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專業茶藝課程教學模式
時間:2022-10-13 09:58:19
導語:酒店管理專業茶藝課程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茶藝》是一門兼具理論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課程,這門課程是面向我校酒店管理本科學生開設的專業課程,該課程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際應用性。它主要研究我國傳統茶文化以及茶藝實踐活動,進而傳承和進一步創新我國優秀的茶文化。本文從我校酒店管理專業出發,著手分析《茶藝》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教學教改措施。
關鍵詞:茶文化;酒店管理;茶藝;教學模式
《茶藝》是我校酒店管理專業開設的一門兼具理論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課程,是面向我校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專業課程,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際應用性。它主要研究我國傳統茶文化以及茶藝實踐活動,進而傳承和進一步創新我國優秀的茶文化;它闡釋了茶文化在茶藝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應用;更為詳實的解釋了酒店管理、茶文化傳承、茶藝實踐交流之間的相互關系,對學生今后做好酒店中茶藝的服務接待和管理工作有密切關系,對提高茶藝技能和職業素養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茶技茶藝、茶風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動。主要課程設計原則如下:全面性原則:本課程教學內容分為3個教學模塊,在每個模塊中均明確了課程內容和教學任務要求,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設計項目。第一個模塊的工作任務是打好文化基礎知識。第二個模塊的工作任務是掌握不同茶葉性質及沖泡技術。第三個模塊是技能訓練茶藝的管理。前瞻性原則:培養學生具有茶藝與茶文化方面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理解茶葉相關知識與發展;掌握茶藝發展、茶藝場景布置要求及茶藝表演等知識;具有自我發展、創作高水平茶藝表演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為學生畢業后在茶藝與茶文化崗位頂崗實習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成為真正的茶藝師,最終實現在茶藝行業的零距離就業。靈活性原則:課程設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管是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是茶藝師行業本身信息的更新,教學過程中都必須兼顧。課程設計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設計教學內容。本文著重分析《茶藝》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認真思考如何結合OBE理念,促進教師、學生、教學、實踐多方位的有效互動,進而提出下列適合的教學教改措施:
1著重于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的有機結合
該課程圍繞中國茶文化的傳統知識和理論支撐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內容,力圖將茶文化的基礎知識融入到茶藝的展示、服務和管理創新中。在實踐訓練環節,教學中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緊隨酒店行業的發展把當下茶文化的傳承和茶藝創業創新相結合,與時俱進,將各種茶藝的相關模擬展示融入其中。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正確把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應用,掌握該行業發展的最新信息,汲取成功經驗。因此,該課程的專業實踐性很強。在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將全面介紹茶文化與茶藝的基本知識、茶葉的類型、茶藝展示及未來相關創業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實踐運用方法。本課程對于酒店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來說,理論化的教材內容偏多,而專業實踐性的指導資料及實訓項目需要增加內容并增強應用性,突出體現學生在酒店行業和茶文化繼承、茶藝展示、茶事文化等未來職業需求。將《茶藝》的教學內容與酒店管理專業乃至整個行業的有效結合做細做好需要更加深入教學課程,尤其是案例運用和實踐調研。
2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理解和應用
傳統的課堂講解當然是以教師的講授知識為主,單一采用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模式,顯得教學設計環節過于呆板、過于拘謹,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性、批判性、高階性、應用性的酒店管理專業的適用人才。而且,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主要是教師在講解,學生聽,50分鐘的課堂時間將教師的備課內容全部教授給學生,雖然注重理論知識講解,但是效果不好,無法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學生只能盲目接收教師索要傳達的知識點。教學方法沒有多元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教學工作容易惡性循環?!恫杷嚒返恼n程在教學設計上則采用了32課時,分為16課時理論教學和16課時實踐教學,教學可以采用多元化方法:除了傳統的PPT闡釋與視頻講解、課堂討論,也采取了線上線下閱讀資料分析和茶藝展示、茶事文化宣傳模擬等多種方法結合,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積極性。
3關注教學模式的改革
第一,創新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本課程會根據《茶藝》的教學大綱安排,結合我校酒店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選擇相關的理論知識、茶事活動和茶文化傳承等情景案例,運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組完成預設任務,在實際學習與生活中找到觀察對象和實例進行描述、模擬、分析與闡述。案例教學要講究創新,結合時代特點。例如,在引導學生理解茶葉的類型時,傳統教學內容經常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茶葉的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每種茶葉類型對應的特點。但是隨著學生所處的時代不同,更多的90后、00后喜歡茶葉的寓意,賦予它人性化的魅力,借以表達自我形象;品茶如品味人生,不同氣質類型和不同體質的消費者,喜歡了解茶文化并選擇適合自我的茶葉。那么,在目前的教學階段,除了以經典的茶葉類型舉例說明,也選取了更多的茶點、茶葉寓意、茶飲等,甚至是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考慮,以自己或自己的親朋好友舉例說明和實際應用。經過一段的教學應用后,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對茶葉的認知;提升學生對不同消費者和品茶人判斷、推銷、服務的能力。我們發現這樣的教學實踐效果很好,學生會主動地利用茶文化、營銷學、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規律,去觀察和分析大眾,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更高,教學實用性增強。通過茶文化和相關技能的培養、教育和訓練,能修煉自身氣質,強化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此外在“以茶會友,以茶傳情”的氛圍中,啟發廣大學生科學地飲茶、藝術地品茶,有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靈,更好地為其專業學習和今后的職業發展服務。對酒店服務專長的學生,著重茶藝表演和茶水服務。第二,充分運用翻轉課堂法。結合我校OBE理念,教師會在課前提前布置預習和準備任務,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完成理論知識的自學;學生課上分組講解,課堂上教師也會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對學生為理解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尤其是輔以多種教學手段:多媒體圖文并茂、視頻生動形象……通過這樣的翻轉課堂,相信師生、生生之間可以充分互動,學生活躍度特別高,課堂效果特別好。例如,提前給學生布置幾段相關茶藝的教學視頻或茶事的經典案例,課上學生以分組形式,結合PPT講解有關知識點,講述理論內容以及對案例分析、茶藝展示、茶事、茶文化宣傳的相關辯證思考。教師主要進行答疑解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現場模擬、并充分結合辯論討論、創新創意等形式,更好的體現教學效果。除上述內容之外,我們還可以積極建設并充分利用“學習通”、“翻轉校園”、“雨課堂”、“泛雅在線學習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結合多媒體課件,上傳視頻與閱讀材料,討論相關熱點話題,行業前沿知識等。學生可以通過上網學習多媒體課件、線上閱讀資料、討論等進行預習和復習;為教師在線及時答疑、師生交流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平臺。第三,豐富多樣的考核方式:《茶藝》的考核方式可以豐富多樣,多元化、多角度考核學生。多元化考核是指多個主體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包括任課教師評價、學生組間互評、生生互評等,綜合后得出學生成績。這里主要是指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平時成績為:學生出勤率、紀律、線上資料閱讀、PBL小組任務、課后作業等,可以引導學生創新、批判的思考與分析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將教學效果推向新高度。期末考試則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形式:理論知識以筆試為主,著重考察學生對于茶文化、歷史、茶葉、茶藝茶事的理論內容掌握程度;實踐則以茶藝展示、茶室布置、茶事活動布置、創業等方面為主,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其中一種,精彩展示自我理解和自我創新。努力打破傳統思維束縛,積極更新考試模式理念;密切結合課程教學實際,考試模式設計貼近教學目標;以課程教學質量為根本,注重考試模式改革的整體性。采取“平時成績+期末考試”相結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考核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持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結合教學過程評價與期末評價,切實保障并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因此,《茶藝》課程在教學和考核中應該注意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核心強調課程教學質量,注重創新。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華名族之國粹。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于最早發現并利用茶這種植物,把它發展成我國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中華茶文化是我國傳統飲茶風習和品茗技藝的結晶,具有東方文化的深厚意蘊。茶文化之核心為茶道,中國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層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與道的融合與升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的質量在不斷提升,人們對茶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傳統的飲茶上,而逐漸上升為對茶文化的品味上,是高雅的休閑娛樂、以茶悟道的精神需求。傳承和弘揚中華茶文化是時展的要求。《茶藝》是一門系統研究茶文化與茶藝的課程,起著引導并培養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論及其實踐應用的作用。學生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提高綜合人文素質;適應社會需求,提高職業技能,拓展就業空間。
參考文獻:
[1]謝紅勇.茶藝基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2).
[2]張金霞,陳漢湘.茶藝指導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4).
作者:劉瑩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旅游學院
- 上一篇:現代酒店財務管理問題及發展策略
- 下一篇:煤礦企業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