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農民合作組織的現狀、問題及走勢

時間:2022-02-19 05:21:00

導語:中國專業農民合作組織的現狀、問題及走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專業農民合作組織的現狀、問題及走勢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非盈利性經濟組織自愿組織

一、產生與發展

70年代末以來,在中國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商品性專業農戶的出現,是這個時期農村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

專業農戶首先遇到的矛盾是,超小規模的農戶經營與市場對接時出現的過高銷售成本。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農村社會化服務的人及組織。他們在為專業農戶提供服務的同時,大大降低了銷售成本,受到了專業農戶的歡迎。據我們在湖南安鄉縣300個農戶的調查,商業性專業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強度是自給性農戶的19.8倍。

經濟全球化及全球貿易自由化又給剛剛切入市場經濟的我國專業化農戶以新的挑戰。這些技術含量尚低、商品質量還不高、成本高的農產品面對國外大規?,F代化農場的激烈競爭,迫使中國專業農戶在產前、產中、產后組織起來,改善自己的處境。

在中國農村從事社會化服務的組織,大體上有:

·國家興辦的社會化服務組織

·政府職能部門興辦的社會化服務組織

·社區性經濟合作組織

·個體及私營服務組織

·專業農民合作組織

最后一類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特別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與興趣。它是農民按專業真正自愿組織起來的、自主經營的農民組織;是為了解決走向市場中遇到的困難而聯合起來的非盈利性經濟組織,領導成員在勞動農民中選舉產生并接受社員監督,重大決策按一人一票由全體成員決定;向社員提供有償服務,盈利除用于積累及公益外返回給社員。可見,這是一種迄今為止與過去任何一種社會化服務組織都不相同的嶄新組織,它的主要特點和優點就在于它是農民自己組織起來實行自我服務的利益共同體,有福共享,有難同擔,成為中國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種組織形式。

專業農民合作組織的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很快顯示出明顯的優勢:

第一、過去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主要集中在從事糧、棉、油、煙等大宗農產品上,并牢固地占據了市場。專業農戶所從事的新興產業如:蔬菜、果品、家禽、水產、牛奶及特產品,在社會化服務上是個空白的地帶,專業農民合作組織很快就在這個領域構筑了自己的陣地。

第二、其它社會化服務組織由于體制上的原因,效率低下,服務成本高,不能滿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專業農戶的要求,這為專業化農民合作組織提供了極好的機遇。

第三、農民在生產和流通領域流失的經濟利益,在農民自己聯合起來的合作組織框架的捍衛下,得到了扭轉。據典型調查顯示,農民和國營食品公司在生豬業生產和流通領域的每百元投入的利潤分配為17.8元∶29.4元;瓜農與個體商業戶每勞動日利潤分別為5.17元和59.4元。在農民合作組織的運作下,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二、現狀問題

專業化農業合作組織建立后,不論就經濟及社會效益來說,都還較高。

就經濟效益來說,加入專業農民合作組織的農民比從事同一行但并未參加合作組織的農民增加了收入。山東萊蕪市方下鎮連續七年的資料表明,一般都要高30%~40%左右。

合作組織之所以能增加農民收入,主要是:①增加了產出:這是因為深化了勞動分工,提高了規模效益,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普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推進了產品的深加工及多次增值;農產品的產前、產后受益從過去的農外受益者手中轉到了農民手中;降低了市場風險;避免了同行業間的惡性競爭帶來的損失。②減少了開支:批量購進和銷出,降低了成本;服務組織和農戶的關系簡化和固定化了,節省了內部交易費用和外部交易費用。

除經濟效益外,社會效益也十分顯著:

·專業農民合作組織通過服務,把專業大戶和一般專業戶,專業戶和一般農戶聯結起來,形成了“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的擴散效應。推動了整個社會的專業化和規模經營,加速了農民參與全球化的進程。

·原有生產部門的擴大和新的服務產業部門的建立,開辟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門路。

·通過與社員簽定生產服務合同,指導社員的生產,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市場供需平衡。

·打破壟斷,農民第一次真正作為產業的主人,平起平座地和各地組織競爭,迫使其它社會化服務組織降低服務索費,把經濟利益留給農民。農民也在合作實踐活動中經受了市場洗禮,保護了自身利益、得到了民主培訓。

但是,專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目前處境并不十分美妙。

從內部來說,它因為是在“空地”上建立起來的,與其他社會化服務組織相比,經濟實力十分單薄,既缺資金、信息、技術;又缺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特別是資金欠缺,難以把諸多服務要素整合起來,進入服務。結果是:①投資較大的經濟實體和加工、儲藏等環節無法介入;②風險較大的服務環節如銷售,只能采取代售而無法壟斷,服務利潤難以成規模地積聚;③服務范圍只限于需要資金不多的項目,如技術、信息。因此,優越性還不能充分發揮,在農民中的知名度還不大,組織及運作都很不規范。目前,真正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說還十分罕見。

從外部來說,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一建立就面對已經經營了幾十年、具有強大經濟實力和多方面社會聯系的其他眾多社會化服務組織,后者把觸角延伸到廣大農村,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爭奪基本群眾。他們還憑借自己的專業經驗進入其領導班子。利用資金優勢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內部投資,建立諸如儲藏、加工、運輸等經濟實體,從中獲利。這樣做從目前來看,是雙方的共同需求,合作社可以獲得資金資源發展服務項目。而其他社會化服務組織可以充分利用合作社與農民之間的天然緊密聯系,獲得經濟利益。這是目前比較普遍存在于專業農業合作社內部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現象的經濟根源。

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正在其他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夾縫中生存和發展,前途還難以逆料??赡艿慕Y果是:

第一、專業農戶逐步掌握專業技術和信息,喪失對長期停留在以技術和信息服務為主的專業農民合作社的吸引力,專業農民合作社難以避免最后解體的命運。

第二、憑借自身的生命力,通過不斷擴大服務項目以滿足農民的需要,積累資金,擴大再生產,鞏固和壯大自己。目前,已有一批專業農民合作社可喜地走上了這條道路。

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走勢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育和完善,以及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今后的走勢是:農業專業合作社將進一步規范化。

目前,有一種看法,似乎在合作社的創建期,是否規范并不重要,可以留待以后逐步解決。這是不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否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靠的是它和農民的天然聯系和在經濟上與農民結成的利益共同體,這一其他社會化服務組織所不具備的特殊優勢。要進一步發揮這一優勢的關鍵,就是實行合作社的規范化。規范化程度越高,合作社的優勢就越能集中地得到體現,就越能立于不敗之地。這是決定合作社未來發展的生命攸關的重大問題。

我們在陜西的調查表明,80%的農民強烈要求合作社規范化,其中特別迫切要求的是:大事要由社員大會或代表大會說了算,而不是少數人說了算;要求利潤返還給社員并定期公布帳目。可見,農民首先關心的是自己的權利和經濟利益,只要兩者都得到保障,合作社才能得到社員的擁護,并能得到健康發展。

規范化過程中另一個需要處理的重大問題是產權。一般說來,多種經濟成分在一個企業內部并存所引發的摩擦和矛盾是很多的,時間拖得越長就越難以得到解決。假使糾紛深及企業性質的變更,更是引發存亡問題,要采取十分慎重的態度,不能光遷就眼前的短期利益。除非合作社的自身合作經濟的實力已有一定的基礎,產權關系及其各自在經濟上的實現十分明晰的條件下,多種經濟成分在一個企業內部并存才是可以被接受的。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將成為政府職能轉變后實施國家農業政策的有力助手。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確立,政府直接組織經濟的職能正在退出歷史舞臺,轉變為主要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服務。這就要求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功能,成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過去由政府承擔的直接組織生產的功能,轉移到由企業、中介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來承擔。

在國外,合作社、社會服務組織及非政府組織承擔了許多由國家承擔的職能。例如,發展農業某些新興產業的扶持政策的實施,鼓勵民間發展對農業貸款的實施,對弱勢產業的直接補貼政策的實施、實施綠箱政策對農戶農產品質量及綠色環境事業的扶持安排的實施、鼓勵民間出口政策的實施等等,都委托民間組織實施并取得了比政府直接實施要好得多的效果。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也會和其民間組織一樣,將成為執行國家農業政策的得力助手,成為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積極力量。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但應作為經濟組織發揮作用,并應在政治上成為政府與農民間的橋梁。

農民合作組織是農民的自組織,最接近農民群眾,最了解農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心聲。最近,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執政指導思想和提高政府執政能力的新條件下,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其他民間組織提供了在政治上發揮積極作用的廣闊空間?!耙匀藶楸尽闭f到底,就是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不斷提高群眾的物質和文化需求,而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多方面收集人民群眾的信息,包括他們的心聲,需求、問題、建議等等,作為施政及提高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根據。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民間組織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先在政治上充當了政府和農民間橋梁,推動了“公共權力社會化、民主化、公開化、廉潔化,使政府成為一個能夠全面回應人民訴求和接受人民監督的政府”。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