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浪潮和諧管理探索論文

時間:2022-05-18 08:17:00

導語:國際化浪潮和諧管理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化浪潮和諧管理探索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前言;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的構筑;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和則的構筑;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諧則的構筑;后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日本型經營的特色是基于組織論的探究方法及社會學的探究方法等、終身雇傭制促進了企業勞資關系的安寧、日本正在國際化、信息化、科技革命化等方面進行著高速發展、和諧管理是組織為了達到其目標、日本企業向全球化、信息革命和技術革新的方向進展、日本政府對企業信息的宏觀管理、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和則的構造、提供日本企業集團于國際社會、自然的基本意義和角色、“諧則”是指任何可以被最終要素化的管理新問題、諧則一是指企業內外物要素問組合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21世紀的今天,曾經輝煌的日本型經營的發展和變化,引起了探究日本社會變化的廣大學者的關注.筆者認為,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是以日本企業和管理者的管理哲學一一“和諧”管理思想基礎上構建的。在國際化浪潮涌向世界每一角落的今天,“面向復雜性,和諧管理理論的概念、原則及框架”的構建,是21世紀經濟模型建立的基礎之一,基于“和諧”管理理論的日本型經營體系的再探索,是和諧管理理論在實踐中的嘗試.

論文關鍵詞:日本型經營和諧主題和則諧則

一、前言

日本型經營的特色是基于組織論的探究方法及社會學的探究方法等,從而形成終生雇傭制、年功序列工資制和各企業分別工會主義的經營方式,也就是被稱為“三種神器”的日本型經營方式。自上世紀9O年代以后,日本企業又形成以TQC(TotalOualityContro1)、OJT(OntheJobTraining)和LRP(LongRangePlanning)為“新三種神器”的經營管理方式。

終身雇傭制促進了企業勞資關系的安寧;年功序列工資制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各企業分別工會主義協調了勞資關系,從而保證了日本社會的穩定。TQC使質量管理貫徹在生產運營的全過程;OJT使員工把握了知識和技術,培養了員工的協作精神;LRP使日本企業在多變復雜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日本型經營形成了充分發揮系統成員和子系統能動性、創造性的條件及環境,以及系統成員和子系統活動的總體協調性,達到系統的和諧性?!昂椭C”是日本企業和管理者的管理哲學。

現在,日本正在國際化、信息化、科技革命化等方面進行著高速發展,并且向成熟化社會轉變?,F代日本企業的經營管理的方向是由公害、資源浪費型向環境保護型發展;由企業中心型向人間尊重型轉換;由企業自我優先向企業的市民性、社會性的重視等方面逐漸過渡。日本經濟的崛起,對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然而,日本又存在長達1O年之久的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漲等新問題。21世紀的今天,曾經輝煌的日本型經營的發展和變化,引起了探究日本社會變化的廣大學者的關注,非凡對于中國的學者,更應該深入地思索和探究。在此,本文以上述若干方面為背景,對建立在和諧管理思想基礎上的日本型經營體系的構筑進行分析和探究,以便對我國的經營管理有所啟迪。

二、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的構筑

和諧管理是組織為了達到其目標,在復雜變動的環境中,圍繞和諧主題的分辨,以優化組織要素,以消減不確定性對組織的不良影響為手段,提供新問題解決方案的實踐活動。其中和諧主題是指,“在特定的時間、環境中。在人和物要素的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妨礙組織目標實現的新問題”?!昂汀倍x為人及人群的觀念、行為在組織中的“合意”的“嵌入”;而“諧”是指一切物要素在組織中的“合理”的“投入”。從圖l可以看出。“和”和“諧”的并置并不是指“和諧狀態的必然出現——比如‘和諧態’出現在角平分線上”(雖然理論答應我們虛構這樣一個“極值”),而是“和則”和“諧則”和組織運動過程中不斷浮現的“和諧主題”相互動。在對一個給定時間段落、地域和行業的組織考察中,我們可以看到“和則”、“諧則”體系內部規則的遞進。

現在,日本企業向全球化、信息革命和技術革新的方向進展,景氣和外匯市場的變動因各種規則的緩和,各行業間的進入壁壘逐漸模糊,企業內外的環境以驚人的速度和規模發生連續的變化。在2l世紀的今天,日本型經營體系的再構筑是建立在面向復雜性,圍繞日本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發現人和物要素的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妨礙組織目標實現的新問題,尋找現代日本型經營的和諧主題。

近年來,日本企業在組織、人才、資本、技術等方面的全球化基礎上發展起來。集中表現在:一是實施地域劃分制并據此推行地域統括本部制。即將世界劃分為數個地域,設立地域統括公司,統一管理本地域公司群的各種事務,擁有如同國內總公司式的權限。例如,索尼、松下電器、京陶等,在歐洲、亞洲、美洲這3個地域,本田技研、旭玻璃等在歐洲、美洲這兩個地域分別設立了地域統括公司(總部)。二是各個據點超越國境有機結合。從世界范圍內的生產據點中,進行最佳的選擇,在成本最低的地點制造零部件,相互供給,組裝產品,推行水平分工。例如日本電氣在其美國和新加坡的企業間實行半導體的生產的合理分工,而彩色電視的生產則在美國和馬來西亞的企業間推行最佳分工。三是確立在當地生根,并設法被該國視同本國企業的思想熟悉?;谶@種初衷,當地日本公司把宣傳、新聞活動等作為重要手段,使自己和當地社會融為一體。有意識地以當地社會一員的身份。開展事業活動。

在信息化方面采取兩個步驟:第一,日本政府對企業信息的宏觀管理,包括:①信息政策的制定體現企業利益;②重視國家對信息資源的開發,扶持企業的信息要素和信息服務產業;③強調經濟信息的長遠規劃;④重視信息聯合開發。第二,綜合商社發揮信息職能,包括:①綜合商社設立信息中心;②信息中心達到機構健全;③收集信息方式多樣靈活。

技術革新是企業進步的原動力,也是企業在生產上獲取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技術革新在日本制造業,非凡是汽車工業中顯得尤為突出。當前,日本各汽車公司正在進行技術改造,積極推進車輛的工廠化、高附加價值化。這主要是以探究開發為中心,從發動機運轉到車輪部件、空調部件、平安保障部件等新產品和通訊等的研制和開發,使汽車的功能不單純是運輸手段,而且進一步增加舒適性和通訊等新功能,在縮短新車開發周期方面,已初見成效。

通過對以上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創新”是日本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創新”也應該是日本企業家的原動力,日本型經營的和諧主題應該是“創新”,根據現代日本社會及企業的情況,可以進一步深化為“力變求存勇于創新”。和諧主題“力變求存勇于創新”包含:①以創新獲取競爭優勢,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內含制度創新);②制定企業經營戰略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③生產銷售均以顧客為中心;④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和則的構筑

基于和諧主題“力變求存勇于創新”的指導下,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和則的構造,還是要建立在和諧管理中“和則”的理論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探究。所謂“和則”是從“和”的概念派生出來的一套嵌入組織的規則或者說主張。換言之,他們是用來應對組織中“人的永恒的不確定性”的專門裝置,以調整人際間的共處,人群問的共處,乃至組織問,組織和社會間的共處?!耙巹t、契約、文化、輿論、社會觀念等等”是這些裝置的現實對應物。從和的基本約定出發,發展了三個層次的“和”的原則體系。和則一提供人在組織中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誠信”和“責任”;和則二提供人群在組織中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對分工互補的認同”和“傾向于合作”:和則三提供組織于社會、自然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對可持續的遵從”和“積極地回饋”。

日本型經營和則的建立應該在宏觀和微觀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探索,日本企業向全球化,信息革命和技術革新的戰略發展中,“力變求存勇于創新”的和諧主題的引導下,和則的形成應該是“村”的延續,建立在“地球村”的基礎上來分析日本企業的內外環境,尋求結論。現代日本企業所面臨的主要課題是:①作為全球化企業,如何適應國際經濟社會的激烈變動和可能發生的新問題:②國際規模的事業再構筑戰略的如何展開;③作為多國籍企業,在全球化戰略下企業內國際分工體制如何編制,如何適應激烈變動的國際經濟和事業的再構筑:④日本全社會信息化如何和國際信息化接軌;⑤國際信息化人才的如何培養;⑥技術革新的全球化優勢互補等新問題。根據以上分析和探究,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和則的構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思。

和則一,提供“地球村~‘村民”在日本企業中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如何培養員工的“忠誠心”和“責任感”。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①尊重員工的民族文化,傳統觀念和個性化;②OJT的維持和學習型組織的建立:③年功主義和能力主義、實力主義的相互結合;④人才的多樣化和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等方面。和則二,提供“村民群體”在日本企業集團中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對分工互補的認同”和“傾向于國際合作”。主要包括有以下幾點內容,①在國際構造的調整中,提升地域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②地域性企業文化的提煉和培養,使之成為企業有效的戰略資源:③培育國際互補性團隊的創造力:④國際性生產運營組織的建立和國際合作戰略體制的構筑等方面。

和則三,提供日本企業集團于國際社會、自然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日本企業集團對可持續的遵從”和“地球村的積極地回饋”。主要包括有以下幾點內容:①遵循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向,力爭在信息產業領域有所突破:②以技術革新為突破口,造福于人類社會:③企業經營應具有迅速的決策和資源的有效利用;④企業以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價值觀為經營理念,使顧客從產品和服務中得到綜合效用等方面。

四、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諧則的構筑

“諧則”是指任何可以被最終要素化的管理新問題,都可以用“數學模式,方程”在給定的資源約束條件和目標下去追求結果的最優化。它可以是結構,也可以是過程,流程;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傊闹饕卣髟谟?,確定性(概率意義)中的效率新問題,我們通稱之為“優化性”。從物要素的類型特征出發,我們也提出了3個基本的“諧則”:諧則一是指物要素問組合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即匹配或日一致性(比如結構和功能的協調,資產和負債的平衡等):諧則二是指物要素間確定性聯系的可變動性,調適性(比如負債率的平安值域,業務流程的再造);諧則三是指既定投入的最大產出,即優化性(比如最短運輸路徑,最大產出規模)。

通過對日本型經營的宏微觀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型經營在用“數學模式,方程”在給定的資源約束條件和目標下去追求結果的最大化方面基本上沒有涉及,這是探究日本型經營的誤區。日本的經營工學也是支撐日本型經營的基礎,日本型生產系統在國際上產生很大的影響,成為現代管理學發展的源泉之一。非凡是以豐田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精益生產管理思想的建立,為現代工業企業的運營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在此,以和則的建立為基礎,從物要素的類型特征出發,以提高日本企業的確定性(概率意義)中的效率新問題,即“優化性”為導向,來構思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力變求存勇于創新”下諧則的建立。

諧則一是指企業內外物要素問組合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即匹配或日一致性。主要包括:①資源的全球化調配、企業內外部生產運營結構和功能的調整:②資本運營體制的構筑,投資渠道和投資區域全球化配置等方面。諧則二是指企業內外物要素間確定性聯系的可變動性,調適性。包括:①信息產業、技術革新的投資比例及平安值域:②國際環境下企業業務流程的再構筑等方面。諧則三是指企業既定投入的最大產出,即優化性。主要包括:①利用信息技術,全球配送物流系統的構筑:②加快技術革新,有效利用資源,達到最大產出規模等方面。

五、后語

有關“長期性日本型經營模型的思索”,富士硒靜電復印機協會會長、日本經濟同友會代表干事小林陽太郎認為,在探索2l世紀的經營的時候,不是討論日本型經營的過去和現在,而是以資本的效率為重點,以人、人的價值觀為中心的模型而進行探究:不是通過探究得到今后l0年的經營模型,而是探究21世紀的經營模型。和諧管理理論的探究,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西安交通大學席酉民博士最早提出,經歷了近20個春秋。在國際化的浪潮涌向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今天,“面向復雜性,和諧管理理論的概念、原則及框架”的構建,是2l世紀經營模型建立的基礎之一,基于和諧管理理論的日本型經營體系的再次探索,是和諧管理理論在實踐中的嘗試,同時,可以此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