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翻越這道坎--解決“三農”問題是重中之重
時間:2022-02-19 05:52:00
導語:必須翻越這道坎--解決“三農”問題是重中之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農”問題事關全局
所謂“三農”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有關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近13億人口中,有9億多在農村,農民占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在我們這個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所處地位舉足輕重,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壞,關系我們整個事業是否有鞏固的基礎。
在新形勢下,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更加重視“三農”問題,明確提出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此強調“三農”問題的重要地位,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為天,吃飯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糧,心中不慌。吃飯沒有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就目前情況看,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能夠保證,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仍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我國人口基數太大,而且還在增加。隨著人口的增長,對糧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我國人均可耕地面積還在不斷減少。任何時候,中國人民的飯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國人必須養活自己?!叭r”問題不解決好,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沒有保證。
其次,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確保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我國,如果沒有2/3以上農村人口的穩定,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穩定;如果沒有農民對社會穩定的大力支持,整個社會的穩定只能是空中樓閣。如果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只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保證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穩定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國家的長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第三,解決好“三農”問題,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需要。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目標。對照這個目標,目前最大的差距在農村;實現這個目標,最繁重、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梢哉f,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希望也在農村。
成績很大隱憂不少
改革開放以后,中央一再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20多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幾千年溫飽難保的中國農民終于走出了貧困、邁向了小康,為我國順利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農業和農村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農民增收困難。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據統計,1997—2003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只增加695.9元,不到城鎮居民收入增量的1/5;1997-2003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最高的年份增長4.8%,最低的年份只增長2.1%,年均增長4%,年均增長速度不到城鎮居民的一半。
二是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20世紀80年代中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1.8:1;90年代中后期擴大到2.5:1;2003年進一步擴大到3.2:1。如果考慮到城市居民在住房、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的國家補貼,考慮到農民家庭收入包括要交納的稅費,以及用作生產資料的投入,實際差距約為5:1—6:1。
三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純農戶收入增長更為困難?,F在,農民收入的構成為:來自非農產業的比重接近一半,工資性收入占1/3,工資性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到80%左右,來自非農產業和進城務工的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過去幾年中,由于不少農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導致農民來自農業的收入額減少,使以農為主的純農戶的收入增長尤其困難。
破解難題要靠增收
解決好“三農”問題,最緊迫的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中心任務和基本目標。2004年新年伊始,中央正式了關于增加農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黨和政府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農民增收:
一是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針。“多予”,就是進一步增加對農業的投入,逐步形成國家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同時建立健全資金使用和管理機制,使國家投入的資金產生最大效益;“少取”,就是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放活”,就是繼續深化農村改革,清除一切束縛和障礙,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要堅持從農業內部、農村內部和農村外部三個層面同時入手。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增加外出務工收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強農村基礎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減負提供體制保障;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和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全面提高農民素質。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采取各種嚴厲措施,堅決查處損害“三農”的行為。
三是抓關鍵,把中央關于做好“三農”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到實處,確保在貫徹執行中不縮水、不走樣。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進一步改進作風,大力弘揚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精神,熱愛農村工作,心系農民群眾,在感情上貼近廣大農民,在工作中依靠廣大農民,全心全意為農民群眾謀利益,帶領農民群眾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各行各業都要拿出實際行動來,真情關愛農民,真誠對待農民,真心幫助農民,努力營造支農護農的良好氛圍。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從長遠發展來看,解決“三農”問題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靠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是我們黨深刻總結處理城鄉關系的經驗教訓而提出的大思路、大舉措,既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又是增強城市發展后勁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