部門都有監管權。這種監管模式形成了政府監管分散、社會監管乏力、內部監管薄弱的局面,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2.1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

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尤其是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是和我國現存的所有制結構相聯系的,產權問題是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的癥結所在。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中國有股占有絕大比例,這就使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著固有的缺陷,國有企業的股東、董事會、監事會都是國有產權的代表,但又不是國有資產的所有者,造成國有企業產權主體虛置的狀態。就內部監控體系而言,國有企業也按照規定設置了審計委員會,但由于其地位的不獨立,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政企不分的情況下,不首先規范公司行為,會計行為就不可能自動優化,也容易出現監管不力的狀態。

2.2會計監管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政府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來實施監管的,近年來,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會計法》為主體,以相關行政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為補充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會計監管法規體系。該體系從原則性規范到操作性規范,都作了較為詳盡的規定。但同時必須承認我國在會計監管法律法規的建設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1)會計監管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政府會計監管的法規性文件包括會計信息的質量控制體系和法律責任體系。我國質量控制體系等法規存在著系統性不強、制度準則并存等諸多問題,健全的法律體系應該是行政、刑事、民事三者并重,缺一不可。我國目前的狀況突出表現為對行政、刑事責任的追究,而忽視對遭受損害的投資者的民事賠償,雖然《證券法》規定了民事賠償責任優先承擔的原則,但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現有法律缺乏適當的訴訟機制,致使投資者的損失實際上得不到賠償。

(2)會計法規之間的協調存在問題。從會計監管的法律環境看,部門立法、部門分割,相互交叉或存在遺漏和抵觸現象,沒有一個規范的體系,致使監管部門很難對會計違法行為定性。2.3會計監管體制不健全

監管主體不清,監管機構重疊,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多頭監管現象普遍存在。國家財政部門、審計機構、證監會、工商局、稅務局等部門都對注冊會計師行業有監管權。但由于各自職責不清,造成了監管主次不分、監管不力,如國家審計部門可以對會計師事務所下達審計檢查書,財政部門在國家有要求的情況下也對會計師事務所實施檢查,而注冊會計師協會作為行業組織機構又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日常檢查。可以看出,我國的政府會計監管實質上是多方位監管。這種多方位監管容易出現的兩個問題是:一是各部門之間的職能重疊交錯,多頭監管,導致監管部門的職能異化,以至于不分主次,將會造成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困難,最終導致無效的監管;二是會造成政府監管效率低下,使違法者產生僥幸心理,助長會計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

3我國會計監管模式的具體構想

會計監管模式的選擇應該植根于我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而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監管的模式。筆者認為,當前適合我國的監管模式是政府監管為主導、行業自律為輔的模式。采用政府監管為主導的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的權威性,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來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對違規行為做出有力的約束和懲處。

3.1加強公司內部控制的監管

由于內部控制的優化是建立在公司治理結構優化的基礎之上,我國應繼續推進公司治理結構優化探索,必要時強制推行內部控制制度規范建設。要進行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改變當前國有股股權一股獨大的局面,實現國有資產結構的戰略調整。在優化產權的基礎上改革企業管理機制,在內部控制監管實踐中,來自企業內部的監管更是重中之重。首先,客觀存在的外部人士與內部人士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監管效果和監管質量的差異;其次,外部監管由于環境和條件所限,其監管行為往往發生在事后,而內部監管可以在事中進行監管;最后,內部監管實質上是一種自我監管,整個的監管都是建立在自我監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一個有效的自我監管機制,整個監管無從談起。結合我國實際,可采取如下對策:要求所有企業必須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必須由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并向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內部審計部門應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審;強化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改變目前對建立審計委員會的非強制性要求,可以考慮將建立審計委員會的要求寫進《公司法》。

3.2建立、健全會計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

注重會計準則制定的前瞻性和提高公眾參與會計準則制定的積極性。同時應把會計報表信息造假法律責任個人化,特別是加大直接責任人的個人法律責任,充分發揮法律在會計監管中的震懾作用。提高會計報表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時性,加強對現金流量表及表外信息披露的監管,擴大表外披露的范圍。健全的會計監管法律體系應是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并重、三者不可或缺的。民事責任追究是治理造假的有力措施,執法必嚴對于會計舞弊是一種真實可信的阻嚇力量。因此,應借鑒《2002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抓緊修訂、完善《注冊會計師法》及與行業監管有關的會計、證券、司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其中,《注冊會計師法》應特別就下列問題做出明確規定: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體系;政府各監管部門的責權范圍及其協調機制;行業協會的性質、職能、機構建設和自律管理機制;市場準入條件及限制、市場公平、平等競爭及反壟斷;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的民事賠償責任及職業責任保險等。加大對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3.3以政府監管為主,加強行業自律

《2002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正式頒布并生效,表明美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監管時代的來臨。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單純的行業自律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同時由于我國政府監管模式的種種問題,決定了我國應構建以政府監管為主導,以行業自律管理為補充的會計監管體系。政府監管要與行業自律實行優勢互補。行業自律要積極配合政府監管,與政府監管的要求形成有機的統一,彌補政府監管在信息反饋和知識存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政府監管部門也要對行業自律工作予以支持和引導,積極推進行業自律管理體制建設,強化自律組織的技術援助功能,引導會計職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我國必須按照《會計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調整,分清各自的權限,增強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獨立性。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證監會與會計師事務所沒有依附關系和利益關系,地位獨立,并且有法定的權威性和強制力,具有其他組織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應該由他們承擔會計監管的主要職能。其中財政部門作為主管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政府機關,應當依法履行其行業準入及退出資格認定、市場秩序維護、監管標準制定、審計質量檢查、違規處罰等職責及權限,同時應負責統一協調政府各監管部門之間及其與行業協會間的關系;審計部門作為政府綜合性經濟監督機關,應當依法履行其對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及執業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的職責,并具有最終審計監督權;證監會作為最高證券監管機構,應當履行其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獨立審計的質量進行監管檢查,并對違法造假者予以懲戒等職責及權限。

3.4借鑒美國公共監管體制,強化高層管理人員責任

嚴格按《會計法》的要求約束高層管理人員的行為;禁止注冊會計師向同一客戶提供內部審計服務和咨詢服務,從制度上保證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開展會計誠信教育,通過誠信教育,讓會計人員懂得誠信是會計師必備的職業操守和立足之本,承擔責任是一切公共職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條件。

參考文獻

1柴琺.關于完善我國注冊會計師管理體制的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8)

2任明川.安然事件與會計監管[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2(8)

3黃世忠.市場、政府與會計監管[J].會計研究,2002(12)

4劉永澤,陳艷.政府與監管與行業自律導向的現實選擇[J].會計研究,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