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農民增收的推進器

時間:2022-02-19 06:41:00

導語:龍頭企業:農民增收的推進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實踐證明,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背景下,龍頭企業通過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有機結合起來,與農民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對提高農民收入有著重要作用。同志指出,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同志也強調,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構建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的高效農業產業體系。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大力發揮龍頭企業的優勢與作用。

引導農民走向市場。我國農村的基本情況是人多地少,農戶生產規模小,經濟實力不強,難以抵御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實現農業產業化和農民增收,不可能單純依靠擴大土地經營規模,而應由龍頭企業同千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分散的家庭經營同市場需求有機聯系起來。在生產、經營和銷售過程中,龍頭企業與農戶已摸索出幾種利益聯結方式:一是“公司+農戶”,即農戶獨立組織生產,龍頭企業收購農戶的產品,主要通過市場進行交易;二是共同組建生產基地,企業負責種苗、技術、銷售,農戶負責生產管理,產品由企業以保護價收購;三是企業與農戶雙方以入股、參股的形式,結成利益相關的共同體,股權紅利成為最主要的利益調節器。龍頭企業通過這些組織形式,在農戶與市場之間架起了橋梁,帶動農民結成專業生產聯合體,建立起大規模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延長了產業鏈,不僅有助于吸納、整合各種生產要素,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而且有助于在小規模家庭經營的基礎上規避各種風險,提高農業的整體規模效益。

提高農業競爭力。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在相當程度上是社會效益高、經濟效益低的弱質產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必然向比較效益高的非農產業流動,使農業處于投入嚴重不足、發展缺乏后勁的困境。龍頭企業通過組織農戶實行專業化、標準化和規?;a,充分發揮家庭經營和農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依靠精深加工和提高科技含量,提高農業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不僅豐富了企業為農戶服務的內容,提高了服務水平,而且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實現了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不僅使農民得到了種植業、養殖業的收入,而且還分享到加工業和服務業的部分利潤,從而大大提高了優勢農產品的競爭能力和農業的比較效益。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促進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龍頭企業促進了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把農業生產與城市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不僅保證了農產品的銷售和城市的供應,而且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城鄉間的流動。它一方面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向農村鄉鎮的擴散,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推進農村工業化;另一方面又吸引城市的技術、資金、人才和設備,促進了城鄉之間的經濟交融。這種經濟聯合,可以使城鄉優勢得到互補,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吸引金融資本向農村流動,有利于農村金融市場的發育。

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由于目前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相對滯后,城鎮在安排城鎮勞動力就業上已面臨沉重壓力,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更加有限,因而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村的非農產業將是吸收農業富余勞動力的主要領域。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可以大大拓寬農民的就業門路,在生產、加工、運輸、倉儲、銷售等各個環節吸納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分流和就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