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管理學在學校班級管理的作用

時間:2022-11-21 11:03:00

導語:當代管理學在學校班級管理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管理學在學校班級管理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經驗的積累,理論水平的提升,我逐漸認識到,苦、累、難、煩固然與班主任工作本身特點有關,但也與不少班主任的工作思想、方法和藝術有直接關系。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泰羅說,做任何事情都能找到最好的方法。班主任工作也不例外,班主任應該不斷地反思自己,總結自己,提升自己,解放自己,用智慧做一個輕松、快樂的班主任。

我嘗試著把一些管理學法則運用到班級日常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目標法則

有句名言說: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采集木頭,也不要給他們分配任何任務,而是去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這就是目標的力量。目標法則要求人們無論做任何事情,要善于確立明晰的目標,并按照目標的要求堅持不懈努力,就能取得難以想象的成功。

班級的奮斗目標在班級管理中具有導向、激勵和評價功能。班主任應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提出明確的奮斗目標,再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樹立自己的目標,讓他們在目標的驅動下努力前進。

得益于日本著名馬拉松選手山田本一兩度奪得世界冠軍的啟示,我們生活中并不是沒有目標,而是由于路途遙遠,總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往往在中途就疲憊地放棄了。因此我把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逐步實現之。

1999年我任教一個實驗班,記得班級建立之初我和同學們共同制定的班級目標分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班級的近期目標是形成良好的班風與學風,打造優秀班集體;中期目標是高考取得優異成績,每位學生都有更高的發展平臺;長期目標是每位同學都成為高素質的優秀的社會精英。很明顯,如果我班的目標僅僅是長期的宏偉目標,在學生看來這個目標距離他們太遙遠,在實現的過程中腳步就會逐漸慢下來,他們也就漸漸失去了勇氣,最終的結果是放棄。

事實證明,那一屆是我任教最成功的班級之一。班風正,學風濃,被評為省優秀班集體,高考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他們中的許多人已在自己崗位上嶄露頭角,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每逢節假日,他們還打電話告訴我,班級雖然解散了,但是班級目標一直保留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成為激勵著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的持久力量。還是美國19世紀哲學家、詩人愛默生說得好: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二、魚缸法則

實驗表明,金魚在魚缸里長了很長時間沒有變化,但是放到噴泉里,短時間竟長大了幾倍!原因可能很多,但無論如何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噴泉要比魚缸大得多!魚缸法則啟示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除掉多余的擔心,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各種各樣的經歷。家長和老師不要過于強求孩子不愿做的事情。強制性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只有孩子的逆反心理。

學生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給學生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學生,得到信任和尊重的學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戴我們。

剛做班主任的時候,我總是對學生不放心,整天盯著學生。后來學生給我提意見:老師,您為什么總是不相信我們呢?難道您不感覺到累嗎?我聽了感到十分慚愧,其實我何嘗不感到疲憊!正如盧梭在《愛彌爾》中描述的那種情形:“他們只是勉勉強強地相處在一起,學生把老師看作是他在兒童時期遇到的災難,而老師則把學生看作一個沉重的負擔,巴不得把它卸掉;他們都同樣盼望彼此擺脫的時刻早日到來……”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決不能把學生當作無知的“牛羊”,用一根繩子把他們拴得緊緊的,使他們失去成長的自由;而要把他們的“韁繩”解開,讓他們自由地馳騁,在馳騁中增長知識,在馳騁中增長才干,在馳騁中鍛煉膽魄。

三、二八法則

企業管理上有條法則:一個公司80%的財富是由20%的人創造的,這就是“二八法則”。企業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數帶動80%的多數員工,以提高企業效率。從企業管理的角度講,二八法則實際側重的是“榜樣的力量”;其實,在班級管理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建設一支有熱情有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隊伍,對班級發展至關重要。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干部決定的。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可以說他們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有些班主任事無巨細都要去親力親為,越俎代庖,反而“強將手下出弱兵”,不利于學生獨立成長。培養一支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這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解放了班主任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優秀的班級干部隊伍不是“天生的”,需要班主任細心觀察和耐心培養。2003屆高中班的小超同學能力較強,在班級管理中大刀闊斧,善于創新,做事雷厲風行。但是平時工作過于嚴厲,與同學關系不夠融洽,他自己很是苦惱,最后向我遞交了辭職報告。為此我專門對他進行耐心指導,幫他分析原因,使他改變了工作方法,班級內部“干群”關系變得融洽了,班級的凝聚力大大增強。

有了學生的自主管理,我變成了學生的助手。

四、馬蠅法則

馬群為何總是給人以充滿活力的感覺呢?因為馬蠅對它的叮咬時刻都不放松。從某種角度講,班級類似于馬群,而那些個性鮮明、桀驁不馴,同時又有一定能力、充滿質疑和挑戰精神的學生,就是班級中的“馬蠅”。在班級中,他們往往被稱為“問題生”、“刺頭”,甚至被一些班主任列到“黑名單”上,因為他們難于管理。其實如果班主任善于鞭策和管理這些所謂的“刺頭”,常常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某學期我接手的一個高中班是學校公認的問題班,班風不正,學風不濃,尤其班里的小康是典型的“刺頭”,由于經常違反校紀校規而聞名全校。他留著長長的黃發,平時喜歡穿奇裝異服,但是他多才多藝人緣也很好,在班級頗具影響力和號召力。學校舉辦藝術節,每班要推選一名同學去參加學校歌唱比賽,同學們一致推薦小康。我問小康:愿不愿意為班級爭光?小康很高興地說:愿意,愿意!接下來幾天,小康忙得不亦樂乎。臨近比賽的前一天我找到小康,親切而細心地詢問了比賽準備情況。小康受寵若驚,沒想到老師會這樣看重他,激動地拍著胸脯說:老師,您放心!我豎起大拇指:好樣的!乘機指著小康的“秀發”和衣服說:這樣恐怕不行啊,你看……小康立即說:老師,下午我就去理發。藝術節那天,小康一身整潔的衣服,精神的短發,紳士般站在臺上,臺下掌聲雷動。同學們都驚嘆:這是小康嗎?!小康的演唱取得了巨大成功!

進入班里,我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新學期要有新面貌,我們都應該像小康同學這樣從“頭”做起!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此后,在小康的帶動下,班里許多男生都像小康一樣留著精神的短發,班級紀律也有很大改觀。

其實像小康這樣的“馬蠅”,每個班級都會有。只要班主任善于發現和利用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積極鼓勵和鞭策,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刺猬法則

“刺猬效應”來源于西方的一則寓言,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兩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于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后來它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互相之間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在處理人際關系包括班主任工作中,我們要善于運用“刺猬法則”。

親密無間,被不少人視為人際交往的最佳關系。其實這種零距離的交往,往往會潛伏著一些危機。記得剛做班主任的時候,由于和學生的年齡比較近,我和學生們“打成了一片”。經常帶著學生一起春游、爬山、打球等,成了名副其實的“孩子王”。一些男生甚至和我“稱兄道弟”。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看班主任太隨和了,于是小錯不斷,大錯常犯,班級紀律一塌糊涂,班級在學校各項考核中總是倒數,我知道我的第一次班主任工作失敗了。

后來我吸取了教訓,只要接手新的班級,在學生面前我總是不茍言笑,臉板得緊緊的,動輒就教訓學生,班級似乎很不錯,每次學校的優勝班級總有我們。我覺得自己儼然變成了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一次作文課上,我布置學生寫一篇以“老師的微笑”為題的作文。有幾個膽子大的學生在下面嘀咕:老師從不笑,讓我們怎么寫啊!我這才意識到:我和學生的距離有多遠!

兩次失敗的經驗告訴我,教師既要對學生體貼入微,更要嚴格要求,兩者不可偏廢。老師與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法國總統戴高樂是一個運用刺猬效應的成功典范,他有一個座右銘:“保持一定的距離”!師生間保持適當的距離,不等于老師不愛學生,也不等于學生不喜歡老師,關鍵是要把握好“度”。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善于把握師生之間的恰當距離,這樣師生關系才能更和諧,才能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班級的進步。

教育是放飛心靈的藝術,“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只要我們在班主任工作中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善于總結,不斷借鑒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夠把班主任工作做好,讓學生更健康,讓班級更和諧,讓自己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