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村制度建立論文

時間:2022-12-22 05:11:00

導語:現代農村制度建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農村制度建立論文

自從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也毋庸諱言,在農村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同時,目前我國"三農"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譬如農民大多仍?quot;小農"狀態,缺乏面向市場的有效的引導與組織;農業生產效益十分低下,農產品加工業極其落后,沒有形成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大農業及其關聯產業的體系;農民的社會地位較低,農民身份終身制;少數鄉村的基層民主運作問題重重,個別干部無法無天、腐敗嚴重,苛捐雜稅屢禁不絕,"官"民關系緊張。毫無疑問,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嚴重影響到中國農村的發展、穩定乃至中國現代化的實現。而要解決這些問題,作者認為關鍵在于建立現代農村制度

現代農村制度是相對于傳統的農村制度而言的。傳統的農村制度是指兩千多年來在中國農村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與規范準則之和,它可概括為:一、在生產管理方面,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生產技術停滯,農業基礎脆弱,只能勉強維持重復簡單再生產;農業結構及種植業結構單一,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政府壟斷礦藏等資源;二、在土地制度方面,田地塊小分散,多子分產,無法形成土地規模;農民沒有或者只有極少的土地,由于承受超額的剝削,他們極易破產;地主、官僚霸占了大量的田產,龐大的官府和如狼似虎的各級官吏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三、在社會傳統、文化習俗與交往方面,沿襲定親納妾、重男輕女、多子多福、家庭養老等習俗,迷戀佛道風水,崇尚福祿壽喜,信仰讀書做官發財;人們的生活圈封閉,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四、在農村治理方面,以戶籍制度(或類戶籍制度)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實行族長、村長、鎮長的家長式管理;鄉紳、望族、豪強、地主、地痞、土匪也時常控制著一些鄉村;五、在官民關系方面,官貴民賤,官主民仆,農民常常處于被奴役的狀態,只能奴顏婢膝,逆來順受,飽受凌辱冤屈、苛捐雜稅、敲骨吸髓以及超經濟壓迫之苦。總之,傳統農村制度的顯著特征是其封閉性與不平等性。與傳統的農村制度不同,現代農村制度的特征是開放與平等。現代農村制度(即現代中國農村應實行的現代化制度,簡稱現代農村制度)是指既符合中國國情更要遵循現代人類文明規范的民主、法治、公平、高效、開放、文明的社會主義農村制度。

所謂民主,指權力在民、農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基層民主制度。鄉鎮、村組的干部由村民直接選舉、罷免;村務、鎮務公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干部的權力來源由上予(上級給予)變為下授(百姓授予),干部的行為由取悅上級(向上級負責)改為效忠百姓(向百姓負責)。

所謂法治,指依法治稅,依法治農,依法治村,依法治鎮。農村稅費、勞務法定。在農村形成法大于權、國法至高無上、百姓的利益至高無上的新風。司法部門效忠于法律,不得聽命于地方干部,公安干警不得隨意拘捕百姓。嚴懲執法者主體違法,程序違法。

所謂公平,指官民平等、全民平等。消除特權,消除腐敗,鄉鎮、村組的干部受到農民的監督;城鄉制度統一,農民享受全部的國民待遇,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民負擔合理,司法公正。

所謂高效,指精簡鄉村機構,提高辦事效率;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指農林牧副漁之大農業,下同),提高農業的市場化、產業化、規?;⒓s化的水平。引導農民進入市場,農戶與公司結合,避免風險;實現農村社會化服務、雙層經營;農村產權清晰,土地農有;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進行標準化生產、儲存、包裝、運輸、銷售和服務。

所謂開放,指面向城市、面向全國、面向世界,吸收現代農村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融入全球農村文明體系。農業與世界接軌,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外向型農業,積極利用外來資金、技術、人才;改變自給自足、家庭養老的封閉模式,改革戶口制度,促進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

所謂文明,指建立民主、民本、守法、守信、公平、公開的現代農村文明。弘揚民主科學,破除官本位、權本位,反對封建迷信和小農陋習;尊重人權,尊重輿論,以民為本,以人民的意愿、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健全法制,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懲治干部違法行為,建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農村法治社會;宣傳市場經濟的信用價值觀,弘揚誠實守信、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道德,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新型農村文明。

現代農村制度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現代農村制度包括現代農村政治制度、現代農村文化制度和現代農村社會制度,廣義的現代農村制度在狹義之外還包括現代農村經濟制度及現代農業制度。本文的現代農村制度特指廣義的現代農村制度。

現代農村政治制度指社會主義人民當家作主的村民自治、直接選舉、村務鄉務公開、官仆民主、村民監督的農村政治制度。應進一步完善農村的基層民主選舉制度,嚴厲懲治假選、賄選、暴力、謀殺等破壞行為;政務公開應事前、詳細,不許以抽象數字蒙蔽老百姓;應設立農會、村民監督委員會以維護農民的權益,并對基層干部進行日常監督。

現代農村文化制度指科學、文明、開放的農村文化制度。應在農村確實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兒童的入學率應達到100%,國家、政府有義務幫助貧困家庭的子女上學;民辦教師應國家化,教師體制城鄉一體化;應在農村普及科學知識,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技術;農村應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崇尚文明反對愚昧的新風,將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到新的高度;農民應進一步解放思想,了解世界,吸收現代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在觀念意識、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與全球接軌。

現代農村社會制度指城鄉一體化、農村城鎮化、鄉務法治化的農村社會制度。城市與鄉村的社會制度應統一,農民在教育、醫療、養老、失業救濟、燃料、住房等方面應享受全民待遇;應逐步改革戶籍制度,加快小城鎮建設,讓更多的農民享受現代城市文明;鄉務、村務應依法管理,農民依法進行監督,改變幾千年來農村人治的傳統。

現代農村經濟制度指土地農有、合作營銷、財務公開、稅收法定、管理科學的農村經濟制度。農村土地應自由轉讓、買賣,其所有權歸農戶;土地應逐漸集中于種田能手、農場主手中,以便進行規?;洜I,同時讓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匯入城市文明之中,這是市場經濟、規模經濟、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必然;應具有充分發達的農村合作營銷組織、行業協會組織等,幫助農民更好地活躍于市場;農村的財務開支應由農民議定,受農民的監督,稅收負擔應當明示、法定,需要農民負擔的其他費用及勞務應當一事一議,民主商定;農村的生產經營、農產品的加工銷售應當科學化,應精耕細作,進行成本控制、市場預測、標準化生產、合同化管理;農村的產業化基地、集鎮和住宅用地等應科學規劃,農產品的儲存、保鮮、運輸應采用最新技術成果,以提高競爭力;應搞好農村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以及防止草場退化、沙化等)工作,發展生態農業。

現代農業制度指農業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制度。市場化就是農業生產要面向市場,滿足市場優質、價廉、特色化、多樣化的需求,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產業化就是農業產供銷要一體化,公司加農戶,形成產業鏈,大家共享利益,共擔風險,進行工業式管理、標準化生產;規?;褪且哟笸恋亟洜I規模和農產品加工規模,克服小農經濟小塊經營的弊端,實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集約化就是在規?;幕A上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不斷降低消耗,降低成本,保護生態,保護水土(草場等),提高綜合效益。

現代農村制度還可分為現代農民制度、現代農業制度等。現代農民制度指國民化、平等化、權力在農、非身份管理的農民制度。國民化就是農民應享有全部的國民待遇,包括醫療保障、養老保障、義務教育、住房、燃料、財政補貼、基礎設施修建、電費價格等方面要與城市統一;平等化就是農民的社會地位?quot;工人階級"應當是平等的,農民不應是中國的"二等公民",更不應當是"賤民";權力在農就是實行農村基層民主,農民享有對村鎮干部的選舉權、罷免權,享有對重大村務的決策權、監督權;非身份管理就是要取消農民身份的終身制,把富余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加入到城市發展的洪流之中去,進一步保障農村人口的生存和發展等基本人權。

建立現代農村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現代農村政治制度或現代農民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官民關系現代化、基層干部公仆化、農民監督法治化,同時,讓農民享有全民待遇、平等的社會生活,改革戶口制度,建立涵蓋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城鄉各種制度的統一,這是中國建立現代農村制度的重點工作,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關鍵。

建立現代農村制度的基礎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實現農業生產的市場化、產業化。應加快建立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體系,改革農村供銷合作組織,積極發展農民營銷協會,幫助農民避免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農村人口的城鎮化。

總之,建立現代農村制度就是要建立農村基層民主制度、農業市場經濟制度、農村法治社會制度,就是要建立村民自治、權力在農、土地農有、稅費法定、公平高效、科學文明的現代制度。三

建立現代農村制度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有助于將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愿望落到實處,有助于擴大基層民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有助于樹立社會主義公平公正公開、民主法治文明的新形象,有助于貫徹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人民群眾對行政執法等機構的監督;它可將基層官員置于農民的掌握之中(農民決定官員的上、下),避免貪官、暴官侵犯農民的權益;它可改變幾千年來官貴民賤、官主民仆、農民受奴役受盤剝的狀況,建立現代農村文明和現代中華文明(1),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它可促進鄉鎮政府精簡機構,降低支出,自我約束,廉政愛民,減輕農民的負擔;它可促進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促進農村產權關系的清晰化;它可引導農民進入市場,進入產業鏈,進行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耕作或經營,走上致富之路;它可建立開放型的農村經濟、社會形態,促進中國與世界的接軌;它可改善農民在全社會的地位,維護農民的公民權利,促進城鄉制度的一體化,消融二元結構(2);它有助于改善農民的生活,建立覆蓋農村的全民社會保障制度;它有利于化解農村矛盾,避免官民沖突,維護社會穩定。

建立現代農村制度一要規范,二要因地制宜,三要循序漸進。要防止虛假的做法,糾正不規范的行為,特別是要警惕以國情、縣情、鄉情、村情為借口,搞假民主、假"現代農村制度";同時,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情況,分輕重緩急,有選擇地有重點地推進現代農村制度的建設,不搞全國一刀切;建立現代農村制度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任務,不能有急噪浪漫的情緒,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各地應當就一些做法先試驗后推廣,并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將實踐中證明成功的做法及時加以總結,并予以法治化,然后有領導、有秩序、有步驟地推行下去。

建立現代農村制度的具體做法有:進一步推進基層民主建設,解決村干部選舉中出現的營私舞弊、暴力威脅、民選村官上任難、書記與村長搶權、假選舉真任命等等問題(3);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將直接民主選舉的范圍逐步擴大到鄉、縣二級;要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對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特別是要敦促各級干部模范守法,嚴懲干部,警察的違法行為;要實行鄉務、村務事前公開,建立鄉民、村民監督委員會對干部進行日常監督;要與工會相配套,成立相應的農會,致力于維護農民的權益;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市場制度,發展農村互助合作組織,建立和完善合作供銷社、農民協會,發揮其聯合互助、化解風險的作用;要進一步完善雙層經營制度,建立農村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大土地耕作規模,鼓勵規模經濟的發展;要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實行土地農營農有,提高農民投資、生產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的步伐,實行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合同化的農業生產;要促進鄉鎮企業的二次創業,引導鄉企與農戶聯盟、鄉企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要加強鄉村住宅的集中建設與管理,積極發展農村市鎮,大力發展農村第三產業;要擴大戶籍改革的試點范圍,打破城鄉界限,引導農民有序進城;要推進縣鄉政府機構的改革,精兵簡政,減輕農民的負擔;要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城鄉各種制度的統一。國家可先出錢1/3,農民出錢2/3,幫助農村人口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鄉村教師要國家化,其薪金納入中央或省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農村中小學要實行真正的義務教育,教育經費由縣以上政府撥出,制止亂收費的現象發生;要在農村開展建立現代農村制度的宣傳、教育活動,使現代農村文明的觀念深入人心。通過以上的做法,我們認為,可以在我國逐步建立起現代農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