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

時間:2022-05-26 05:25:00

導語:西部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部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

一、引言: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群體是我國最大的人口群體,而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大的老年人群體。農村老年人口規模大,近年來,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加快,據權威部門預測,到201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74億,約占總人口的12.78%。而農村青壯年都在外打工,無法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了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現代人不得可以回避、一定要關注的問題。為此,筆者于2007年7月對四川省成都市安靖鎮的林灣村進行了調研,調研以面對面的訪談為主,輔之以問卷的形式進行。

二、現狀描述

1、地理位置及歷史沿革:

安靖解放前屬于成都縣管;解放初,1952年時,成都縣撤消。取名為安靖的寓意為安寧和祥。安靖鎮地處成都平原腹心地帶,位于郫縣東端,北鄰新都區大豐鎮,南接郫縣犀浦鎮,東南與成都金牛鄉、洞子口接壤。距成都火車北站僅5公里。

全鎮幅員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061畝。轄1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93個村民小組。本地總人口2.3萬人,其中外來人口10萬。有17個黨支部,90個黨小組,742名中共黨員。1996年被列為省級小城鎮試點鎮。鎮內交通四通八達,沙西線、繞城路貫穿全境,連接郫縣、成都及鄰縣的主干道犀安路、洞兩路、安豐路、安團路全面貫通,縱橫交錯。通訊發達,有高等級電信支局1個,開通程控電話3000門。

2、經濟發展情況:

2006年,全鎮招商引資3.47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5%;工業投資1.4850億元,占目標的114%;固定資產投資6.1億元,占目標的102%;民營經濟增加值1.63億元,占目標任務的102%;規模以上工業利潤0.12億元,占目標任務的109%;技改投資完成1.49億元,占目標任務的248%;稅收總收入3000萬元,占任務的150%。2006年財政收入5148萬,工商收入3140萬,農民可支配收入6353元。城鎮化水平達到70%,教育,醫療、文化、體育、農村科技、飲水安全、農村公路、農村電力投入力度,加快農村生態治理,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3、社會事業方面:

教育方面:學校占地面積包括土地在內達1600萬左右,規模占地80畝,學生容量2700人,教師130多人。義務階段的學生分布狀況是:安靖鎮有學生數量總共有3380人,其中990人是外來民工子女(安靖有3200多人是外來民工子女),有3所民辦學校。師辦幼兒園22所,在園幼兒有3100人。解決入學1、2萬。

衛生方面:鎮上有一所衛生醫院,規模小,占地3畝多點,但設施齊全,醫務人員的水平高?,F在隨著外來員工的增加,已不能滿足需要,計劃要建立一個占地15畝的公立醫院。各村都有自己的衛生服務站。

4、林灣村基本情況

林灣村地處安靖鎮西面窗口地帶,北以府河為界,南與金牛區羅家村接壤,東鄰安靖鎮高橋村,西與犀浦鎮雙魚村毗鄰,沙西線與犀安路成十字形縱貫全村,西南交通大學新校區緊鄰。地域優勢明顯。全村耕地總面積840余畝,下轄9個生產小組,共531戶,總人口1469人,外來人口多,在本地人口的兩倍以上。2005年人均收入達5260元。村里現有地保戶數1戶,專項補助戶數2戶。為了能準確而全面反映林灣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狀況,筆者根據各組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對不同類型的組分別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思想、政治狀況、與子女的親密程度、醫療保障情況、養老情況等。

(一)農村老年人的思想政治狀況

根據對林灣村近九個組的調查以及對林灣所屬的老年協會、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動場所的調查,筆者發現,由于許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經歷過戰爭、餓飯等情況,所以他們對改革開放后當領導人民發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滿意的。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斷提升。大部分老年人對當今這個大環境是充滿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會有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的感情,對目前社會上的貧富分化、腐敗現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憂慮。有老人跟我們反映由于撤地建房的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二)農村老年人的與子女的親密程度

由于農村的生活方式、農村人口的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大多數農村老人在面對自己的子女時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需要,導致與子女溝通受限。在與子女親密程度方面并不象城市里那樣會通過身體的接觸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但在我所調查的老年人當中,并不存在與子女關系很糟糕的情況。大多數老年人是和自己的子女同吃同住的。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給子女的生活添麻煩,所以選擇和老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F在林灣村的耕地由于城市化的進程已差不多都被占光了,房子在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的情況下,要自建。由于經濟的原因,老房子被撤消了,老人別無選擇也只有和子女共建房屋或由子女建的,大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對"是否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持無所謂或不想的態度。也有一些老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要看看媳婦臉色、或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這類老人往往對自己以前的房子很懷念,對自己的住房狀況普遍感到比較滿意。也有些孤寡老人的老人是靠村委會或鎮政府解決的。

在林灣村對青年人的調查中發現他們對老年人還是足夠尊重的。沒有老年人因為生活無著落或與下一代的關系不好而自殺的,老人與下一代吵架、罵街的情況也很少見,無老年人贍養打官司的。在重大問題上有的家庭甚至還是老年人說了算。五隊的一個老干部賴大爺現在就跟著女兒一起住,我們采訪他時,他抱著他的外孫說,他一個月的也就用個300多元,這其中除了吃飯的錢,還包括抽煙、喝酒的錢,生活過得不錯。

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大部分老年人對下一代的生活還是比較放心的,由于林灣村優越的地理位置,對基本溫飽是不擔心的;有的則因為下一代的下一代沒有能夠考上大學,對其前途的表示憂慮。

(三)農村老年人的醫療狀況

根據調查筆者發現,由于老年人年老體衰,身體各方面的機能衰退,因此對所得的年輕人不甚關心的小病是重視的,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是關心的。得病之后,大部分通常的選擇是立即去鄉、村衛生院去看病。這是小病,所花費的錢并不多。但大多數農村老人對健康預防的知識了解得并不多,對一些突發疾病的急救措施更是知之甚少。還有些是得了大病之后,由于經濟的原因,大部分是子女在支付醫療費。對新型醫療保險知道得不多。對一些病無力支付的,會去找到村、鎮里面的領導幫忙解決。

(四)農村老年人的養老狀況

通過對老年人聚集地的調查發現,林灣村的老人大部分都買了社會保險。主要是有村里面組織,到一定的時間通知要辦理社保的老人到村委會去交養老保險基金,老人們交的錢主要是以前賣地的所得的。在規定時期沒有交錢的視作自動放棄,交了錢的以后每個月都會領到280元錢。

可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林灣村還是作得比較好的。大多數老年人對此項政策還是比較贊同的。他們對自己以后的生活經濟來源沒有太多的擔心。

(五)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很少的老人會去訂報紙買書籍看。這主要是因為:由于經濟原因,很少有農村老年人訂報刊雜志,而村里訂的報刊雜志主要是給干部們看的;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并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書上的字。

老年人們平時的娛樂活動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沙西線與犀安路的交界處有老年人的老年協會,吃完晚飯,村里大半的老人會選擇到那里去打發時間。喝茶免費,專門安排有工作人員,還配有麻將、橋牌等老年人喜愛的、力所能及的娛樂項目。

村里也會經常組織的老年人的活動就是聚集起來大家活動一下,跳跳舞之類的。

在訪談中老人還提到交大的團支部書記還組織了一部分老人到過翡翠湖去過,團支部書記親切和老人們交談,還合影留念。

每年重陽節的時候村里還邀請老人去吃飯,年終的時候每人還會發蛋,到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會得到大約100多塊錢。由此可見,隨著林灣村經濟、社會的的各方面發展,農村老年人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天倫之樂。

(六)農村老年人在村莊治理中的作用

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大多數老年人參與村治理的最多的是村民全體大會,大部分老人是會去參加。也有些老人對村莊的治理并不關心,認為這是下一輩們的事了,自己不必操心。

而通過其他的途徑參與治理則幾乎沒有。

三、對策和建議

根據上文的現狀描述和原因分析,筆者認為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使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至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政策制度的制定與完善

(1)社會保障概念含義廣泛,它是指一種公共福利計劃,是由國家通過立法和行政措施設立的保證社會成員尤其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以及需要特殊幫助者基本經濟生活安全項目的總稱。社會保障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因為社會保障是一項經常性的經濟安全或收入穩定的項目,它保證公民在收入中斷或不能工作時,能獲得基本的生活費用。社會保障的原則是依法向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至以來,家庭養老的模式被打破。家庭養老是一種養老的支持力主要來自家庭的養老模式,社會養老是養老的最終支持力來自國家和社會的養老模式。在這里我要說的是,由于物價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動,科學的制定保障線是必要的,保障線應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而進行調整(一般為一年一次),以后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物價上漲幅度的變化而逐步調整、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以縣(市)為單位劃線為好。正確確定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辦法。林灣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在現階段實行“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政府予以扶持”的辦法是符合農村實際的,這里關鍵是要把握好“為主”、“為輔”、“扶持”的度。針對目前集體補助比重過小、國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狀況,應適當提高集體補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2)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完善1)正確選擇合作醫療形式。目前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有鄉辦鄉管、村辦鄉管、鄉村聯辦、村辦村管四種形式。這四種形式都有其合理性、適宜性,在鄉鎮范圍內開展“互助互濟”會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能進行更有效的監督管理并可以逐步提高社會化程度,所以,以鄉辦鄉管為好。2)建立科學合理的合作醫療籌資機制。合作醫療資金的籌集應采取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政府予以支持的辦法。集體補助部分要根據當地集體經濟狀況而定,一般應占籌集資金總額的20%;各級政府(主要是縣鄉二級)也應有適當的財政投入,作為合作醫療的啟動、扶持資金,特別是對貧困地區合作醫療的建立應予以特別的關注。集體與政府的投入比例都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相應提高。3)合理確定報銷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醫療費用的報銷比例應由各地合作醫療管理組織根據籌資數額與以往醫療費用實際支出情況,按照“以收定支,略有節余”的原則自主確定,一般可控制在30%~80%的范圍內。在合作醫療的初建階段,報銷比例可低一點,但不可低于30%(因為低于30%就達不到醫療保險的目的);以后隨著農民個人交納、集體及各級財政補助資金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但一般不要超過80%(因為超過80%就會出現“有病無病都看病,大病小病多拿藥”的現象,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以70%左右為宜。4)強化管理與監督。一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各地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門要結合本地情況制定出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與實施細則,各級合作醫療管理組織要對資金籌集、報銷比例與減免范圍、財務管理、出診轉診、藥品管理、衛生服務、審計監督等合作醫療的各個環節制定與落實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要管好用好合作醫療資金,實行專人管理,做到專戶儲存,??顚S谩6訌妼徲嬇c監督。要成立由有關部門和農民代表參加的監督組織,定期對合作醫療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特別是對醫療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要進行嚴格審計,并向農民張榜公布。各級合作醫療管理組織應定期向同級人民政府匯報工作并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

(3)我國農村目前還沒有建立覆蓋全體成員的社會保障制度,只有合作醫療、養老保險(商業保險)、五保、優撫等。五保指:保吃——保證主副食品、食油、燃料和生活零用錢;保穿——保證衣服、鞋帽、被褥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保住——保證住房安全、牢固,室內有必要的家具;保醫——保證患病時能及時得到治療,生活不能自理時能有人照料;保葬(對老年人)或保教(對孤兒)——老年人去世后妥善安排處理喪事,對未成年的孤兒保證給予良好的義務教育和道德教育。對五保戶的關心上應加大力度。特別是可建立一對一幫扶小組。讓村干部帶頭扶助。

(二)老年人政治參與途徑的完善

政治參與最主要的途徑之一是選舉。村民大會上村民們對村干部的選舉是老年人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因此有必要完善老年人的政治參與途徑。不僅讓老年人參加村民大會選舉,還要通過信訪、在村辦公室放置檢舉箱等可反映老年人心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