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稅取消后鄉鎮管理體制遇到的問題

時間:2022-02-19 03:20:00

導語:農業稅取消后鄉鎮管理體制遇到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稅取消后鄉鎮管理體制遇到的問題

鄉村出現的新問題

鄉鎮和村這兩級組織各自都具有兩種職能,一是為本社區居民提供公共產品,鄉鎮、村兩級組織有責任為本社區居民提供適合其規模范圍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務。二是執行從中央到省、市(地)、縣布置下來的各項任務。履行這兩種職能都需要財力為保障。稅費改革以來,因減免農業稅而各地減少的財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予以補助。2003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305億元,2004年為了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中央財政轉移支付510億元。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2005年用于這方面的支出將達到664億元。而稅費改革之前政府和村社區組織通過農業稅、農業特產稅、“三提”、“五統”及攤派實際上從農民那里每年要收1500億元—1600億元,稅費改革盡管有鄉鎮機構、農村教育的配套改革,但財政缺口仍較大,鄉村兩級的財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正稅除費”的改革時,由于稅率提高,農業稅增加的部分留給了鄉鎮,村級減收較大。而取消農業特產稅和農業稅,徹底拆除了收費的平臺,執行從中央到省、地、縣布置下來的各項任務的功能相對弱化;但鄉鎮、村兩級自身財力匱乏和為本社區居民提供公共產品能力不足的問題凸顯出來。

解決鄉村問題的對策

這些年,黨中央一直非常重視減輕農民負擔的工作,也發了不少文件。雖然農民的負擔有所減輕,但這個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加重農民負擔的事在一些地方仍然時有發生。究其原因,現在農村鄉鎮一級機構臃腫是個重要原因。因為機構臃腫,“吃皇糧”的人自然要增加,而經濟發展速度又跟不上機構膨脹的速度,財政緊張,就只能變著法地伸手找農民要。我們現在的干部和機構的規模,不僅是建國以來最大的,恐怕在歷史上也是最大的。長期下去,不僅農民不堪重負,而且勢必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甚至會成為產生腐敗的重要土壤。因此,加快鄉鎮機構改革步伐刻不容緩。

(一)加快鄉鎮機構改革步伐

取消農業稅后,明顯減輕農民負擔,鄉鎮政府收入也會隨之減少。要保證改革后鄉鎮政權機構的正常運轉,除了上級財政的必要轉移支付補助外,必須對鄉鎮機構進行精簡,歸并設置過多、過散的事業單位,壓縮鄉鎮行政和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清退各類臨時人員,裁減超編人員,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在不影響社會穩定和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適當撤并規模過小的鄉鎮,把鄉鎮開支正真減下來,以利于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

山東省鄉鎮機構改革重點圍繞規范機構設置和精簡人員編制進行,優化結構、完善功能、建立精簡高效的鄉鎮黨政機構。鄉鎮黨委、政府機構將合并設置,中心鎮、8萬人口以上的鄉鎮黨委、政府,一般設置3—4個綜合性辦公室,包括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掛計劃生育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牌子)等;其他鄉鎮一般設置黨政辦公室(掛計劃生育辦公室牌子),并設必要的助理員,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只設必要的助理員。綜合性辦公室負責人由鄉鎮黨政領導兼任。鄉鎮以下不設立管區等管理層次。

根據中央和省里的有關政策規定,鄉鎮人大主席一般由鄉鎮黨委書記兼任,也可以專職擔任。鄉鎮一般不設政協機構。鄉鎮工作人員兼管工會工作。

鄉鎮黨政機關人員將精簡編制,中心鎮、8萬人口以上的鄉鎮核定45人左右,5萬人口以下的鄉鎮35人左右,其他鄉鎮40人左右。鄉鎮行政編制的使用范圍包括:鄉鎮黨委、人大、政府和共青團、婦聯、人民武裝部的工作人員。鄉鎮黨政領導提倡交叉任職。鄉鎮黨委一般由5—7人組成,其中書記1人,副書記2—3人,1名副書記兼任紀檢書記。中心鄉鎮、8萬人口以上的鄉鎮政府設鄉鎮長1人,副鄉鎮長1—2人。

據了解,因為屬于分級管理,現在鄉鎮機構超編多在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的改革是鄉鎮機構改革的重點。按照計劃,山東省鄉鎮財政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精簡至平均每個鄉鎮35人。其中,中心鎮、8萬人口以上的鄉鎮核定40人左右,5萬人口以下的鄉鎮核定30人左右,其他鄉鎮核定35人左右。下一步,山東省不再設自收自支的事業性單位,這些單位將走向社會,辦一些經營性的實體。

另外,為減輕基層財政負擔,確保農村稅費改革后村級政權正常運轉,山東省綜合采取多項措施,大力精簡村級干部。截止到目前,全省已完成換屆村“兩委”成員總數比上屆減少10.96萬余人,減幅達27.8%。村級組織明顯消腫,經費大減,政權鞏固,村級機構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山東省明確提出,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率要達到70%以上,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一人兼”比率要達到80%以上,有條件的地方兼職比率可以再高一些。目前,全省已完成換屆選舉的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率達到74.8%,支部書記、村主任“一人兼”比例達到88.6%,分別比上屆提高12.4和29.8個百分點。

目前各地積極探索實行“聯村自治”,在不改變原村莊債權、債務、合同和生產資料、資源所有權,不撤村并莊的情況下,由幾個村聯合組建一套班子,減少村級組織設置。目前,全省已建立1248個聯合黨支部。鼓勵和支持經濟強村依法兼并弱村、小村,減少村干部職數。各地嚴控“村官”財政補貼支出。據悉,1000人以下的村享受補貼的,不超過3人:1000至2000人的村,不超過4人;2000人以上的村,不超過5人。

(二)提高鄉村干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1.堅持以人為本,在選好配強“一把手”,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上重點突破。按照“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要求,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選好配強“一把手”。緊緊抓住農業稅取消后鄉級機關富余人員增多,村級領導班子年齡老化、宗旨淡化、能力弱化的實際,大力選派符合條件的鄉干部到村任職,充實一批能經營、善管理、會服務的優秀人才??蓪嵭写妩h支部書記由鄉機關干部兼任。鄉干部到村兼職,工資渠道不變,管理方式不變,工作地點在村上。選拔村主任要引入競爭機制,動員組織大中專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鄉村專業大戶、民營企業主中的優秀分子參與競選。

2.強化分類指導,提高服務質量。從各地實際出發,堅持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在培育支柱產業、調整產業化布局上狠下功夫。緊緊圍繞區位優勢和當地主導產業的發展趨勢選擇項目,宜農則農,宜畜則畜,宜林則林,克服農戶信息不靈、技術缺乏等弱點,提高發展效益。以創建黨員科技示范戶、基層干部示范服務基地為重點,積極開展科技推廣和服務,實施“黨員電教致富工程”、“支部加協會”等行之有效的活動,促進農民增收,增強支部活力。

3.深化基層民主管理。一是建立健全鄉村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堅持定期召開鄉鎮黨代會、人代會、村支委會、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制度,認真實行黨員議事和人民代表議事制度。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法定程序報告工作,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誠懇接受批評。二是堅持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包括經費使用和管理、宅基地審批、承包合同調整、村集體經濟開支、計劃生育指標確定、干部目標責任等,都要定期向群眾公布,耐心向群眾解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三是推行民主評議黨員、民主評議干部和群眾滿意度測評制度,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四是按照合法性、廣泛性、實效性的原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堅持有章可循,按章辦事。五是堅持和完善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按期換屆的選舉制度。堅持原則,履行程序,擴大民主,遵守紀律,真正把群眾基礎好、適應能力強、有本領帶頭致富、有能力帶領致富的人選拔到村干部崗位上來。

采取多種措施,支持農業和農民

長期以來,實行以農養政和以農促工的政策,中國農民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全面取消農業稅以后,將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中國農民將會在四個方面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一是勞務貢獻,大量新增勞動力進入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支持國家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二是產品貢獻,農民對農業投入更大的熱情,通過辛勤的勞動,保證巨大的社會需求;三是市場貢獻,隨著農村購買力的提高,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將成為中國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強大支撐;四是資本貢獻,農民收入增加的積累,將成為擴大再生產的巨大資本。因此,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在取消農業稅以后,加大支持“三農”的力度,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農村財政工作重心由過去向農民收錢,變為向農民發錢,把種糧補貼、農機補貼、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送到農民手中。同時,要進一步提高支農資金的比例,以此來拉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新的生產關系的形成。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增收減負已成了解決城鄉貧富懸殊問題的一致共識。當稅收減免、農產品價格上漲已基本沒有多大空間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尋找其他的途徑。近幾年我國財政收入一直穩步快速增長,2004年更是有史以來財政增幅最大、增速最快的一年,一年增收5300億元,在國庫相對充盈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加大財政對農村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將多增收的一部分直接補貼給廣大農民。

近日,山東章丘市宣布,從今秋新學期起,免除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在校生的雜費。這在山東省尚屬首例,這也是繼去年初章丘市率先在全省免除農業稅后,為老百姓辦的又一件實事。

山東章丘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共有10.6萬多人,按照濟南市執行的中小學雜費標準測算,今年章丘市將免除雜費金額達2454萬元。除免除全部雜費外,章丘市將免除家庭困難學生的課本費和書本費,并給予每人月均30元的生活補貼。據了解,當前章丘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有八成以上為農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