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的對比調查
時間:2022-05-26 05:24:00
導語:關于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的對比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二十世紀末,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進入新世紀后,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近1.4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1%。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在老年人口基數增大、人口老齡化加快而且發展不平衡的條件下,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老齡事業的發展,是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而生活在中國農村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是否在改革開放,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得到改善,還存在哪些問題,不同地區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態的差異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對于建設和諧社會,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有研究意義。
【關鍵詞】:贍養差距政府與老人保障期望
【正文】:一.方橋村與喜神村基本概況
1.方橋村,位于成都市郫縣安靖鎮,面積2800畝.人口2600多.一共分為11個小社.村每年收入30多萬,主要來源于房租,企業稅收,上級轉移等.村里設書記,主任,會計,婦女主任各一名,下設5-7名名聯絡隊員和治保.
2.喜神村,內江市隆昌縣響石鎮,面積691畝,人口737.有村民小組6個.村每年收入不到一萬,主要來源于企業占地等.村里設書記,主任,會計各一名.
二.老年人與子女的關系調查
“養兒防老”是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期盼之一。不過子女長大后是否愿意贍養自己的父母,則取決于自己良心,收入等因素的影響,在我對兩個村子的調查中,還發現是否贍養父母也受到當地風俗習慣的影響,具有地域特征。在方橋村與喜神村,老年人的贍養問題就出現了不同的情況.
在方橋村,年輕人一般都會自覺承擔起撫養老人的義務,許多老年人對子女表示滿意.有的子女與老人同住同食,在外的兒女也會定期或不定期的回家看望,給老年人零花錢等等.接受采訪的年輕人也表示,他們認為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理所應該的.
例如其中一位母親告訴我,她的兒子工作不久,在大唐電器打工(現在未婚),雖然家庭情況不好,但兒子從小就很孝敬父母。如今有了工作,掙的錢都是主動交給父母處理,需要用錢時再找父母索要.
不過,普遍情況下也存在特例:
在走訪中遇到一個70多歲的王婆婆,她有兩兒兩女,老伴幾年前去世了,現在與幺兒同住,女兒們也會回家看望老人.惟獨她的大兒子嫌棄母親沒錢,大媳婦也不愿意贍養老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更影響可大兒子對他老父母的態度。大兒和兒媳不僅不盡晚輩之責,甚至還辱罵老人。好幾年前,雙方因此自愿斷絕了父子和母子關系.子妹之間也斷絕來往,相互見面不打招呼.但老婆婆并不愿意上法庭告他,只當自己沒有這個兒子.
還有一個死了老伴的老婆婆,一個人住在土房里,年紀已經很大了,出于生活所迫,還得帶著老花鏡坐在房外,借著白日光,編織麻線,以此賺點錢過活。而她并不是沒有子女,她的兩個兒子就住在旁邊相隔幾米的兩層磚房里,卻不把母親接進去贍養,不管母親的生活困苦.
雖然這里的傳統觀念是要贍養父母,而且子女對老年人的生活費普遍實行AA制的給付方式,但在某些問題上,有的子女卻又拘束于傳統狹隘觀念的影響.該村有個60多歲的老婦人死了老伴,之后想再嫁,他的兒子因為這個,就不再贍養她了.
在喜神村當地,老人們說,這里不贍養老人的很多,孝順的只占少數.有住在一起的孩子把飯菜吃完了不留給父母.而其中多為兒子不孝,他們一般會"被媳婦牽著走",甚至有媳婦用"老不死"“臭婆娘”這種不堪入耳的詞語來罵她的丈母娘.不孝子想要老人早點死了,自己可以少事.
在該村所在的響石鎮,我還調查到一位老太太,她已經102歲了,有幾個孩子,卻都不照顧她。更為氣憤的是,兒子和兒媳婦到家來竟連她身上的幾十元錢都要偷偷拿走。老太太一個人租了一間一樓的店面來住,與一只貓相依為命。老太太沒錢,一天只開一頓飯,煮一次飯就可以吃兩三天,她有一年都沒買過肉了。有時隔壁的人送她些肉和菜,她自己舍不得竟更心疼小貓,省下來給它吃了。好在鎮政府看在她老壽星的份上,發了些慰問補助。
喜神村村主任介紹,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是因為當地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素質.還有一個是受社會影響,建立小家庭.再加上當地經濟水平不高(很多年輕人只有選擇外出打工,少數留下種地,村里老年人占40%以上),自己生活都較為拮據,子女就更不愿意負擔老人的生活費.在遇到子女不孝的情況下,老年人傷心也沒有其他辦法,他們一般不會去打官司,最多是找大隊或書記進行協商調解,有的經過勸解以后關系得到了一定改善.
比如有一個老人的四個兒女因為對贍養老人的生活費產生了矛盾,就干脆都不管老人了。老人去找大隊幫忙,經過大隊對各方的調節,最后決定每個子女每月各負擔三十元。子女表示接受并開始承擔老人的贍養義務,這樣老人一個月就有了120元的生活費.
由此可見,不同地區老年人與子女的關系,即子女是否贍養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受了當地傳統風氣的影響,而這種風氣的形成,則又取決于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文化教育水平.
三.老年人的生活來源調查
在對兩個村的調查中,除了有兒女贍養的老年人會收到一些生活費,以及有從政府社會獲得的補助和保險之外,多數老年人仍會進行勞作。方橋村以種植糧食,蔬菜為主,此外當地還有較多園林栽培業。喜神村以種植糧食和喂養家畜為主。
出于習慣,許多老年人仍親自下田耕作,有的是幫助兒女一起干,有的是為不荒廢自己的土地。在喜神村了解到,這里的地很多都還是五六十歲的老人在耕種,甚至有90多歲的老人,腿腳靈活的,還在田里干活。兩個村的農業規模都不是很大,所以老年人收獲的糧食蔬果作物都是首先滿足自己需要,有多余的再拿出去賣。也有老年人找到了副業的工作機會:
在方橋村,一個60多歲的老婆婆開了一家茶館,茶館里還有個小雜貨攤,通過這個她可以賺些小錢花,平時還可以順便在里面聊天娛樂。
芳橋村所在安靖鎮,根據其地理條件和環保要求,定位了四大產業,其中就包括以栽樹園林為一特色的生態休閑建設。發展園林不僅給當地帶來了經濟收入,有利生態環境,也給老年人提供了合適的工作機會。
在芳橋村的蜀景園林,雇傭了一個老公公在里面當守林人。老公共說很滿意這項工作,在園林里守護比較清閑,環境又好,他在園林里歇息的地方是個古雅的木制小屋。而且老板好說話,收入也夠用,他還叫來了同村的一個老頭到這里守門,守門的老頭把他的老伴和剛出生不久的小孫女帶了進來,一邊守林一邊帶孩子,其樂融融。
=喜神村內雖有水泥廠,磚廠,采石場等外來工廠(這里周邊多山,不同與方橋村處于平原),卻不適合老年人工作。該地比較偏僻,也沒有多少其他副業。
四.老年人的文化娛樂方式調查
方橋村和喜神村老人在文化活動的豐富程度上有一定差距。
兩者的相同點在于,打牌,去茶館喝茶聊天是許多老年人的一個休閑方式,這也是四川民間文化的一個特點。相對而言,喜神村的村民打麻將斗地主的比較多,但老年人去玩一般也是打點小錢.而且據了解,現在去打牌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而且少有再象以前那樣會玩一通宵,這與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外打工或忙于耕地有關,而且最近出現物價上漲的趨勢,村民們也就把腰包看得更緊了.因為村里沒有現成的大茶館,有些老人會習慣去鎮上的茶館坐坐。我也去調查了離喜神村4km以外的響石鎮上的茶館,那里生意甚好,清晨六七點就有人去了,白天更是賓客滿坐,去茶館的以男性中老年人居多,有的老人要一杯茶就可以在那兒坐上一天。
在方橋村有幾間茶館,村部里設有鄉村圖書館,計劃生育服務室(協會會員之家),西南交大駐方橋村助學基地,方橋村殘疾人活動室等。今年6月9日交大土木青協還在那里組織了讀書活動和演講比賽。過年的時候也邀請了川劇團,舞龍燈的來表演。村里老人只要每年交5元錢就可以參加老年協會。老年協會在重陽節等節日期間會發送一些物品,或搞個壩壩宴一起吃頓飯,或組織文藝演出。一位村里的老婆婆告訴我,她最近還參加了由老年協會組織的出游,協會包車到附近的風景名勝游玩,憑他們的老年證,門票等都是免費的。大隊上也有組織老年人在一起練習跳舞,跳秧歌,打腰鼓和舞龍燈,最多時達到100多人。練好了他們過節會在村里村外演出。從前年開始,每星期三都會有半天,這些老年人聚在一起練習文藝項目。而方橋村離犀浦鎮,安靖鎮,團結鎮都很近,鎮上各類設施比較齊全。對于方橋村的老年人,他們生活休閑的方式和場所的選擇余地更大。
在喜神村,調查到其所在響石鎮上有一個老年協會,但由于宣傳和距離等原因,村里很多老年人都不知道也沒有參加。除此,村里沒有文藝隊,也未組織文藝演出。有老人建議在村上修建一個文化休閑場所,老年人平時可以去那里看看書,聊聊天,還有喜歡運動的老人建議開辟一塊空地可以打打球。但由于資金和眾口難調的原因,一直未能響應落實。當地老年人也覺得生活有點枯燥。
由此可見,造成兩地文化娛樂豐富程度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水平和所處地理位置的差異,決定了他們有無足夠的資金來發展文化。
五.老年人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和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度調查
在對兩個村這方面的調查中,出現了較為出乎意料的結果.
首先是對村干部工作的滿意程度.在方橋村,老年人對政府工作并不滿意,因為他們說反映的事情鄉政府不管,黨委不管,甚至連大隊長的人都找不到,因為一些干部都不在此居?。热缣锵路帕耍犻L也不用管那么多了,一年也開不了一次會.要上訪又無人管,幾次嘗試后人們也只有安于現狀.所以該地雖提倡管理民主,鎮上說要執行走訪制度,建信箱和便民服務中心,村里也有成立理財小組等。但有了這些形式上為民的措施不夠,真正建立干群的親密關系,才能推動村鎮工作的進步。
相反,在更落后的喜神村,這里的干部卻實現了親民為政.他們會時不時入戶訪問,與村民打成一片。其實在他們身上是看不出有多少干部與群眾的區別。這個村的工作在縣里算先進的,村支書也受到外界贊譽.因此,每訪問到一個老人,他們對村干部的工作都是比較滿意的,而且大家也因此而關心村務,有的老年人會積極向村里提建議。村里的黨員以老一輩為主,8月13日恰逢他們支書選舉,我也獲許參加了。9日他們已經在全村進行了由黨員和村民代表們投票產生的支部成員的預選,有一些老年人也成為了村民代表,他們對預選感到支持和滿意。而此次正選村里的黨員們要由等額選舉產生支部書記,差額選舉產生支部委員,選舉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除了有臥病在家的外,其他老黨員都按時到場并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權利。有的老黨員在選舉后還很熱情地發表了自己對村建工作的意見和看法。
在方橋村,調查到的老人告訴我他們不太關心國家大事。而在喜神村,我采訪到了幾個經常關心社會新聞的老人,那幾天他們就很關注諸如韓國人質解救,馬英九審判等熱點事件,把看新聞,評論時事作為一個生活的習慣和愛好。
由此可見,人民與政府是互動的,如果政府做到為民服務,贏得人民滿意,那么百姓也會對政府持支持態度,并且積極參與其中,也對社會政治寓于關注和期望。
但是對于公益,老人們普遍還是比較熱心的。
在方橋村,當大隊來組織向洪災地區人民捐款時,老人們多表示支持和響應,愿意盡所能獻出愛心,有老人表示哪怕沒錢都還是可以拿些舊衣服出來。而喜神村所在隆昌縣今年7月遭遇了百年難見的洪災,好在喜神村不是最嚴重的,他們淹了一些地,倒了2,3間房,但當洪水擋住道路無法外出時,村民還是會互相援助,比如房在低地的住戶就搬到高地的住戶家里去住。村主任表示,在平時哪家有紅白喜事,包括老年人在內的鄰里都會去幫幫忙??偟恼f村民比較團結。
我認為,這一輩老年人仍然保持了一種革命時期所倡導的大公互助情懷,這與他們出生的社會環境和氛圍有關。相反,當經濟越是繁榮,也越容易使人被金錢和物質所迷惑而忽略了道德的價值。
六.老年人的權益保障調查
1.對老年困難戶及五保戶的保障
方橋村的老年五保戶要通過村上小組長和老年協會的共同評選和許可產生。對五保戶的資助歸入縣財政,一般按季度給付。對困難戶的資助根據村收入情況酌情給予,加上為老年人組織舉辦文藝活動等,村里平均每年要支出一,二十萬。方橋村有一名得了精神病的困難戶去了安靖養老院。
喜神村也有三個五保戶住在鎮上養老院里,還有三個五保戶留在村里。在養老院的吃住不需自己出錢,相反每個月還能拿到20元煙錢。這些五保戶一般都是老年單身漢。村里有開會為他們設置一個捐款箱。五保戶每月能獲得100元民政補助。村里共有低保戶13名,每月能獲得30元補助。
該村五隊有一老婆婆都了重病,兒子吊死,媳婦改嫁,孫子當兵,生活極為困難,民政都給予了其一定資助。還有一個腿斷了的貧困黨員,最近縣上看望發給600,還獲得其他慰問一兩千。
在當前國家的統一政策下,兩個村的五保戶和困難戶的權益都得到了應有保障。
2.老年人的醫療保障
方橋村和喜神村都有按照國家的政策實行合作醫療。每人一年只用交10元,中央省市縣共補助40,每年總共就有50元的保險。住院時,自己只需出其中30%到80%不等的醫療費,買藥或者小病則可用這50元報銷。當然,能實施這項合作醫療的醫院最近的也在鎮上,不過兩個村的老年人都表示,有這項醫療保險對他們來說是件好事,可以減輕一定負擔。喜神村有97%的村民加入了合作醫療。
方橋村的鐘婆婆說她去年膽管堵塞,孩子們送她去醫院作手術,醫藥費由6個孩子平攤。由于有合作醫療,他們節省下了一筆開支。鐘婆婆現在也已痊愈。在方橋村有3個醫療站。村支書表示以后醫師要通過衛生部門向衛生學校招聘。我調查了當地的一個醫療站,也是新型合作醫療網點中的一個。它是由一個外地人辦的,女醫師是內江人,在內江衛校畢業后全家來這里開了診所。醫師表示,這里每天不少于10個病例。平時到這里來拿藥的比較多,得了大病人們才選擇去大醫院,那里可以治療和報銷。而老年人來這里看病比較多的是得了感冒,氣管炎等。村里老人說,他們現在一有病要不買藥要不看醫生,不會再象以前或別的地方那樣相信迷信或邪教可以治病。
相反,在喜神村,這里沒有鄉村醫療站,看病只有去鎮上。還有很多老人喜歡去攤上買中草藥來煎。而由于幾千年的傳統,有些老年人還是會相信迷信,有了病不靠科學治療。
3.老年人的安全保障
在采訪方橋村的過程中,恰逢這樣一件事。在我們來訪問的前一天,村里有兩三戶老人被騙了錢,騙子是騎摩托車來的,他們找到獨自在家的老人,說自己要送禮,想用小錢換大錢,好心的老人拿出錢包后,錢就被騙子們趁其不備的時候拿走了。這一會兒就一共騙走了幾千塊。村民說,村里以前也發生過這樣的案件,騙子有的是借口要水喝時拿走錢,有的是用假錢換真錢,而且是專找獨自在家的老年人,因為他們比較缺乏辨別力。村里雖有治保隊,說是天天在巡邏,卻一樣被偷。而且在發生這種案件后,他們也沒有下到村民家來調查和宣傳提醒,導致這種案件再次發生。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其安全利益并未得到切實保障。同時也反映了行政單位坐其位而不謀其職。
在喜神村沒有治保隊,這里近年也沒有發生過什么盜竊等案件,這與其所處地理環境的偏僻和經濟水平較為落后有關,外地人一般是不會到這里來作案的。而鄉村里的人之間都很熟悉,大家心地都比較淳樸一般不會危害他人。有些老年人白天出去一會兒甚至可以很放心的不鎖門。
由此也可以發現,越是文明發達的地方也越容易因金錢利益等原因產生犯罪,社會關系也越是復雜。在這種情況下,較為發達的地區應該隨時做好老年人安全意識的宣傳,加強治安管理。落后的地區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作好防備才能避免突發事件。而家中年輕人也應該承擔起保護教育老年人的作用,他們的文化意識更高,對社會出現的各種伎倆有辯識能力。而且如果家中有貴重財物時,盡量不要把老年人獨自留在家中。
七.老年人死后的安葬方式調查
方橋村與喜神村采取了不同的安葬方式。
在方橋村采訪到一個40多歲的阿姨,她說自己的父母死后就火葬了。因為村里大多數人都會對故人實施火葬。村支書介紹說,村里幾年前就開始火葬了,現在已形成風俗。當初是作了大量宣傳,老百姓也已經普遍接受了。有一些外地人要到這里來土葬時,需要交一筆錢。
而喜神村就完全不同了,這里依然盛行土葬。村主任說,至少98%的人都會選擇土葬。雖然在村上,土葬一個人光地壩費就得向村里上交3000,外地人要5000,而若實行火葬還倒有政府補助。這筆地壩費對于當地老百姓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有的老人甚至用余生來存這筆安葬錢??墒怯捎陲L俗習慣,哪怕是不贍養老人的孩子,在老人死后也仍會回來把他土葬??梢姡瑐鹘y世俗觀念在村民心中的根深蒂固,而且在很長一段內都難以得到改變。
八.老年人對未來的期望調查
由于長期生活在自己的村子里。老了也不愿再外出,老年人都已經安貧樂道。方橋村有老人說,“沒什么太多的盼頭,農民始終是農民,也就安于現狀了。”有的老人說,他們現在也就希望家庭平安,兒女出息,對自己的希望就不大了,平平淡淡才是真。農村老年人經過歲月滄桑,大多已經心態淡定,同時也都懷著身為一個家庭長者對后代們的樸實心愿。但是,老人們的簡單也與他們的處境有關,如果當地能為老年人提供更多學習娛樂的機會,如果鄉政府能夠更多為老年人考慮,聆聽他們的心愿,并且提供更多的服務,老年人應該會對人生有更加樂觀的期望。
【參考文獻】:
[1]:《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
*方橋村調查時間為2007年7月17日至21日,喜神村調查時間為2007年8月15日至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