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合作經濟農業作用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31 11:35:00

導語:農民合作經濟農業作用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合作經濟農業作用研究論文

摘要:在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通過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全面推進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生產技術的現代化、農民的現代化和農業組織管理的現代化,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路徑。

關鍵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現代化

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生產技術的現代化、農民的現代化和農業組織管理的現代化,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可全面促進這四個方面現代化的進程。因此,在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通過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進農業合作化,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是農業現代化別無選擇的道路。

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生產手段現代化

生產手段的現代化就要實現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機器,以機器生產代替傳統的人畜力為主的勞動。生產手段的現代化需要大量的農機具,如精量播種需要高質量的精量播種機;節水技術要用噴、滴灌設備;收割需要收割機,大型聯合收割機不僅勞動效率高,而且能有效地減少農產品損失。農機具發展共同的趨勢是運用數量多,農業機具配套齊全,向大馬力、通用性和高效自動化方向發展。電子監視、自動控制及衛星定位等先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已廣泛應用。農機具發展的共同特點使得單個農戶難以擁有和運用數量多技術含量高的農機具,而通過聯合形成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卻能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合作經濟組織可通過共同出資購置配備成套的農機具,或有組織的分戶購買不同的農機具,配套交換使用,機械化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運作下就可以變成現實。

農業生產手段還包括水利化、電氣化。其中,水利是農業生產正常進行的重要條件,實現農田水利化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途徑,只有搞好水利設施建設,建設起旱能灌、澇能排的完善的水利基礎設施,農業的高產穩產才有保證。因此,水利化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的基本任務。我國水資源的相對缺乏、分布極不平衡及其對農業的重要影響,使得在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水利化的意義更為重大。在當前家庭分散經營的情況下,水利建設特別是小區域性的水利建設難以得到保障。缺水影響正常的耕種,且經常由于用水問題引起農戶間矛盾糾紛。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可彌補因集體經濟薄弱而出現的水利建設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的問題,它可以引導群眾自己力所能及地維修水利設施、管理引用水工作,促進水利建設。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組織農戶合理布局生產,規劃土地,開展好農田基本建設,對山水林田路進行統一規劃和綜合治理,從而推進了農村建設的園林化。園林化有利于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保障農業高產穩產,而且能為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生產技術現代化

生產技術現代化包括在農業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培育優良品種,實現良種化;包括基因工程、生物技術的應用,雜交育種技術、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以及良種基地和良種管理推廣網絡形成;包括采用化學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包括改革耕作技術,采用實施間套復種、移栽覆膜,到溫室栽培、工廠化生產等現代先進設施農業。廣泛運作先進科學技術,實現生產技術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運用水平不高、農業科技儲備不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我國每年大約有6000~7000項農業科技成果面世,然而,能被較好轉化利用的只有30%~40%,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60%~80%)。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科技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信息不靈,且農民經濟實力差,通常難以及時、有效地獲得科技信息。即使獲得科技信息,農民由于經濟實力弱,承受科技投入的風險能力小,而有些新技術投入費用較大,單家獨戶的農民沒有這種經濟實力,由此造成了科技與農民實際應用之間的“脫節”現象。且分散經營的農戶使得推廣成本高,農業推廣缺乏有效的轉化載體。

在實踐中,各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也都把技術教育培訓和信息服務作為其工作的重要方面,經常組織短期培訓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幫助農民改進生產技能,普及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借助科技力量,減少農業風險和損失。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也能夠根據本地區、本專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特點和遇到的實際問題,有目的、靈活地把分散的農戶聯絡起來,為了共同的目標,引進和推廣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實現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與市場經濟實際的有機結合,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新型載體。具體而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不僅在技術培訓、新品種引進等方面,指導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并及時跟蹤市場需求信息,通過與龍頭企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政府部門的合作,把一些新品種和新技術送到千家萬戶,加快了農業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步伐,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應用和推廣技術與政府主導推動的技術推廣不同,其對農戶的技術推廣工作往往是“示范式”的,容易得到農戶的認可和接受。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來自民間,對農戶的技術需求十分了解,他們的技術推廣就有更廣泛的基礎,他們會及時將科技信息傳遞給農戶,從而產生有效的示范帶動作用,緩解了當前國家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供給不足問題,同時,也推動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勞動者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實際是農民現代化。只有農民成為現代化的經營主體,才有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不竭的動力和創造力,也只有農民成為現代化的農民,才真正稱得上農業現代化。作為現代化的農民必須轉變傳統觀念,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開拓進??;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科技意識、法律意識;具備經營現代農業、駕馭市場能力。因此,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增加人力資本,提高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具有對農民的教育功能,如國際合作社聯盟一向都把對社員的教育作為合作社原則的重要方面。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在建社初期制定的辦社原則中就包括“重視對社員的教育”,早期“合作社原則”第五條規定:“所有合作社都應對其社員、領導人、職工和一般群眾進行合作社經濟和民主原則以及技術知識的教育”。我國當前新發展起來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都注重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素質。要合作首先得有合作意識,合作需要講配合、講協調。傳統農民缺乏合作意識,他們獨立經營。合作經濟組織通過合作的形式,組織了農民,在合作中培養了農民的合作意識。在經營中引導農民進入市場,使農民逐步樹立起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法律意識。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已具有了引進、消化、傳播、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和最新科技成果的功能,一些地方還把原來由政府部門承擔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委托給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來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這些作用和功能的發揮增強了農民科技意識,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技術素質。通過合作,使農民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實現聯合,有組織地進入市場,提高了農民的市場談判能力,增強了農民抵抗市場風險和駕馭市場的能力。隨著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與實施,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勢必會在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四、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

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要求提高農業生產社會化水平,合理布局農業生產。根據因地制宜原則,實行農業區域化、專業化生產,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在高度社會化、專業化的基礎上實行農工商綜合的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加快產業的現代化進程。通過產業化,能夠解決我國現行農業經營體制下由于農戶經營規模過小帶來的種種弊端,有利于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有利于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也有利于區域主導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專業化、市場化。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融家庭經營和集體經濟之長,在鞏固家庭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和一體化。一般而言,專業化程度越高,社會分工就越細,而社會分工越細,農民需要從合作經濟組織中獲得的服務就越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功能也就越突出。我國目前許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就是以專業化生產為基礎組建起來的,有的合作組織致力于推進區域內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同時,大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一體化的農工商綜合體,如按“公司+合作組織+農戶”模式組建起來的合作經濟組織,它與農戶的關系除合同關系外,還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公益服務性質,這種關系與公司和農戶之間單純的契約關系相比較,具有更強的穩定性??梢哉f,當前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主要是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需求而形成的,其服務涉及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如產前提供良種、農資等生產要素服務;產中提供技術指導,可以通過向農戶提供各種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如施肥、病蟲害防治及農藥使用、灌水、土壤監測與化驗等,促進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優質化;產后進行加工、運銷服務,并利用組織的優勢資源創辦或與其他企業聯辦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組織甚至代表農民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簽訂合約,保護雙方正當利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和農業服務的社會化,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

參考文獻:

[1]雷海章.現代農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劉衛東.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寧陽驗證[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0-13.

[3]鐘智利,等.對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思考[J].遼寧農業科學,2006,(6):42-44.

[4]張學鵬,楊子平.我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功能定位及模式選擇[J].開發研究,2006,(6):65-67.

[5]曹澤華.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對農村經濟社會的歷史性影響[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6):57-59.

[6]嚴東,崔紅梅.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對促進新農村建設作用探討[J].科學與管理,2007,(5):71-74.

[7]李紅梅.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J].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2007,(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