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一體化研究
時間:2022-05-05 03:32:47
導語:社會保障一體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實際推進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社會保障一體化便是其中十分關鍵的一個方面。本文專注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視角,擬從政策、技術、人員等多方面指標進行研究,探索建立完善的京津冀區域社會保障一體化的運行模式,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京津冀;區域發展;社會保障
京津冀協同發展關乎區域行政體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其中社會保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一個易被忽略,實則非常重要的問題。加快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既是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為整個區域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提供有力支撐。
1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的含義
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體化的含義是建立跨地區跨行業的,包括所有社會成員在內的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或者在分立的多個社會保障制度和體系之間建立制度化的連接,使之形成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其包含對象、項目、管理、標準和經費來源等方面的要素。第一是對象一體化,即實現覆蓋所有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障體系;第二是項目一體化,即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各個項目之間形成整合的制度體系;第三是標準一體化,即對社會保障對象實行統一的保障標準;第四是管理體系一體化,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統一的管理體系;第五是經費來源一體化,即統一建立制度化的社會保障資金來源體系。
2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的重要意義
2.1理論意義。區域社會保障一體化屬于福利經濟學的范疇,關系并惠及民生,是政府公共職能職責所在,體現政府公共產品供給主體職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加強區域社會保障一體化,城市政府主體共同對京津冀公民社會保障障礙提供地方財政支持,有利于使經濟區政府間的合作深入到公共財政等核心利益層次,使區域合作進入各類主體利益關系調整新階段。
2.2實踐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說,京津冀區域社會保障一體化比區域經濟一體化更具有實質性意義,這個可以從經濟、社會、體制、技術四個層面來說明。
2.2.1是更緊密的經濟一體化。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有助于實現京津冀區域內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使經濟一體化贏得要素流動的紅利,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2是更廣泛的社會一體化。社會保障從本質上來說體現的是一種政府財政的利益分配問題,實現京津冀區域內的社會保障一體化,有利于京津冀區域在財政收入分配上向社會公平的推進。
2.2.3是更深層的體制一體化。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的實現,從制度高度要求三地在財政體制機制方面加快改革步伐,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一體化的公共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形成事權和財政相匹配的財政體制機制。
3當前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3.1對象、項目體系和制度安排等一體化的不完全。在京津冀區域中,和全國的情況類似,存在著針對各種不同人群的多個社會保險體系。且多個體系和制度之間的空缺,導致部分社會成員至今未能被納入社會保險體系。同時,社會保障項目體系并不完整,普惠型的社會福利項目在京津與河北之間,城鄉之間仍然還有很大差距。同時,隨著社會保障項目的增多,新建的項目與傳統的項目之間的制度整合存在較多的問題。
3.2管理方面的一體化程度不高。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從宏觀層面上看,已經形成了比較成體系的政策制定和指導監督體系,但在具體的經辦層面上仍然是碎片化的。且地區之間沒有制度化的溝通和信息共享渠道,無法解決農民工等異地就業和居住人員申請社會救助項目的問題。同時由于具體管理經辦單位不統一等問題的存在,常導致多個組織以不同的資源和不同的方式同時介入一項社會保障事務,導致保障待遇疊加和重復受益。因此,在管理方面的一體化程度低下的問題也是其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3.3經費來源方面存在一定的碎片化現象。我國社會保障的財政安排在基本制度上仍是沿用1994年實行分稅制時的規定,在京津冀區域同樣如此,中央單位以外的人員均由地方財政負責其社會保障所需的財政經費。盡管近年來事實上中央財政已經在很多社會保障項目中承擔了很大比例的財政投入,但是對中央政府的財政責任仍然缺乏制度化的規定。
4加強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的建議
4.1明確一體化的基本方向、原則和步驟。首先需要從理論上和實踐上認清一體化建設對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長期發展的意義,在社會保障發展戰略中堅持一體化基本方向。重視社會保障制度的頂層設計、促進社會保障管理體系的整合。應該認識到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難以一步到位,而應該分步驟進行。
4.2加強中央政府對京津冀區域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統籌管理。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需要中央政府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明確地方政府的責任,并采取恰當的政策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在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中,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責任不應該被割裂開來或此消彼長,而應該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通過恰當的方式形成在中央政府主導下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負責的制度體系。
4.3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的重點領域。強化京津冀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首先應該提高社會保障的統籌層次,包括社會保險類項目和社會救助類項目的統籌層次;其次,要加快京津冀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的制度建設,應該把“城鄉一體化建設”作為現階段京津冀社會保障發展的重要目標;再次,應該加強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建設,將農民工逐步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最后,要加強社會保障管理體系的一體化建設,在已經實現社會保險“五險合一”的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社會救助項目統一的管理體系,醫療保險與服務之間在管理上的協調,以及社會保險與社會之間管理的統一和協調。
作者:楚伯微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丁雪梅.關于現代保險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探討[J].勞動保障世界,2013(9):200-202.
[2]尚曉援.“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再認識[J].中國社會科學,2001(3).
[3]張菀洺.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責任邊界與制度安排[J].學術研究,2008(5).
- 上一篇:公路分局依法行政和法制工作計劃
- 下一篇:廣播電視臺創建文明單位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