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層社保服務社會保障
時間:2022-10-31 10:49:07
導語:淺談基層社保服務社會保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一只不可輕視的力量,在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前提下,社會保障事業也翻開了新的篇章。如何在全新的發展形勢下,促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議題。本文著重對基層社保統計工作以及服務社會保障事業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文章從交代目前國內基層社保統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進一步提出了三個具體的實踐要點,分別為社保統計數據力求“實事、求是”、社保統計調研方法改革力求“適時、適需”、社保統計服務力求“全面、高效”。
關鍵詞:基層社保統計;社會保障事業;“實事、求是”;“適時、適需”;“全面、高效”
在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繁榮進步的今天,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可觀,許多老百姓得力于此,日常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幸福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然而在社會保障事業體系內,還有許多細節性的工作需要得到注意,比如基層社保統計工作。在實際的數據統計工作現象中,由于部門設置不科學、工作人員操作有誤,技術運用不合理、監督系統不完善等問題的存在,導致社保數據統計工作的質量不高,這無疑不利于統計工作實現服務于社會保障事業的功能。如何做好各項工作,值得相關部門思考。
一、目前國內基層社保統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無序性統計的問題。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勞動人口在總人口數量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鑒于用人單位數額巨大且他們各自具有不同的屬性,為了做好社保統計工作,我國的許多政府社保統計部門經常會采取分塊統計的辦法。比如,在社保的統計工作階段中,可以把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不同的保險類型分別加以統計,同時按照用人單位的屬性細化統計。這種分塊的社保統計基本方式,既有其優勢,也極易導致社保統計工作的無序性,最終導致很多單位在社保數據的報告方面隨心所欲,社保部門的數據統計工作也可能出現重復的現象,使統計數據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二)數據存在一定的水分與隨意性?;鶎由绫=y計工作和社會保障事業息息相關,而社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體現某地區整體經濟水平與政府業績的作用,因此在基層的社保統計事業內,可能出現行政負責人為美化政績而隨意篡改數據的情況,從而為基層社保統計工作注入水分。除此之外,還可能出現地方政府部門領導為掩飾現實工作業績,干擾社保統計工作流程,從而促使基層社保統計數字隨意填寫的現象出現。(三)基層社保統計缺乏統一的管理部門。一直以來,中國的社保統計工作模式都是各部門自行完成、再匯總整合各部門數據的模式,毫無疑問,這是缺少統一的部門管理的。在實際操作中,各上級社保統計部門有權限要求下屬自行上報部門社保數據,而缺乏專門的機構來進行規范化地工作指導和行為監督,如此一來,就很可能出現數據誤差,乃至于發生誤差的查證不力的事情,從而對人力和物質資源造成浪費。
二、社保統計數據力求“實事、求是”
(一)依法規范操作。就目前的發展情況看,社保統計數據無疑是國家社會保障能力的代表,也為接下來的保障政策制定工作提供參考,因此必須做好社保統計工作,保證其真實可靠程度。而為了防止出現較大的數據誤差,就要制定科學的數據審核把關機制,有的部門已經在社保數據統計的工作流程上增加了數據質量保護屏障,規避了虛假操作行為的發生。特別是對于那些增減幅度超常的數據,往往是基層參保單位要盡力澄清的對象。而“實事求是”效果的達成,離不開法律的保證,因此許多政府呼吁相關部門深入理解與縣級社保數據統計工作有關的法規,只有依法開展社保統計,才能夠保證社保統計工作的有序化和科學性,最終得到可靠的數據資料。(二)不斷提升社保統計人員的素質。由于工作人員的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嚴重影響著社保統計工作的質量,因此相關單位要注意人員的素質把關和提升問題。在社會快速變化、知識迅速更新換代的情況下,基層社保統計部門需要強化職工對統計知識的學習力度,舉辦定期的技能訓練活動,以工作者的社保統計能力為對象,嚴格做好技術考核工作。同時加強思想素質教育,使員統計工作人員從思想高度上樹立尊重法律、合法操作的意識。
三、社保統計調研方法改革力求順應時代需求
社保統計調研方法影響著統計數據的質量高低,同時左右著其工作效率,需要引起重視。而社會保障事業服務本身是一項長期存在的工作,且社會環境又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因此需要注意做好社保數據統計事業的變革,不斷調整工作方式,滿足新的時代需求。(一)在社保調研內容方面。需要部門切實把握區域社保統計的特征,在明確國家社保統計機制及具體操作辦法的過程中,貼合實際,完善社保統計指標框架系統,關注用工規模和水平等方面的指標,增加新增可以體現社會穩定性的指標,使該系統具備統計指標簡單、組合效應強大、操作簡便、反映準確的特征。(二)要適時、適需調整社保統計調研頻率。把握頻率,最基本的就是要注意工作流程的重復性問題,只要是一次能完成的統計調研堅決杜絕長期反復性調研,只要是抽樣、典型調研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采用全面調研的方式。而在社會背景下,不斷涌現的新的調研項目和內容,就應該得到差異化對待,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頻率。(三)要適時、適需調整調研手段。在信息化工具快速更新的今天,統計調研的途徑也得到了拓展,有更多的方式和思路可供統計人員選擇。信息手段具有覆蓋范圍廣、傳播速度快、數據處理精確、人力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的優勢,已經成為許多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青睞,并且引進到生產經營流程中去。社保統計部門也可以加強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完成信息管理工作,同時深入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數據采集與分析優勢,科學運用。
四、社保統計服務力求“全面、高效”
(一)強化對社保形勢的監測。在縣級政府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中,社保統計工作作縣級政府的全面指標提供了準備的參考依據,同時為社會公眾搭建社保信息咨詢平臺。社保統計服務的全面性,要求做好對社保形勢的監控工作。工作人員堅持深入縣內各政府單位進行調研,就能拿到最寶貴真實的資料,從而保障下級政府社保數據的質量。當然,做好社保情勢監控和分析更是重中之重,嚴密把握社保數據重點指標的更新情況,及時抓住變化過程中的問題所在,準確抓住社會保障事業的大方向。(二)提高決策咨詢服務質量。為了更好實現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的目的,需要正確認識與監測社保形勢,縣級政府內各個部門對統計分析工作進行重點關注,對傳統的就數論數分析模式進行創新,把眼光延伸到數字背后的隱藏意義上去,挖掘更深的社會保障發展規律,無疑可以使統計結果更為精細?,F在的許多社保統計機構采取了重點課題責任制度、統計分析定期評估制度、熱點問題及時追蹤制度等等,全面地了解咨詢,防止漏洞的隱性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統計分析的質量。(三)創新信息服務載體信息服務是社保統計的基本職能,為公眾選擇理性行為提供科學、準確、及時、有效的社保統計信息服務是社保統計服務于社會保障事業的重要體現。因此社保統計信息服務必須正確把握好為上級業務部門,為政府,為基層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為社會公眾服務的方向,針對不同對象,確立不同的服務重點,適應各方面需要,不斷創新服務載體,拓展社保統計信息服務的領域與空間。實踐證明,通過依托并不斷創新這些服務載體,拉近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黨委政府領導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區域社保統計工作之間的距離,社保統計工作的地位亦相應攀升,社保統計工作的環境亦相應趨暖,社保統計工作的天地亦越走越寬。
綜上所述,加強基層社保統計工作具體操作問題的探討,有助于提升統計工作的質量,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保障事業,但是鑒于當前國內基層社保統計工作尚且存在許多問題,比如無序性統計的問題、數據存在一定的水分與隨意性、基層社保統計缺乏統一的管理部門等等,就需要相關部門加以關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在實際的條件階段,有以下幾個要點值得注意,其一,在社保統計數據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嚴格要求社保人員依法規范操作并不斷提升個人素質。其二,社保統計調研方法改革力求“適時、適需”,對社保調研內容進行及時關注,并對社保頻率頻率進行恰當的調整。其三,社保統計服務力求“全面、高效”,要求強化對社保形勢的監測、提高決策咨詢服務質量、創新信息服務載體。
作者:胡士慶 單位:微山縣社會保險事業局
參考文獻:
[1]惠麗萍.縣級社保統計如何服務于社會保障事業[J].統計與管理,2014,01:19-20.
[2]劉靜.發揮基層社保統計功能服務社會保障事業[J].統計與管理,2015,09:17-18.
[3]王鶴超.合理運用社保統計服務社會保障事業[J].統計與管理,2016,02:168.
[4]曹向麗.社會保險統計如何服務于社會保障事業[J].統計與管理,2010,01:11-12
- 上一篇: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模式探究
- 下一篇: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制度研究