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稅減免后應強化村級財務管理

時間:2022-02-19 03:40:00

導語:農業稅減免后應強化村級財務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稅減免后應強化村級財務管理

一、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來,各級不斷重視并加強對農村財務的管理,推行了村賬站審、村級招待費零管理、村“兩委”交叉任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向個方面:

(一)稅費改革特別是減免農業稅后,村級收明顯減少。據筆者調查,稅費改革前,某縣村級提留疏入為2848.63萬元,村平均收入為6.1萬元。稅費改革后,特別是隨著農業稅的逐步減免,村級收入將明顯減少。國家對村級的轉移支付資金有限,“一事一議”籌資又不能作為村級固定收,因而多數村的村級收入難以保證村級正常經費開支。

(二)財務制度執行不嚴。主要表現為:一是以支代收。目前,很多村實行村干部包組收稅費的辦法,這本是一項好措施,但也使一部分村干部將所收稅費自行開支,年終用發票和工資抵扣。二是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和村級財務制度明文規定,賬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攬了會計,出納之職,直接經手現金的收支,包辦代管,一人說了算,會計、出納形同虛設。三是白條支出。從筆者調查的幾個村來看,很多開支“白條”現象嚴重。

(三)村級債務重,財務管理混亂。目前,村級債務重,負債面廣,邊化解邊新增的問題突出。據筆都對某鎮一個村級財務管理情況的調查,截至2003年底,該村級債務110萬元,平均每人0.165萬元,其中:兩年以上的欠稅占70%,基本是呆賬;無頭賬約占10%;有部分欠款是1980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親屬借支比重較大。會計科目設置不規范,不能正確反映財務收支情況,也不便于群眾監督。

(四)財會人員隊伍不穩定,業務水平低。目前部分村的財會人員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親信。每逢村“兩委”換屆,出納,會計也跟著換。另外,會計人員普遍年齡老化,學歷偏低。由于年輕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適人選,致使一些業務生疏的財會人員無證上崗。

二、強化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提高鄉村干部對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鄉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擺正關系,搞好財務管理。要把加強財務管理放在密切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來認識,積極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新途徑、新辦法,著力解決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財觀念不強的問題。

(二)精干隊伍、規范管理,逐步推行農村會計制。農村稅費改革后,每個行政村干部配備要減少,村級財務工作量也會相對減少,如果再專設村會計和出納既無必要,也會相應增加村級支出。因此,逐步減免農業稅后,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是逐步推行農村會計制。即在不改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的前提下,以鄉鎮為單位建立農村會計中心。農村會計中心應為非營利性的中介服務組織,隸屬鄉鎮經管站。會計中心可高主管會計1人,會計若干人,每個會計負責5、6個行政村的會計事務。各村與會計中心簽訂會計委托協議后,取消村會計,只設1名報賬員。會計中心實行抵償服務,村級按“兩附加”的一定比例承擔一部分服務費,主要用于辦公開支。

(三)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保證財務工作有序進行。根據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財務工作的新特點,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實現規范化,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一是收支預算制度。每年年初,各行政村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編制村級財務收支預算方案,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并經鄉鎮經管站審核,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批后執行。二是資金管理制度。農村稅費改革后,村級集體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稅附加,這屬于村集體資金,應全額撥付到村,在鄉鎮會計中心專戶儲存,由鄉鎮經管站負責監督管理。除此之外的其他收入,如項目發包收入、“一事一議”籌資、國家對村轉移支付資金等,也應在鄉鎮會計中心專戶儲存,按照“收入全交、支出核撥、收支兩條線”的辦法進行管理。三是費用管理制度。村級費用要定項限額,實行實報與無票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辦法。要按照村級規模和經濟發展情況,核定村級總費用和各單項開支的限額標準。取消村級招待費,并逐步推行村干部含費工資制,將會議費、辦公費等定額包干到人,超支自理,實行無票據管理。對于村級公益性和生產性支出應嚴格按財務手續實報實銷。四是賬據管理制度。在村級財務管理中,應按照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到規范化管理,達到“四統一”:統一會計科目和賬據表冊;村級收支票據統一在會計中心“領、用、存”;統一會計年度,統一使用借貸記賬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強化財會隊伍建設,夯實財務管理基礎,建立一支業務素質高、政治思想過硬、作風優良的農村財會隊伍是搞好農村財務管理的前提。推行鄉鎮會計制后,應從三個方面抓好農村財會隊伍的建設:一是選撥一批業務水平高、工作責任心強、年紀較輕的人擔任會計工作,建立一支以中表年為主、適應新形勢需要的農村財會隊伍。二是加強對會計的管理,鄉鎮經管站對會計實行目標管理制。其報酬與工作實績掛鉤,嚴格獎懲制度對違規違紀、嚴重失職的會計人員要嚴肅處理。三是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要采取措施,不斷地對會計人員進行曲思想品德、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法規法紀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激發他們愛崗敬業的熱情,自覺抵制不良行為。同時,要抓好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通過繼續教育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對農村會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輔導,不斷充實更新知識,提高其業務水平。

(五)做好村級債務的化解工作。根據農村稅費改革特別是逐步減免農業稅的新形勢,在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及時做好村級債務的化解工作。一是對村集體債務進行清查,并根據其形成原因進行分類處置:以村名議為企業借貸形成的債務,應劃歸相關企業承擔;對村集體與往來單位或個人形成的債務,要實行對口劃轉;對因生產性設施建設或共同生產性投入形成的債務,經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討論通過后,可從“一事一議”籌資中解決一部分。二是盤活現有集體存量資產和資源。村集體現有的企業、基地、閑置房產和“四荒”等資源,應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拍賣、轉讓、合作經營、租賃經營等,以籌集資金清償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