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引發問題研究
時間:2022-05-25 09:18:00
導語: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引發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計劃生育政策屬于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其實施是從1980年開始的,實施這項政策后有效控制了中國人口總量,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進步。隨著這項政策的深入實施,同時它也給我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如男、女性別比例差距大、獨生子女教育問題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等,為更好的保證我國人口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分析了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背景與實施效果,重點研究了計劃生育政策實際實施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引發的負面影響,最后結合本人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對策建議,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計劃生育;政策;實施;背景;問題;對策
一、計劃生育政策提出的背景與實施效果
建國初期,隨著“人多力量大”觀念的深入人心,國內的首次生育高峰期開始出現,后來經過了三年自然災害,第二次生育高峰開始出現,在新中國成立后兩次生育高峰的影響下,人口盲目無計劃增長的態勢與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的實際矛盾越來越激烈,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醫療衛生條件的日益改善,大大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社會面臨的人口壓力也越來越大。為此,在1971年中共中央決定開展“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了“晚、稀、少”的策略,1980年初,中國的人口數量已經近乎10億,中央及時了“9.25公開信”只允許每對夫婦生育一個子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獨生子女。在1982年9月,黨召開了十二大,并正式把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作為一項我國的基本國策。開始倡導“晚婚、晚育、少生、優生”,1984年,面對農村實施“一孩化”政策出現的一些問題,中央略微調整了“一孩化”政策,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在這時逐步形成。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后,產生的效果,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全面推進,很快降低了人口生育率,其取得的成就也非常顯著:(1)少生了近乎5億人,人口再生產類型也開始逐步由高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高自然增長率,開始轉變為低自然增長率與死亡率,有利于中國人口的科學發展。(2)人口增長影響經濟、環境以及社會資源的壓力也開始逐步緩解,(3)促進了人口素質的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強,經濟飛速發展。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雖然有很多好處,但在長達40多年的實施中,也給我國帶來了不少現實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這些問題。
二、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引發的問題
我國要想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口問題,人口數量的增多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很大壓力,人口問題不但會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還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環境壓力,影響到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后,可有效緩解由于人口膨脹,影響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非常有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但任何政策的實施都具有兩面性,我們一方面應肯定其貢獻,另一方面也不應忽視它給社會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
(一)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后,引發的顯著問題之一就是男女比例失調,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性別比失衡。我們通常用女嬰數量為100時所對應的男嬰數量來表示性別比,一般情況下,生物學規律是決定性別比的主要因素,應保持在103以上107以下。下圖1為2006-2010年出生人口條形圖性別比,由圖可知出生人口性別比與正常值范圍比一直高。我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性別比失衡現象。在我國造成性別比失調的原因有很多,如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養兒防老”思想等,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很多人開始漸漸不重視女孩,造成女嬰死亡率高以及給女孩提供相對比較差的生長環境等,這樣造成我國的性別比越來越偏高。性別比長時間的失調會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剩男”問題,據有關部門預計截至到2020年,我國的光棍數量可達到3000萬,同時性別比嚴重失調后,對建立與穩固家庭婚姻關系也是十分不利的,若家庭不穩固,便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固。單身男性的增多很容易引發性犯罪,以及拐賣婦女事件等。進而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人口素質下降。人口素質也可以說是人口質量,主要指身體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我國的人口素質在“十一五”期間有了很大提高,但與越來越激烈的綜合國力相比還是很難適應,計劃生育實施后可有效控制人口數量,但它卻在某種程度上危害到了人口質量。
(三)加速人口老齡化。我們通常把人口中老年人比例不斷上升的現象稱為人口老齡化,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10%以上,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7%以上時,我們把這兩種類型的人口都稱作老年型人口,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的。在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帶動下,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時也大大改善了我國的醫療衛生保健事業,這逐步加快了我國人口的老齡化進程。生育率下降是造成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自我國實施了控制人口增長的計劃生育政策后,大幅降低了我國的生育率水平,使人口老化速度加快,可以說計劃生育是一種催化劑,催化了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影響到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給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對策建議
(一)工作思路要明確。應以“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裝自身頭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不斷創新體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生育水平平穩降低,逐步改善人口結構,大幅全面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科學合理分布,促進我國人口大國逐步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讓人口、社會經濟以及環境資源實現最終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重視“男女平等”思想的宣傳教育。讓生男生女一樣好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主動、積極開展一些關愛女孩活動,促進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讓兩性實現公正、平衡發展。對各種技術越軌行為應進行嚴厲打擊,加大對哪些用醫學手段鑒定嬰兒性別的懲罰力度,部分情節嚴重的應追究其刑事責任,以實現我國人口的可持續發展,還應重視獨生子女的教育工作,不溺愛子女,培養獨生子女的社會責任感,讓獨生子女能獨立應對各種社會問題。
(三)重視發展經濟,努力縮小城鄉差距,不斷完善各種社會保障體系。同時應逐步改善家庭養老結構,完善社區老年服務建設,讓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緊密結合,不斷夯實養老保障體系。
四、結束語
總是,要想更好的解決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引發的各種問題,我們必須了解計劃生育政策提出的背景與實施效果,認清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后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結合我國國情,積極主動的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應對,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由人口大國逐步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更好的促進我國社會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作者:孫瑾艷 單位:山西潞安集團公司王莊煤礦
參考文獻:
[1]任慶偉;論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成果、問題及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0(3).
[2]都陽.中國低生育率水平的形成及其對長期經濟增長的影響[J].世界經濟,2005(12).
[3]傅國平.出生性別結構失衡的治理對策[M].長沙:湖南大學2002級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06.
[4]孫淑翠.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成果及困惑[J].大眾文藝綜合學術論壇,2011(21).
[5]崔麗,蘇揚,楊文莊.惠民政策背景下,計劃生育政策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發展,2007(11).
- 上一篇:基層計劃生育宣傳工作計劃與實施
- 下一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經典做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