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應激管理論文

時間:2022-12-01 02:43:36

導語:高職教師應激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應激管理論文

1應激的概念和作用

什么是應激?應激一詞在英文解釋中與緊張、壓力為同一詞“stress”,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但是,不同學科對應激的研究并不將其僅限制在心理層面,它的出現和發展也和生理現象、社會現象密切相關。整合生物、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應激或者心理應激應該是:個體認識到的要求或實際的要求與個體滿足要求的能力不平衡所引起的適應過程。從概念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應激其實就是對于刺激的一種適應過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的,這就使得應激不可避免的具有社會因素,同時,當刺激被我們感知并接收時,一定會引進我們的主觀評價,這樣也就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系列相應的心理生理的變化;如果這些刺激需要我們付出較大的努力才可能適應,或者說超出了我們所能承受的適應能力,就會引起機體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調即緊張與壓力。既然應激會導致我們的緊張與壓力,那么是否意味著應激就是消極的?我們是否就要遏制應激的出現?這就要考慮應激的雙重性作用。應激有消極作用,長期的、超過個體應對能力的應激會損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痛苦;但是,它同樣有積極作用。適度的應激是個體成長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比如,中國古語有云“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就是應激對個人成長的促進。心理學家塞里就將應激分為了“積極應激”和“消極應激”,而積極心理學也越來越重視“積極應激”對社會發展的有益作用。對于高職教師而言,應激同樣帶給我們積極與消極的兩面,關鍵在于如何減少消極應激帶來的影響,提高積極應激以促進工作和生活。

2高職教師的應激源

2.1工作相關因素。當代的高職教師往往“身兼數職”,除了正常的教學任務,還要承擔額外的行政任務和科研任務。為了完成這些任務,教師們往往需要主動延長自身的工作時間,而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完成任務,他們也需要不斷的吸取新知識來滿足多種的工作要求。這就使得教師往往無法專心于一項主要工作,無法在工作中創新思維創新發展,多方涉及卻無法各個擊破,減少了教師內心的工作滿足感。這也是造成當今教師工作壓力大的主要應激源。2.2人際關系問題。教師的人際關系,包括了與領導的關系、與同事的關系、與學生的關系三種主要關系。師生關系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近年來屢屢爆出的虐童事件也反映出了師生關系的不和諧。高職教師所面對的是一群與本科生相比,成績一般卻思維更加活躍的高職生,他們有著更直接的學習目的,行為舉止也更加的社會化,對于教師的認可度更加的低,因此師生關系的處理更加的復雜也更具矛盾性。2.3個人健康問題。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于娟因乳腺癌去世的消息讓人們將目光投注到了教師這個行業上來,其實,最近幾年因健康問題而離世的教師頻頻出現。教研教學、科研論文等等一系列的壓力使得教師群的健康過早的亮出了紅燈,患有職業病的教師不在少數,不及時檢查醫治就會迅速的蔓延惡化。2.4經濟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因其工資和工作穩定成為人們心目中最理想的職業之一。但是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績效工資改革的大潮,教師工資增長緩慢成為很多教師心中的痛。經濟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必然帶來其他一系列連鎖反應。

3應激管理方案與健康

針對以上反映的種種問題,我們如何去解決?這就涉及到應激管理。應激管理就是個體主動地應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積極地應對應激事件,從而減輕生活事件的負面影響,盡可能地消除可能導致身心傷害的策略和方法。生活中的應激源和應激事件各種各樣,個體的應激反應也不是單純的生理反應或心理異常,因此,我們必須建立起一整套的應激管理方案:第一,認識應對:重新評價事件或者情境。有的時候,我們的壓力和苦惱來自于長期地陷于一種認知的誤區當中,覺得自己倒霉,覺得自己不能勝任,覺得別人有意針對自己等等,這讓我們非常痛苦。其實,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換一個角度思考結果就會完全不同。①變負擔為挑戰。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大量的刺激物,如果我們能夠改變認知,將有助于減少這些消極刺激造成的應激反應。比如,教師面對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時,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負擔,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挑戰。當你完成這個挑戰,其實也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與水平。②變消極為積極。古語有云“塞翁失馬,焉知非?!保麡O應激只會損害人的健康,增加人們身體的不適合精神的痛苦,因此我們要學會對遇到的不良生活事件,或者對一個消極性創傷性事件的負面影響進行重新的評價。比如,教師額外的行政任務,如果消極應對,不僅造成自己的工作壓力,也讓領導產生不滿情況;但是如果積極應對,可能會讓領導和同事更加的信任和重視你“,焉知非?!保竣圩冮L期為短期。有研究發現,應激源持續的時間越長,被試患者患感冒的可能性就越大。生活中對我們的健康產生重要影響的主要是慢性應激源,而這些慢性應激源主要與工作壓力和人際沖突有關。所以,面對工作壓力和人際沖突時我們應當有意識地加以避免,變長期為短期,降低應激的嚴重性,并努力從中找到積極的意義。第二,認識應對:建立合理的心理防御機制。心理防御機制能以一定的方式調整沖突雙方的關系,避免或減輕個體因受到挫折而產生的焦慮和內心痛苦。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有很多種,對于我們來說要懂得選取其中合適和有利的機制。①合理化。合理化的兩種表現形式“:酸葡萄機制”,將自己不具備或得不到的東西說成自己不喜歡的或壞的東西“;甜檸檬機制”,將自己擁有的一切都說成是好的。兩者都屬于“知足常樂”式的自我安慰。②幽默。用幽默甚至是自嘲的方式來面對緊張或壓力,往往更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機智和樂觀。比如,年輕教師第一次站上講臺往往非常緊張,如何克服這種緊張,將課程準備的更加生動,這就需要運用幽默。幽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人的緊張情緒,給臺下的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③轉移。將對某一對象的情感轉向其它對象的潛意識機制,當然,這里的轉移并不是指讓教師把不良情緒轉移到學生或家人身上,而是尋求其他的轉移途徑。比如,現在高校都建有心理發泄室,這些場所往往是為了學生開設,但其實教師也同樣需要心理發泄,將情緒轉移出去。再比如,通過適當的運動來轉移情緒。第三,行動應對:尋求外部幫助。當我們遇到一些不良生活事件時,我們要善于獲得各方面的支持。這些支持包括專業和非專業兩類:①專業支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高校本身就配備有一定數量的心理醫生或心理專任教師,他們能夠給予其他教師專業上的幫助,以更加專業的途徑來處理應激事件。我們現在的許多高校都沒有利用好這一資源,心理咨詢只是單純為了學生而開放,忽視了學校內另一支需要心理關注的群體。而許多教師也沒有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碰到心理問題不懂得尋求最便利的心理幫助,使得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解決。②非專業支持:包括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支持。生活中許多人都習慣于采用這樣的方法,比如遭到重大事件時與幾位知心朋友喝喝酒,說說心里話以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尤其是女性在碰到重大應激事件時更需要尋求這種非專業支持。除此之外,現代社會對于教師群體的關注和支持也在加大,比如前面所提到過的對于教師身體健康的關注等等,這對于減弱不良的情緒反應和降低緊張度都很有益處。第四,行動應對:回避或者遠離應激源。有的時候,生活當中一些不良的刺激和負面事件,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不是僅僅依靠我們的主觀努力就能夠改變的。在這時,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盡可能地不去接受這些刺激,努力使得我們的生命體避開應激狀態,而不是去改變那些讓我們感覺到不滿和憤怒的事件。我們的生活充滿著應激,但正因為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應激,才構成了五彩繽紛的生活。高職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教育他人的同時同樣需要教育自己面對各類應激源,通過運用各種有效的應激管理,讓自己更加健康與快樂的工作與生活!

作者:俞琰單位: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