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現狀試析論文
時間:2022-11-12 08:54:00
導語: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現狀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重慶農村衛生資源嚴重不足,衛生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衛生投入不足,醫療費用高,農民負擔重,特別是衛生資源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另一方面,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重慶農村衛生服務供需發展環境正在逐漸改善。
Abstract:Presently,Chongqing''''sruralmedicalandhealthresourcesisseriousshort,healthservicesystemisnotcomplete,ruralhealthinvestmentisnotenough,peasantshavehighburden,and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supplyanddemandofhealthresourcesisserious.Ontheotherhand,inrecentyears,thedevelopmentenvironmentofsupplyanddemandofChongqing''''sruralmedicalandhealthserviceisgraduallyimprovedundertheeffortsofeachgovernment.
Keywords:ruralmedicalandhealthservice;healthresources;supplyanddemandability;developmentenvironment
一.重慶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供需現狀
1.農村醫療服務機構。近5年來,重慶各類衛生服務機構的總數表現出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9375個減少為2005年的6380個,減少了31.95%(見表1)。其原因主要是2002年的衛生統計制度變更,醫療機構數統計口徑改為注冊機構數。在各類衛生服務機構中,縣及縣以上醫院增加了80個,增加1.28倍;鄉鎮衛生院減少863個,減少44.48%;診所、衛生保健室減少1710個,減少26.71%。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與小康社會建設的推進,政府對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給予高度重視,農村村級衛生室的建設步伐加快。據統計,2005年,重慶農村地區建有村級衛生室11506個,村級衛生室的覆蓋面達到100%。
2.重慶農村醫療服務床位及人員。從2000年到2005年,重慶衛生機構床位數及人員數總體呈下降趨勢,但縣及縣以上醫院床位數、人員數呈增長趨勢(見表1)。2005年,縣及縣以上醫院床位數增長1.15倍,衛生服務人員增加1.01倍,其中衛生技術人員增加1.02倍;鄉鎮衛生院床位數比2000年減少13.06%,衛生服務人員減少20.77%,其中衛生技術人員減少6707人,減少23.32%。
黃泓:重慶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現狀與問題3.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分布。2005年,重慶縣及縣以上醫院平均擁有床位123.22張;衛生服務人員136.2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7.78人。鄉鎮衛生院平均擁有床位15.10張,衛生服務人員23.7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0.47人;診所、衛生保健室平均擁有衛生服務人員2.36個。鄉鎮衛生院擁有的床位僅為全市衛生機構床位數的25.16%,為縣級縣以上醫院擁有床位數的36.57%;鄉鎮衛生院擁有衛生服務人員僅為全市衛生人員數的26.95%,為縣級縣以上醫院衛生服務人員數的51.93%。此外,鄉鎮衛生技術人員技術水平偏低,根據璧山縣的調查,鄉鎮衛生技術人員具有高級職稱的僅占職工總數的0.52%,中級職稱也只占4%。而且據相關部門資料反映,不少高級職稱人員是靠工齡熬出來的,并不代表實際水平。
4.重慶農村醫院、衛生院診療情況。從2000年醫院、衛生院診療情況統計數據看,鄉鎮衛生院承擔的診療人次高于醫院承擔的診療人次,健康檢查人數也高于醫院,但住院人數略低于醫院。2005年,鄉鎮衛生院承擔的診療人次基本與醫院承擔的診療人次相當,健康檢查人數和住院人數則低于醫院。鄉鎮衛生院健康檢查人數為醫院的70.97%,住院人數為醫院的52.14%(見表2)??梢?,鄉鎮衛生服務資源的承載率高于城市衛生資源承載率。另一方面,鄉村醫生在農村醫療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村落離鎮鄉衛生院的路程較遠的情況下,農民生了常見病或者小病,一般不會專程去醫院看病,而直接到村衛生室鄉村醫生那里醫治。另外,村民也不愿多花錢支付醫療費用,在醫院不管大病小病都需掛號,有的小毛病藥費可能還沒掛號費用高。因此,鄉村醫生既為村民提供了醫療服務,又為村民節省了醫療費用。
5.重慶農村醫療保健費用支出。近年來,重慶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費用呈攀升之勢。據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重慶市城市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為629.32元,比2000年增長了1.15倍,年均增幅為16.5%,超過可支配收入10.6%的增長幅度。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2005年比2000年增長了2.07倍,年均增幅為15.68%,大大超過可支配收入7.83%的增長幅度。
農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低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而醫療保健支出增長幅度卻高于城市居民家庭。但農村醫療保健支出的增長,并不是由于農村居民家庭醫療保健支付能力的提高,而主要是由于醫療保健服務價格的提高所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僅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的22.67%,反映出農村居民家庭醫療保健服務支付能力的低下。許多農民處于無錢治病和買藥的境地,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大幅度下降。
二.重慶農村衛生服務供需發展環境分析
近年來,農村衛生服務供需發展環境正在逐漸改善。隨著小康社會建設、新農村建設及和諧社會發展目標的提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將逐漸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也將逐漸提高,這將大大增強農村居民衛生服務需求支付能力,促進農村衛生服務需求的增長。
與此同時,農村衛生服務的發展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日益強烈的關注。在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2003年初,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衛生部等部門《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的通知,隨后開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試點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村居民自愿參加,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其重點是以大病統籌為主,著力解決農村居民因患大病出現的貧困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未來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雛形。試點情況表明,這項制度對于緩解農民醫療的經濟負擔,提高農民醫療服務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3年至200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先后在重慶渝北區、黔江區、江津市、銅梁縣、巫溪縣、忠縣、榮昌縣進行。據統計,至2005年9月,7個試點區縣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達230萬人,占試點區縣(市)農業人口總數的60.5%,共籌集合作醫療資金3475.36萬元,為農民報銷醫藥費6300萬元,補償103.64萬人次,農民受益率45%,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受益率達到90%。重慶市衛生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共有8.83萬人次因病住院治療,他們共報賬3706.82萬元,人均每次住院之后大約可以報銷420元。
為推進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重慶市每年都將逐步增加試點區縣,2006年試點區縣增加到16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達到700萬人。2007年將增加到24個區縣,2008年增至32個區縣,到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39個區縣,實現覆蓋全市農村居民的目標。2006年起,中央財政對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標準由原每年10元增加到20元;市政府和區縣(自治縣、市)政府對農民的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15元,從2007年起提高到2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將大大增強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支付能力,促進農村衛生服務需求的增加。
此外,政府加強了對藥品價格的管理監督,采取了一系列降低藥品價格的措施,使農民看病的醫藥費得到控制。重慶黔江地區調查資料顯示,與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前比較,鄉鎮衛生院次均住院費從518元下降到401元,次均門診費從21.3元下降到14.3元,村衛生室次均門診費用從14.4元下降到9.9元。這有效地減輕了農民醫療衛生服務的負擔,增強了農民對衛生服務的消費能力。2006年6月,《重慶市醫療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頒布,重點規范醫療服務價格行為,加強醫療服務價格管理,這對于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維護衛生服務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增強農村居民衛生服務消費能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促進農村衛生服務需求發展的同時,農村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也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衛生服務能力的提高,依賴于衛生機構的數量和類型、衛生機構中衛生人員和設備的數量及種類、衛生人員的質量、人與物質要素的結構及匹配程度、衛生機構的經營方針及管理水平等的提高。2004年,衛生部、國家計委、財政部、人事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五部委聯合發文《關于農村衛生機構改革與管理的意見》,明確規定:“原則上每個鄉(鎮)應有一所衛生院,調整后的鄉(鎮)衛生院由政府舉辦”。2005年,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組織專家制訂了“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能力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能力”總體方案、培訓考核評估方案和培訓大綱,目標是通過對中西部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地區領導干部、醫療管理干部、具體經辦人員、定點醫療機構的院長和相關人員,分層次、分類型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決策水平、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近日,衛生部、國家中醫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四部門《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提出“十一五”時期中國推進農村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思路和總體目標: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到2010年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適應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較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近年來,重慶黔江地區農村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由于衛Ⅵ(世行貸款綜合性婦幼衛生保健項目)、衛Ⅷ(世行貸款重點改善貧困地區鄉村醫療衛生條件項目)等項目先后在黔江實施。幾年來,黔江地區累計向上爭取各種資金1000多萬元,同時對鄉鎮衛生院配套建設按照每個地方25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一步到位”的原則,從2002年起實施衛生院改造和配套建設。到2005年底,黔江已建成規范化村衛生室127個,占村衛生室總數的70%。農村衛生機構服務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村衛生人員素質也大為提高,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中無學歷、無職稱人員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58%降到了2005年的5%。同時,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大為增強。與2000年比較,2005年,全區免疫接種率從85%上升到95%,住院分娩率從49.%上升到80.7%,孕婦死亡率從132.8/10萬下降到了76.3/10萬,而嬰兒死亡率從25.07‰下降到17.83‰,農民健康水平得到穩步提高。同時,黔江區在農村衛生管理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黔江農村衛生改革實踐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它不僅促進了重慶農村衛生服務能力的增強,也為中西部貧困地區衛生事業發展的軟件建設,包括制度的設計、政策的調整、思想觀念的轉變和運行機制的調整等,探索了一條可行之路。
三.重慶市農村衛生服務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衛生資源嚴重不足。衛生事業發展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資源過度向大醫院集中,城市大中型醫院集中了大量的高新醫療設備和優秀醫護人才,而基層衛生資源則嚴重不足。重慶醫療衛生服務資源主要集中在縣及縣以上區域,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嚴重短缺。2005年,重慶農村村衛生室共有11506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9878人,平均每個村衛生室1.73人;重慶每千農業人口僅擁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0.85人。
2.衛生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衛生院是三級衛生網的樞紐,但管理體制不順,在衛生院鄉辦鄉管體制下,衛生經濟投入政策落實不到位,業務不景氣,加之管理不善,不少集體鄉鎮衛生院解體為個體經營。村衛生室是三級衛生網的網底,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名存實亡,變為個體行醫。三級衛生網底破裂,嚴重影響農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工作任務的落實,致使農村疾病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等公共衛生工作難以開展,公共衛生問題突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在試點階段,覆蓋面小,資金籌集及運行管理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3.農村衛生投入不足。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對衛生工作重要性尚未形成共識,國家制定的衛生經濟政策不能兌現,近年對農村衛生投入有所減少。例如,重慶萬州區2002年農村衛生投入經費由2001年的547.21萬元下降到511.37萬元,下降6.55%。銅梁縣2003年總投入僅315萬元,人均3.91元,大大低于全市人均21.39元的水平;2004年在此基礎上還約有下降,總投入274萬元,人均3.39元;同時,應由縣財政配套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也未到位。絕大多數農村衛生院成為自收自支單位,醫療衛生工作不能正常開展。
4.醫療費用高,農民負擔重。據2004年農調隊對五個區縣的調查,有50.0%以上的農戶反映,由于醫療費用高,農民看不起病,只好小病拖、大病才醫治;有20%的農戶反映,就是患個感冒就醫,一般也需要200~300元。璧山縣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近幾年醫療費用支出急劇增加,2000年人均13元,到2004年人均87.45元,是2000年的近7倍。同時在農村居民醫療衛生支出結構中,近兩年來,人均醫療費支出占人均醫療衛生支出一半左右。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十分普遍。在奉節縣20.03萬建卡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67313人,占33.6%。
參考文獻:
[1]魏穎.衛生經濟學與衛生經濟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2]胡蘇云.健康與發展:中國醫療衛生制度的理論分析[J].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5(10).
[3]鐘敬文.透析我國醫療服務的供求狀況[J].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5(9).
[4]重慶市統計局.2000重慶統計年鑒[DB].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
[5]重慶市統計局.2005重慶統計年鑒[DB].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6]合作醫療動態[R/OL].重慶衛生信息網.
[7]重慶市萬州區農村衛生事業發展規劃[EB/OL].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政府網.
[8]重慶市農調隊.貧困山區農村致貧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R].
[9]重慶市農調隊.重慶璧山縣農村衛生現狀淺析[R].
[10]重慶市農調隊.當前農民生產生活存在的問題[R].
[11]張元紅.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供給與籌資[J].中國農村觀察,2004(5).
- 上一篇:演講稿基本寫作的要求
- 下一篇:通訊基本寫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