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執行力問題對策
時間:2022-11-24 04:26:00
導語:農村文化執行力問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概要: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扶持下,各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成效顯著。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建設過程中的消極怠工,建成后部分文化設施被變相挪作它用屢有發生。由此聯想到少數鄉鎮黨委政府領導思想麻痹,執行力不強。本文主要從如何提高地方黨委政府領導思想認識、提高對新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執行力等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農村文化建設執行力
在當前各地開展的新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執行力的高低可以說對其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執行力或執行力不強,那么宏偉規劃只能說是紙上談兵。近幾年來,東??h加大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力度,各級領導在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體工作中,由于各地區執行力的不同,所收到的成效也不同,地區之間發展也不平衡。特別是一些執行力不強的地區,農村文化建設出現了許多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由于東??h屬蘇北欠發達地區,一些鄉鎮領導干部對文化工作一直重視不夠,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工作方面,從而忽略了鄉鎮文化工作,認為可有可無,導致“一手硬,一手軟”。其主要表現為部分鄉鎮文化設施面積不達要求,被挪為它用現象比較嚴重;文化經費投入微乎其微,有的鄉鎮已有多年未購一本書,甚至連文化站工作人員的工資都一度不能按時足額發放,至于搞活動的經費就更無從談起;鄉鎮文化站長好多是由鄉鎮黨委政府自行隨意安排使用或兼用,逐步形成了有編制、無機構、無專職文化站長、無量化考核指標,與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基本脫節,使上級發展文化的工作安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貫徹和落實,導致農村文化工作被邊緣化。
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大,每年組織開展的送科普、送電影、送戲為主的“文化三下鄉”活動也頗有成效,但相對于農村人均享有文化活動面,客觀地講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尤其是經濟落后的邊遠農村,普遍存在文化缺乏問題。農村文化室是農村文化活動的主陣地,而目前大部分農村文化室缺乏,或根本沒有,即使有文化室,其內部設施非常簡陋,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由于鄉鎮文化站指導功能發揮不力,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具有導向性健康文化活動,久而久之,就導致了封建迷信等負面文化的滋生與蔓延,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在辦喪事活動中竟然出現跳脫衣舞現象,使農村的文化生活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那么,如何提高農村文化建設的執行力,使農村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目標能夠落到實處,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決問題:
首先,要解決各級領導干部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思想認識問題。一是認清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文化東海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由于城鄉間歷史差異和農民文化整體素質的局限性,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的矛盾在農村尤為突出,先進文化進鄉村、落農戶、入人心的任務更為繁重。但是文化東海建設是對我縣整體文化建設全局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總要求,所以文化東海要求不能在農村留下空白,農村文化建設必須與時俱進,農民文化素質必須與日俱增。二是認清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體現,是打造和諧社會、平安東海和法治東海的重要保證。高度重視并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工作是科學發展觀在現階段農村工作中的本質體現。高度重視并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工作,也不僅僅是文化部門一家的事,而是影響制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對此必須給以高度關注。
其次,要著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上突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在工作重點上強調在城鄉和區域的協調發展中向基層和農村傾斜,且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明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努力建設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當前由政府推進的包括廣播電視村村通、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在內的重大系列文化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頭戲。要扎扎實實地抓好基本陣地、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內容和基本活動方式的“四基”建設,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長效機制。
第三,加強領導執行力,切實滿足農民文化需求。一是各級政府要將文化建設納入農村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協調相關職級部門和群眾團體上下聯動,齊抓共促;二是將農村文化建設的任務細化、量化,作為各級政府領導任期責任目標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做到獎懲兌現;三是在文化投入上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投資保險機制,確保農村文化建設資金不低于當年財政總支出的1%;另一方面,探索市場化運作、多無化投入新模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從而激發農民建設社會新農村的熱情。四是獎懲明確,逐級落實。要建立科學、簡明的管理、督查制度,建立從上而下的督查機制,逐層落實農村文化執行力建設,使各級管理者不斷的轉變觀念,身體力行,直接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的每一個環節中,親力親為地深入一線,參與過程,分析目標,控制結果,逐步形成一級帶動一級,一級負責一級的格局,真正突出各級在其職責范圍內應承擔的責任。五是要關注細節,不留死角。中國偉大的思想家老子曾言: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到位,執行力就不成問題,要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條條線線、角角落落進行全過程剖解,對影響農村發展建設的各種工作行為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專注“時時有標準、處處有標準、人人有標準”的細節。
總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征程中,只要我們各級領導能夠飽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高度責任心,加強工作執行力度,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農村文化建設必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 上一篇:落后鄉村文化建設思考
- 下一篇:民主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