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31 09:50:00

導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管理論文

摘要:新農村經濟建設關乎社會的發展與穩定,但是農村的經濟發展現狀并不容人樂觀。通過不斷的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調整優化當前的農業經濟結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文化和技術素質是解決當前農村問題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農村經濟;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結構

一、當前農村經濟概況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發展是興國安邦的基礎。建設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是解決“三農”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大舉措。從國內經濟形勢看,農村經濟在國際國內的復雜環境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尚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諸如,有效需求不足,農村市場疲軟;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現實也提出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是勢在必行的。不改革,就難以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不改革,就難以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對農業的要求和挑戰;不改革,就難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

當前,在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下,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要遵循以下三條原則。首先,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要在目前農村經營體制單一和農民素質低的情況下,向農村經濟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其次,要切實落實科教興國、科教興農戰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從粗放經營轉向集約經營,從利用資源轉向利用和保護資源。最后,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要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

三、通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措施分析

1.解決農村土地問題,保證農村經濟發展安全

土地問題已經成為中國農村經濟問題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農村土地問題實際是三大問題。第一是承包經營土地問題;第二是農村建設用地問題;第三是宅基地問題。在國際經濟加大波動性和傳染性的情況下,為了保證農村經濟的生命線,我們必須在具體的對策上尋找出路。第一是要保護耕地,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增產,及時研究和解決糧食生產過程中的新問題;第二,在國家征用土地中和農地轉移用途中,把農民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制定出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辦法;第三,繼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和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建立穩定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

2.進一步抓好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

種植結構單一,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較差是農村的現實問題,這與許多地方的自然條件差、土地多為鹽堿地有很大關系。小麥、玉米、大豆等傳統農產品產量少且附加值低,增收非常困難,因此只有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養殖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才是村民盡快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3.積極發展集體企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結合農村糧食作物豐富的實際,可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合作醫療建設、鄉村公路建設的投入。在農村基礎設施的堅實基礎上,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和深加工業;利用退耕還林的大好時機,大力發展林木的粗加工業等;通過農副產品加工和深加工業、林業加工等有效地拉動農業產業鏈條,以集體股份企業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壯大集體經濟;在推動經濟的集團化、規?;?、品牌化的過程中,要加快龍頭企業發展,鼓勵企業靠強聯大,投入農產品加工銷售行業,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支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提高龍頭企業的效益。

4.充分認識以智力支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農民既是建設現代農業的主體力量,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農民素質的高低決定著新農村建設的速度和質量。農村生產力的提高歸根到底是由人來推動的。沒有一支新型農民隊伍很難實現。新型農民是指,適應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實用性人才。實用人才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農村科技普及的載體,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農民沒知識缺乏文化,沒技術缺乏能力,只會干活不懂經營,只會出力不懂科學,來自于政府和社會的幫扶再多,也不能從根本上轉化和提高生產力。農民不掌握先進的文化和技能,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只能是空談?,F階段農村人才培養要以技能培訓為主,與文化知識和素質培訓相結合,使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相結合。短期效益可以迅速提高農民的收入,容易更快調動農民的建設積極性。同時加強對農民思想政治、文化素養、法律知識和移風易俗等教育,全面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勞動技能和文明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守法制的新型農民。

5.切實加快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

農業生產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銷售,針對當前農產品銷路不暢的情況,要加強市場發展的規劃,改善市場基礎設施,擴大市場吸納能力和輻射能力,加大市縣級糧食專業市場的培育,優化政策環境,增加政府投入,重點解決基層和農民及生產者的信息連結,努力做到以需定產、以銷定產。

總之,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富裕安康,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證,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才能更好地解決農村經濟社會前進道路上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才能推動全面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扎扎實實規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N],人民日報,2006-02-14(1).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07-01-29(1).

[3]孫鳳德: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J],農業科技與裝備,2007(6).

[4]張青:調整農經工作思路為建設新農村服務[J],吉林農業,2007(7).

[5]程偉:農村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