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對“打工經濟”提出了新要求
時間:2022-02-12 11:03:00
導語:“民工荒”對“打工經濟”提出了新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力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資源要素。一個地區所擁有的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如果開發利用得當,無疑會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大資源優勢。近年來,湖北不少地方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就使勞務產業成為新興支柱產業。
但自2004年春季開始,在曾經“民工潮”洶涌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出現了一種令人關注的“民工荒”現象,而且這種現象也開始蔓延到農村勞動力大量過剩的一些中西部省份。在湖北省內,享有“中國非織制布制品名鎮”美譽的仙桃市彭場鎮、享有“湖北紡織第一名鎮”稱號的漢川市馬口鎮,都出現了“民工荒”現象。
在“民工荒”背景下,怎樣進一步發展勞務經濟呢?關鍵是要基于勞務產品的特性以及勞動力市場的運行規律,借鑒成熟的市場營銷理論拓新發展思路,樹立“勞務營銷”的新理念。
“顧客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
同樣是勞務營銷的原則“市場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將營銷概括為四個方面:(1)戰略營銷計劃過程,包括“市場營銷調研”、“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和“市場定位”。(2)戰術營銷組合,包括產品、價格、分銷渠道和促銷。(3)營銷技巧的能力。(4)營銷活動中的“人”,即營銷活動既要滿足外部顧客需求,讓其在購買和消費中感到滿意,又要滿足內部員工需求,讓其在工作中感到滿意。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營銷學理論得到廣泛重視,不僅適用于產品或產業推廣,而且適用于地方政府所組織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旅游產品推介等經濟活動;不僅適用于傳統的工商領域,而且適用于今天地方政府發展勞務經濟、培育壯大勞務產業等??偟恼f來,營銷理論要求地方政府樹立以下勞務營銷理念:(1)顧客需求導向觀。市場營銷理論認為,企業的一切營銷活動應以消費者(顧客)為中心,正確確定目標市場的需要與欲望,比競爭者更有效地提供目標市場所期望的產品或服務。其核心理念是:“顧客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
借鑒這一市場營銷觀念,地方政府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活動,應樹立兩類勞務營銷觀、兩種顧客需求導向觀。即:在外部勞務營銷活動中,應視勞務輸入地的勞務用工方為外部“顧客”,要善于開展勞務需求調研,了解用工需求,有組織地培訓、輸出勞務,提高用工方的滿意度;在內部勞務營銷活動中,應視勞務輸出地的外出務工者為內部“顧客”,要善于開展外出務工者需求調研,了解務工者的需求,有組織地提供相應的服務,提高務工者的滿意度。
(2)整體產品觀。市場營銷學中的“產品”指的是建立在“顧客需求=產品”這樣一個等式基礎之上的“產品整體觀念”。它包含五個基本層次:核心產品(向顧客提供的基本效用或利益)、形式產品(核心產品借以實現的形式,由品質、特色、式樣、品牌、包裝五大特征所構成)、期望產品(顧客購買該產品時所期望得到的一組屬性和條件)、附加產品(顧客購買產品時所獲得的附加服務和利益)和潛在產品(現有產品可能發展成為未來最終產品的潛在狀態的產品)。
產品整體觀念充分體現了以顧客為中心的現代市場營銷觀,對地方政府樹立整體勞務產品觀、開展勞務輸出活動具有多方面的啟發意義。即:勞務產品是一種特殊產品,地方政府應明確勞務用工方在購買勞務產品時所追求的核心產品(如勞務工的技能素質、人文素質等),有組織地采取“訂單培訓”方式開發用工方所需求的勞務工;應積極塑造勞務品牌,滿足勞務用工方對形式產品的需求;應有組織地輸送外出務工者,滿足用工方對附加產品的需求;應視現有的外出務工者為未來的返鄉創業者,注意引導、鼓勵外出務工者在工作崗位上邊干邊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藉此既可激發勞務工的工作熱情,提高用工方對勞務工的滿意度,又可為吸引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積累人力資本。
(3)整合營銷觀。以注重企業、顧客、社會三方共同利益為中心的整合營銷觀念認為,企業所有部門為服務于顧客利益而共同工作時,其結果就是整合營銷。它強調企業的各種營銷要素的作用力應統一方向,形成合力,共同為企業的營銷目標服務。
整合營銷觀念對地方政府整合各種資源合力推展勞務輸出活動具有明顯的借鑒意義。如:在勞務需求調研上,應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政府外派機構、勞務中介機構、外出勞務工等各類組織、個人的作用,廣泛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在勞務工技能培訓上,應充分發揮官辦教育機構、官辦培訓機構、民辦培訓機構的功能作用,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廣泛開展勞務技能培訓;在勞務輸出渠道上,應充分發揮政府組織(勞動就業管理、工會、婦聯等部門)、勞務中介組織、外出勞務工協會或社團組織在勞務工與用工方之間的“橋梁”作用,拓寬勞務工的分銷渠道;在外出務工者勞動權益維護方面,應充分發揮政府組織(勞動就業管理、工會、婦聯、共青團、法院等部門),以及外出務工者群體中的黨組織、民間社團組織的作用,多途徑、多渠道地構筑外出務工者維權網。
“民工荒”源于供求結構失衡
“民工荒”并不意味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供大于求狀況發生了逆轉,并非真的“荒”。其實質是由于勞動力需求結構發生變動而勞動力供給結構無法及時作出相應調整,致使勞動力的有效供給尤其是技能型民工滿足不了勞動力需求而造成崗位空缺?!懊窆せ摹备嗟氖潜憩F為知識型、技能型民工供求失衡型“民工荒”和民工供求信息不對稱型“民工荒”?!懊窆せ摹碑a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工荒”的根源是“權利荒”。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早在1960年就指出,農民也是理性的“經濟人”。工資報酬缺乏吸引力(如工資過低、工資拖欠、不繳社會保險等)以及勞動條件差(如勞動環境惡劣、加班時間長、工傷事故頻繁等)是引致“民工荒”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民工荒”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勞技荒”。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用工單位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受過專業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的知識型、技能型勞務工供給不能有效地滿足用工者的需求,引致技術工、熟練工的短缺。
因此,“民工荒”的實質是“教育荒”。技能型、高素質崗位人才的供給短缺也凸現出我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不足。而教育領域的高昂收費又造成了務工農民和貧困人口接受教育的高門檻,形成民工群體的“教育荒”。
湖北需要推進勞務品牌建設
湖北省作為一個農村剩余勞動力富余大省、勞務輸出大省,應該樹立勞務營銷理論,實現勞務經濟的新突破。其重點和難點是: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1)建立完善勞務輸出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構筑健全的工作體系。鑒于勞務信息收集與、勞務培訓、工作崗位安排、勞務權益維護等工作分屬不同職能部門管轄,缺乏有機的協調,應加速組建勞務輸出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加強勞務經濟發展規劃的編制、執行以及信息工作,將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等工作納入各級領導干部的目標考核管理,藉此提高對勞務輸出的宏觀調控力度。
(2)構筑多元化的勞務輸出渠道網,創建穩定的勞務輸入基地;健全完善勞務教育體系,推進勞務品牌建設。外出務工者的技能、素質是勞務產品的核心,政府應按照勞務用工需求,健全培訓體系,增強培訓力度,提高勞務產品的質量,促使勞務工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知識型”轉變。要借鑒四川“川妹子”家政、陜西“米脂婆姨”家政及“寶雞技工”等外省勞務品牌建設經驗,加強勞務品牌建設,強化勞務品牌效應,依靠勞務品牌帶動更多的富余勞動力轉移。要大力宣傳和表彰湖北外出勞務工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對全省外出勞務工產生示范效應,樹立湖北外出勞務工的良好形象。
(3)建立健全勞務輸出全程服務體系。充分利用政府組織、勞務中介組織、民間社團組織的資源優勢,樹立類似于市場營銷學中的“銷售服務”理念的勞務輸出全程服務理念。即:在打工前(“售前”)向外出勞務工提供用工需求信息服務和勞動技能素質培訓服務;在打工中(“售中”)向外出勞務工提供維權服務,如指導簽訂勞務用工合同、幫助追討被雇主拖欠的工資、工傷醫療及賠償、“留守子女”教育服務與權利維護服務、農村責任田轉包服務等;在打工后(“售后”)要創造條件激發外出勞務工的創業熱情,鼓勵、引導外出勞務工“返鄉創業”,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