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特性分析
時間:2022-03-29 10:00:00
導語:管理的特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在管理學演進的各個時期,各個學派對現代管理的含義和實踐都做出過重大貢獻,但其管理的含義就各有不同。既然管理的含義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還將繼續發生變化,可見我們就不能用許多教科書所用的“管理的定義”,而應該用“管理的概念”。因為,管理的概念是指含義可根據某些特殊事例中內容的不同而有所變異,而定義通常是指固定不變的觀念。同時,由于管理含義的多樣化,造成管理的特性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
因此本文將對管理的概念及其特性進行一個全新的綜合,希望能幫助大家對管理概念的理解。
2.管理新概念及其特性
根據對管理內涵和本質的充分認識,在分析了眾多管理學家對管理的不同論述后,我們認為對管理概念可以作如下表述:
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環境下對其可調動的組織資源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行為活動進行優化配置,以達成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創造性社會活動。
這一表述包含了管理者、管理環境、組織目標、組織資源、資源配置及其手段(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和創造性社會活動等幾個要素。
首先,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活動,一定得在一個特定時空環境下進行,因為時空環境并不是靜止的,所以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它需要創造性的工作;管理這種創造性的活動是為了達成一定的組織目標,而組織目標是組織存續目的的一個階段性表現;組織目標又是層層分解后的管理目標的最終目標;而達成各級管理目標直至組織目標都是需要資源的,但組織所擁有的資源有限,這就使得達成目標有一個投入與產出的衡量,就必須以組織可調動的資源(含組織擁有的全部資源與可以借用、利用的其他組織的資源)為限充分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用;于是就需要管理者運用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手段,或稱管理的職能來對組織可調動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或優化配置,其本質就是協調,即使資源與活動協調。
這就是我們管理概念的內涵。對于這樣一個管理概念,它具有下面六大特性:
(1)管理的兩重性
管理是組織共同勞動的需要,貫穿于生產過程始終。由于生產過程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組成的統一體,決定了管理就具有組織生產力和協調生產關系的兩重功能,從而決定了管理既具有同生產力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自然屬性(管理的共性或一般性),又具有同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相聯系的社會屬性(管理的特殊性),這就是所謂管理的兩重性。
(2)管理的經濟性
組織資源的配置是需要成本的,是需要衡量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因此管理具有經濟性。管理的經濟性首先反映在資源配置的機會成本上,管理主體選擇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是以放棄另一種配置方式為代價的;其次,管理的經濟性反映在管理方法中,每種方法所用費用成本不同,故如何選擇就有個經濟性的問題。同時,管理是對資源有效整合的過程,選擇不同的資源供給和配比,就有成本大小的問題,這也是經濟性的一種表現。
(3)管理的技術性
從管理的演進歷史我們知道現代意義上的管理,一開始是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出現的。當組織面臨處理一系列復雜問題時,一方面,要求有足夠的硬件技術準備,另一方面,更需要一大批訓練有素的技術干部和職員。于是,就需要合理招募、培訓和利用,這也表現為管理的技術性。同時,管理也促進了技術創新活動,推動著技術的進步,從而產生了技術管理與創新管理。
(4)管理的動態性
由于每個組織所處的外部一般環境與任務環境隨時在變動著,組織資源配置過程中隨時也會產生各種不確定性。因此管理不是一種靜態的、停留在書面上的東西,它也會隨之而采取相應的管理方法。這就是管理的動態特性。
(5)管理的科學性
管理的動態特性并不意味著管理活動沒有科學規律可循。管理活動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程序性活動,一是非程序性活動。
管理的上述特性是管理性質的六個不同方面的反映,他們共同發揮管理的作用。管理的兩重性理論反映了管理工作的兩大核心任務;管理的經濟性提醒我們資源配置是有機會成本的,管理的目標之一是降低成本;管理的動態性要求我們學會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要重視環境分析;管理的技術性要求我們要注重技術管理與創新管理;管理的科學性反映了管理這一能動過程是有客觀規律的;而管理的藝術性則說明管理是在動態環境中富有創造性管理技巧的綜合。
3.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對管理的概念提出了一種新的表述: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環境下對其可調動的組織資源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行為活動進行優化配置,以達成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創造性社會活動。
同時,首次從管理的兩重性、管理的經濟性、管理的動態性、管理的技術性、管理的科學性、管理的藝術性等六個方面全面闡述了管理的特性。
- 上一篇:淺議商業銀行市場營銷模式
- 下一篇:管理者的用人藝術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