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稅全免后應注意農村土地承包中存在問題

時間:2022-02-19 03:48:00

導語:農業稅全免后應注意農村土地承包中存在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稅全免后應注意農村土地承包中存在問題

2005年,安徽省在國家將農業稅稅率統一降至2%、以及對扶貧工作重點縣實行免征農業稅試點的基礎上,在全省范圍內取消農業稅。這是我省自費提前一年進行的改革,同時2005年我省糧食直補資金將增加1.85億元,糧補資金總共達到8.65億元,良種補貼和大型農機具的補貼力度也將持續加大。農業稅的取消和國家農業補貼力度的加大對于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無疑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當前我省的具體情況,尤其是土地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農業稅的取消可能會引起土地糾紛,值得我們提起重視。

農業稅全免之后農民的種糧收益增加,再加上各種補貼力度的加大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對農業的重視程度,增加了農民土地經營的預期收益,土地又重新成了農民的香餑餑。使得以前放棄土地或沒有土地的農民紛紛要地,許多地方出現土地糾紛。這些要地的農戶有的是將土地流轉出去的,有的是二輪土地承包時因嫌稅費過高沒有要地的,有的是外出打工后自動放棄土地承包權的,有的是新添了勞力或新增人口的,有的是按照二輪承包時的政策不應分地的等,尤其是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返鄉要地的現象最為普遍。

這種情況一方面不利于我省農業的規?;洜I。我省本來就是人多地少的省份,2003年我省戶均耕地面積僅4.64畝,并且土地大多不成片,不集中,分散化經營嚴重。前幾年土地經營收益下降,大量勞動力放棄農業經營紛紛外出,一定數量的土地得以流轉出來,使土地有所集中,土地的規模經營效應有所體現。但是由于最近農業稅減免各方面利農措施的實施,農民的土地經營預期收益增加,不少原先放棄土地經營的農戶又重新開始經營土地,使得原先已經流轉出去的土地又回到分散的小農戶手中。分散的小農經營勢頭有所增加,不利于農業生產效益的進一步提高。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承包管理本身存在的問題,將導致土地糾紛日益增多。據調查,約有6%的農戶沒有簽訂二輪承包合同,還有一部分存在著二輪承包合同管理不善的問題。甚至有的地方農民缺乏對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重要性認識,導致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遺失。這都會為土地糾紛埋下大的隱患。

還有就是土地制度的設計問題。土地承包法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地的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延長。但是現實中由于集體內成員邊界不穩定,成員的增減變動較大,而且新增成員具有“天賦資源權"和法定的"公平、公開、公正"的承包權,因此,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與"承包地關系變更”的矛盾始終存在。這將給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增加難度,并且有進一步激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